普华永道发布中期调查报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09:05 东方早报 | ||||||||
备受关注的中航油中期调查报告终于露出水面。普华永道昨天下午5点后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航油在2004年1月、6月、9月三次挪盘交易,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以至成倍扩大了风险,最终导致了财务困境。 这份长达21页的报告对中航油亏损事件中财会、策略和2004年每次挪盘交易的后果、产生的亏损以及财务报告的准确程度和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做出了陈述。报告显示,中航油
半个小时之后,中航油在新交所发布公告称,普华永道的报告并未审查该公司2004年三次挪盘交易合同条款的公平性。中航油对此进行的内部调查认为,这些条款存在问题,放大了风险,并已经在3月16日起诉高盛集团子公司J.Aron,并可能进一步采取法律行动。 调查报告显示,中航油于2003年3月开始从事期权交易,获得了一定的利润。但从2003年年底开始,中航油错误判断油价走势,开始卖出买权而买入卖权。在油价高涨的情况下产生了亏损。 早在2002年中航油就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对“止损”限额做出了规定。尽管手册中没有包含期权交易的具体条款,但调查报告认为,公司管理层和交易员应该理解了手册中“止损”的限额,如果遵守,就不至于产生如此巨额的损失。此外,普华永道认为,没有证据表明,中航油从事期权交易获得了董事会的批准,而手册中对此已有明文规定。 当时执掌公司大权的陈久霖为该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此刻已被免职。 中航油就此表示,公司将评估风险管理、财务及治理结构的职能,并实施适当的措施予以强化。报告中没有提到业界关心的中航油与母公司中航油集团可能存在的内部交易问题,但却表明,在2004年10月8日,中航油向母公司通报说已亏损1.8亿美元———据普华永道的计算方法,当时亏损已达到了3.67亿美元。10月20日,中航油集团通过德意志银行出售了15%的中航油股份。这只是普华永道的中期调查报告,普华永道将在6月份发布第二阶段报告。中航油公告称,普华永道还没有完成调查,因此这一调查报告可能不代表普华永道完整的调查结果和结论。目前,新加坡商业事务调查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交易所正在对中航油展开刑事调查。 中航油事件始末 2003年下半年:公司开始石油期权交易,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期权,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回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 2004年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公司因而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 2004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此时的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再度大增。 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 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 10月26日和28日:公司因无法补加一些合同的保证金而遭逼仓,蒙受132亿美元实际亏损。 11月8日到25日:公司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逼仓,截至25日的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 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