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其他市场 > 中航油巨亏 > 正文
 

中航油生还是死 各方观点迥然不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6:42 《全球财经观察》

  就在中航油事件还处于模糊状态之时,保释在外、被停止了一切权力的陈久霖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多的关心集中于该公司是走向结束还是走向新生

  文 王恺 发自新加坡 崔忠亚 姚渊 发自上海

  死亡还是新生?这是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核心问题所在。根据《全球财
经观察》的调查,走向新生的公司重组得到了新加坡各利益集团和中国政府的支持。但是,要求该公司破产的声音并没有消失,因为属于债权方的银行业巨头还没有拿到让他们满意的方案。

  重组:新加坡舆论一律

  在新加坡,国有企业比私企发展得更好,新加坡人对国有企业的满意度很高,所以中航油航油垄断经营者的特殊身份并未被人所诟病,反而成为目前普遍的希望寄托。龙筹股的光环再次被放大,无论是新加坡政府还是大小股东,包括新加坡的分析师们,一致要求拯救该公司。

  在12月20日晚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举办的讨论会上,有500多名该公司股东参加。一位黄姓股东说:他是在中航油召开股东交易大会时买入的1000股,但是很快暴跌,使他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损失巨大。目前,他最希望的就是中国政府出面拯救该公司,“否则龙筹股市场以后就没有了”。他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这场讨论会是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在中航油事件发生后召开的第九次会议。而在此前召开的会议上,中航油母公司中航油集团董事长荚长斌发言时说到一定要拯救该公司,中小股东普遍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政府出面拯救该公司之上。

  新加坡本地分析师吴俊刚强调龙筹股的重要性,“拯救该公司,对中国和新加坡都有重要性,目前新加坡市场上的龙筹股已经举足轻重,对新加坡股市的发展大有好处。而且龙筹股发展得好,更多的中国公司才能在海外集资,不拯救该公司,会打击中国的声誉。” 吴俊刚的看法代表了新加坡本地分析师的主流态度。

  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是新加坡非机构投资者组成的协会,主要目的在于为投资者提供咨询和法律服务。该协会还探讨了法律解决中航油问题的可能性。他们请到的律师哈里士古马却否定了通过法律争取利益的方案,他认为,按照已经看见的材料是没理由法律解决的。因为现在的公司无力偿还债务,希望它的母公司和债权方合力重组公司,这对小股东是最好的出路。

  与国内舆论不同,中航油现象并没有被当成国有企业的致命问题,而是被视作个案。证券投资者协会会长大卫杰乐对《全球财经观察》分析:“这事件只是一个特殊例子,陈的不诚实和母公司无关,和其他中国公司无关。现在的局面中国政府一定要管,因为是政府所属的企业,我们对淡马锡的介入也满怀信心。”对于可能出现的破产局面,大卫杰乐双手一摊:“那中国的股票普遍就完了。”

  由于利益牵扯不同,即使是卷入较深的新加坡交易所,也不避嫌疑对《全球财经观察》书面答复说:中国航油事件引出了一个问题,但是否有必要加强新加坡交易所的监管规范,要等到普华永道和商业事务局的调查结束后才会明朗。因此现阶段讨论监管规范的修改为时过早。新加坡交易所将在调查结束后,与相关当局一起检讨是否有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必要。

  对于怎样看待中国公司的海外上市,新加坡交易所的行政总裁谢福华表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部分,新加坡交易所是一个国际市场,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国内交易所。在不降低上市标准的情况下,中国航油的事态发展不应当阻碍将新加坡建成一个国际股票市场的努力。”

  对待中航油母公司态度的变化也微妙地反映了新加坡对此事件的普遍态度,荚长斌刚到新加坡时,关于商务调查应没收其护照的舆论甚嚣,而现在,正在为重组努力的他反倒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中航油集团的律师洪柄棣特地出来澄清:目前所有的调查都集中在陈久霖和几个交易员身上,与母公司其他成员无关。而母公司在知情情况下出售股票给机构投资者的一大问题居然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被普遍忽略了。

  新加坡华侨证券的执行董事、国际CFA机构成员叶忠发号召新加坡的股东们:“股东们目前什么都不要做,要向前看,相信公司重组是唯一的出路。更多的中国公司也有透明度不够的问题,但是我们要相信中国公司的潜力,他们的背后是国家。”很明显,龙筹股之所以成为新加坡股票市场上被看好的企业,原因就是其背后的国家支持。市场分析师们的看法是:“担心中国政府不施援手的人可以放心,中国政府肯定会以资金注入的方式拯救该公司。负责国有企业的国资委财政部不会袖手旁观,以往有过政府对中国银行注资的先例。”

  新加坡要求重组中航油的声音如此一致,是因为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此事对新有利无害。而中国国内关于国企管理的制度性讨论,当然不在他们的议事范围之内。

  破产:债权银行的态度

  但是,要求中航油破产的声音也没有消失,中航油的债权方始终在此问题上紧逼不放。中航油公司新闻发言人云大卫对《全球财经观察》说:“每天晚上开会的主要议题就是应付债权方。每天拿方案,被推翻后再拿出新的,他们希望能拿到最多的好处。”

  在新加坡法庭提出中航油债务重组计划延期到2005年1月21日,召开债权人大会时间放宽到6个月后,虽然部分债权人同意延缓,但是数家债权人立刻反对。代表SK能源亚洲公司的陈平真律师馆声明:六个月的时间太长了,他的客户(即SK能源亚洲公司)追讨的数目很大,在供给中航油的燃油业务中,SK能源亚洲公司占了40%的份额。该律师馆随即表示:“我们客户希望能在更短时间内提出债务重组计划,相信能够收回全部债款。”

  像SK能源亚洲公司这样的债权人并不是个案。目前公开追讨债务的公司和银行还包括:三井公司、新加坡石油、伦敦标旗银行,以及法国兴业银行领头的贷款财团所委派的律师等,据说总数目已经达2.5亿美元。

  较早向法院申请让中航油破产的伦敦标旗银行和中航油在竞购新加坡石油公司的对手印尼萨提亚资本是目前仍然比较紧张的债权人。萨提亚当时准备出售被中航油收购的新加坡石油的股票,结果中航油的毁约,导致其损失一亿多美元。这也许是所有债权人中讨债理由最不充足的了。但新加坡法院已经受理此案件。只不过由于重组期间无法执行而被搁置。

  更多的债券方拒绝发言,直接的答复是:在重组方案没有出台前,我们还在等待中。

  新加坡分析师傅来兴认为:目前的情况,让其破产也许是比较好的选择。新加坡市场上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著名的巴林银行案件,之后发生的德国MGRM集团投资案、美国桔郡破产案件、日本大和银行债券投资案都说明了这点。他认为目前新加坡的主流观点说明中小股东对中航油预期过高,他的观点是:这家公司为什么要继续活下去?

  傅来兴很明确地说:中航油母公司虽然在新加坡表示积极处理这一事件,但也对股东说过,期望值不要太高。

  中航油集团另起炉灶?

  中航油集团最近的一系列动作也暗自传递着某种信息,似乎印证了傅来兴的分析。

  12月11日,中航油陆地石油公司在京挂牌之后,12月16日中航油海天航运有限公司又在上海成立,中航油对外宣称,这是其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总部位于上海的中航油海天航运公司,将首先承担航空油料的水路运输,然后逐步拓展到成品油运输市场。

  对于海天航运公司的成立,是否有取代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进口航油的职能?负责新闻沟通的罗卫东对《全球财经观察》解释说,海天的主要业务是国内沿江、沿河、沿海的航油运输。目前还没有吃下海外市场的计划。此前有媒体分析说,海天航运有关进口航油水路运输,一部分外包其他企业,另一部分则由海外供应商自己直接运输,在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上都有风险。海天的职责,就是收回这些油运的外包业务。

  罗卫东接着表示,正因为如此,海天公司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之间,除了都属于中国航油集团之外,再没有别的相干之处,因为海天公司本身不是一个跨国公司。

  对于陆地、海天公司成立的时机,舆论认为是中航油危机公关的一部分。而罗卫东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指出,关于陆地、海天的战略部署,是在2003年就做出了的,那时还没有眼下的危机,并且这些计划也通过了国资委、发改委的批准。中航油原来业务十分单一,容易受到上、下游的波动。因此有了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的要求,包括通过逐步收回油运外包业务来打通中间的运输链条,同时也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和运输成本,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海天就按照中航油集团的部署,一步步发展起来,年底正好遇上了新加坡事发,所以其中“并没有刻意的成份”。

  事实上,作为母公司中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现在已经成为附骨之痈,尽快摆脱也许是其最好的方案,但如何行事还要看国资委的脸色和债权人的态度。在所有的压力中,来自新加坡股东的压力可能被排在最后。

  国资委操刀重组?

  就在重组方案不见端倪,破产方案悄声不闻的时候,中国国内的声音也许更值得关注。其实,即使是新加坡本地市场的普遍声音,也是将希望寄托于中航油的国资背景上的。然而,一开始的消息是中国石油界的几大巨头拒绝参与重组。12月初,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均表示不愿介入此公司重组。中石化一名高管表示:“亏损金额这么大,要接手付出的成本太大了。”而国内的分析师依据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的话认为:将来一旦牌照放开,中航油的垄断优势丧失,而缺乏完整石油产业链的中航油肯定没有出路。

  与此同时,中国国资委新闻发言人也强调:中航油的行为是严重的违规操作行为,但是,债务重组是尽量减少各方损失、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案。似乎隐约透露出不同的意思。而中央党校周天复副教授的说法也因此流传:就是不能让外国资本捡了便宜去,应该本国资本去自救。

  而最新的消息是,中国两大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将参与重组。“尽管现在还没有列出时间表,但对中航油的重组会很快进行,重组的问题不大。”12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部部长王志刚向《全球财经观察》透露了这次重组的最新想法。

  按照市场通常的游戏规则,中航油真正老板国资委完全可以负有限责任而任其破产,而国资委推出两家石油巨头来重组比他们块头小许多的中航油,完全是出自大局的考虑。

  市场上一直存在对中国国企公司治理方面的疑问,这种国有股情绪使得中国的海外上市公司股价稳定性很脆弱。王志刚告诉记者,一旦任由中航油破产,必会让股民担心,进而让在海内外上市的众多国有股陷入被动。

  到今年8月,全国国资资产总额达到16万亿,中央管理的国企资产总额也达到8.9万亿,而其中,上市公司、特别是在海外的上市公司是这庞大体量中的“肥肉”,“像中石油、中石化海外上市公司的资产是整个集团资产质量最好的”,如果仅仅因为中航油一个小小的疮口就波及国资最富有活力的部分,这是国资委不愿意看到的。

  国资委的构想是:重组各方可能会按市场规律,以股份的方式分割新加坡中航油公司。这个股份,可能会从母公司对中航油所拥有的60%股份中分割,至于早前被认为会介入重组的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这次重组中也会让它参与其中,但所得到的股份不会很多,更不会得到控股权。

  据《全球财经观察》了解,可能参与重组的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的态度是:有参加重组计划的可能性,而且,最低的参与份额是5000万美元。“关键在于中航油母公司是否能提出符合商业利益的建议。”

  王志刚告诉记者,参与重组的几方内部可能会就重组弄一个方案,但现在正式的重组还没有开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重组方案将会权衡各方利益。

  听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应该是母公司的领导层了。12月初,由于担心中航油会被放弃,母公司就宣传:自从去年8月以来,中国国内市场航油价格一直没有和国际接轨,国际航油市场价格上涨幅度为59%,国内只有27%,本公司以大局为重,承担了上亿元销售价格倒挂带来的损失。在母公司网站上的这条消息暗示性明显:就是说该公司作为国家企业,为国家蒙受过损失;现在出事了,国家也应该负责。这句话终于有了兑现的时刻。

  目前,国内龙筹股在新加坡交易所重新大行其道,多数已经回弹,不少还收复失地。代替陈久霖成为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会长的中远投资总裁季海生也就此宣称:“我们觉得中航油事件只是个案,我们对中资企业的新发展充满信心。”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