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其他市场 > 中航油巨亏 > 正文
 

北京青年报:中航油摔在公司治理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07:49 北京青年报

  王迎晖

  这几天,中航油丑闻进一步扩大,国人对此痛心疾首。有人写文章认定中航油败在一个“贪”字上,并以“假如陈久霖选择做多,现在结局将会如何”一说反问。

  这位朋友的判断真是让人目瞪口呆。笔者觉得,如果最后把中航油之败归因于一个
贪字,那我们这次真要输到家了:不仅输了巨额美元,还输了脑子;不仅输了今天,还要输明天。

  从表面看来,中航油事件是一起在石油期货衍生品操作上的失误,但如果更深入地追究,显然不那么简单。这应是一起公司治理的丑闻。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不是在拿公司治理给中航油“上纲上线”?非也。从逐步披露的信息中,可以发现一些有关于此的蛛丝马迹:

  已被停职的中航油总裁陈久霖上周提交给法院的一份宣誓声明披露,到11月12日,公司在石油衍生品交易中已累积亏损2.32亿美元。包括“在10月26日至28日,中航油已没有能力为未平仓合约追加保证金,以弥补增大的亏损,导致1.32亿美元亏损的形成”,以及11月8日更多合约平仓后,又产生的1亿美元亏损。

  但是中航油在11月12日发布的声明中却表示:“公司仍有把握认定,2004年全年收益将超过2003年,因此将达到创纪录水平。”而且,公司未向市场披露这一情况。中航油的董事们在第三季度财报发布的这份财测上也签了名。这无疑告诉外界,这家公司内部控制、董事会对管理团队的监督出了问题。

  疑点不止于此。据报道,中航油内部规定,如果每笔交易损失超过35万美元,应该报告公司最高层,如果每笔交易的损失达到50万美元,则应立即中止交易,以控制风险进一步扩大。但不知为什么这一机制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据报道,中航油有一个由专职风险管理主任和风险控制专家组成的队伍,理应制定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一整套交易对策,但为何这一机制形同虚设?公司曾向集团借款1亿美元用来弥补亏损,损失已到如此程度,为何仍置风险于不顾?

  由内部控制失灵引起巨额损失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从1995年李森越权交易而搞垮百年老店巴林银行,到1997年株洲冶炼厂在伦敦金属交易所锌期货交易的巨额损失,根本上说都是内部控制失灵的结果。

  为什么正在捋胳膊挽袖子准备在境内外两地上市的两大银行最近大谈特谈公司治理?为什么香港的一家中资公司因为3500万美元的衍生产品亏损而被国资委通报,要求先搞好公司治理后,再谈做期货生意?这说明监管者在这方面并非一无所知。

  但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是一门很枯燥的硬功课,好与坏的弹性很大。与真金白银的利润相比,在这方面很难看出公司发展的政绩,而且日后想做什么手脚,也容易被束缚。所以,很多上市国企在这方面“不求甚解”,玩花架子,就在情理之中。

  表面上看,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有一个漂漂亮亮的公司治理结构,都有一个与国际惯例毫无区别的“制约机制”———但实际上不少是“中看不中用”,一到关键时候就不管用,如同纸糊的龙王遇到下雨天。你能说中航油的公司治理结构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真要是这样,它也过不了新交所这一关啊!但它愣是在这个环节出事了,这说明了什么?

  那位认为中航油输在贪字上的朋友最后发出“天问”:如何遏止几乎所有人的贪婪在一个合适的界限?

  其实答案很明显:先建一个货真价实的公司治理结构再说。

  -文/新华社记者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