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30日 16:17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 微博

  《红周刊》特约作者 景楚

  近年来,家具市场群雄逐鹿,在以家具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当中,登陆A股市场的已经不胜枚举。如以户外休闲家具、帐篷、遮阳伞等为主营产品的浙江永强、以定制衣柜及其配套定制家具而闻名的索菲亚、以餐椅、餐桌、茶几、橱柜等产品为主打的美克家具,以及以生产办公椅、按摩椅椅身、功能座椅配件和沙发的永艺股份等。如今,就连主打沙发、软床、餐椅、床垫等产品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顾家家居”)也在积极寻求上市。不过,从顾家家居发布了新版招股说明书来看,公司财务数据却存在诸多疑点与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对其IPO不利。

  采购与产销数据存疑

  招股书显示,沙发、软床、餐椅、床垫一直为顾家家居主打产品,这几类产品实现的营业收入在报告期内均占到营业收入的八成以上,配套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不到营业收入的两成。招股书在介绍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时,顾家家居提供了2012年主要产品沙发、软床、餐椅的产量和销量数据,同时在其介绍毛利率时也提供了相应产品的单位成本,笔者据此核算出其2012年主要产品的新增库存金额合计为800.32万元。

  不过,笔者依据顾家家居在2014年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提供的信息“2011年末库存商品金额为12857.86万元,2012年末的库存商品金额为16921.32万元”进行推算,发现其2012年新增的库存商品金额应为4063.46万元,此结果与前文核算的800.32万元相差了整整3263.14万元,那么如此巨大相差部分的新增库存商品又来自何处呢?

  依照顾家家居营业收入构成来看,如果其提供的产销数据真实的话,这多出来的新增库存商品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外购的配套产品因没有完全销售出去而产生的剩余。但令人不解的是,报告期内配套产品每年都为顾家家居贡献数亿元的营业收入,该公司却没有披露配套产品的采购金额。作为证监会[微博]IPO审批的正式文件和投资者参考的重要材料,如此重要的数据不予披露实在是不负责任。

  不过好在该公司在披露主营业务成本时,还是提供了外购配套产品的成本金额,2012年该成本金额为22947.30万元。考虑到年初库存商品的结转情况,则配套产品的成本金额与上文多出的3263.14多万的库存商品金额之和应该大于配套产品的总采购金额。也就是说,2012年外购配套产品的总金额应该小于26210.44万元才对,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顾家家居在介绍其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情况时表示,其2012年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45863.02万元,占采购总额的比重为43.04%,由此可以推算出其采购总额为106559.06万元。同时,其在介绍原材料采购情况时也表示,2012年皮革的采购金额为35935.68万元,占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为46.14%,由此我们可以推算出其原材料采购金额为77884.01万元。而顾家家居2012年除了原材料的采购就是配套产品的采购了,因此其配套产品的采购金额应该是其采购总额与原材料采购金额的差。

  经计算,该年度其配套产品的采购总额应该为28675.06万元。但是问题出现了,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分析过,2012年外购配套产品的总金额应该小于26210.44万元才对,而这里所核算出28675.06万元数值却要比26210.44万元高出了近2500万元,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显然,若非顾家家居公布的采购数据有问题,导致采购总额计算出现谬误,那就是其公布的产品产销数据有水分,致使新增库存商品金额数据计算不准确,最终使得推算结果不一致。而具体是那一种情况,也只有企业自己才清楚。

  其实除了2012年外,经笔者核算,该公司2013年与2014年数据也均存在类似的可疑情况,只是因其公布的2013年与2014年数据,前后统计口径并不一致,导致核算过程过于繁琐,在此笔者不一一赘述了。

  能源消耗与生产情况不匹配

  我们知道,一般生产型企业,伴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主要能源的消耗量也会增加,两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作为一家生产沙发、软床、餐椅、床垫的企业,顾家家居主要产品的生产均离不开电,因此,其用电量的增长应该与产品产量的增长之间具备一定的规律性才符合逻辑,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为了准确体现产品产量与电量消耗的关系,笔者采用了顾家家居自有产量的数据(如表2),其中不包含外购的贴牌沙发数据。同时,为了数据的连贯性,笔者从顾家家居2014年发布的招股书中还提取了其2011年的用电数量和自有产量数据进行了对比。

  通过核算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2012年用电数量相较2011年增长了2.34%,然而其主要产品的自有产量却下降了5.76%。为何会出现电量消耗增加而产量下降的局面呢?考虑到顾家家居主要产品的生产周期非常短,又不存在太多在产品的情况,故笔者首先怀疑的是其生产设备越来越耗电了,但如果按此逻辑推算,则其2013年数据又显得不那么合理了。招股书显示,2013年该公司用电量增长4.62%的情况下,产品的自有产量增长了13.70%。显然,其生产设备耗电增加的情况并不存在,其产量的增长速度明显要快于电量增长速度好几倍。同样,在公司2014年用电数量激增32.01%情况下,自有产量却只增长了27.59%,产量的增速又明显低于用电量的增速了。

  总之,从电量的消耗情况来看,在整个报告期内,顾家家居的生产数据显然是很不符合逻辑的,不由让人质疑其披露的产销数据的真实性。

  关联交易频繁难谈公允

  关联公司圣诺盟海绵成立于2005年12月29日,主要经营地为海宁市,主营业务为海绵生产和销售,注册资本210万美元,其中,贸诚有限出资126万美元,持股比例为60%,为控股股东,顾家家居出资84万美元,持股比例为40%,为参股企业。顾家家居的数名高管均为圣诺盟海绵的董事,而圣诺盟海绵在报告期内均在顾家家居前五大供应商名单之中,成为其采购海绵的最大供应商。

  报告期内,顾家家居与圣诺盟海绵的关联交易金额巨大而又频繁。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顾家家居每年向圣诺盟海绵进行的海绵采购金额均达亿元之巨,并且采购的金额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尤其2012年圣诺盟海绵更是作为顾家家居海绵采购的惟一供应商而存在,对于顾家家居而言,圣诺盟海绵对其生产经营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而就圣诺盟海绵来看,截至2014年底,该公司的总资产为10413.99万元,净利润为1518.54万元,顾家家居每年向圣诺盟海绵的采购金额就占到了其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因此,仅从双方关联交易金额看,彼此之间可谓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利益休戚相关。

  除此之外,顾家家居与新力木业和万腾木业的关联交易也达数千万之巨,而且曾一度成为这两家企业惟一的客户。另外其与瑞星[微博]皮革的关联交易金额也十分惊人,2012年将近1.3亿元。而综合来看,报告期内顾家家居仅向其关联企业进行的关联采购金额就分别高达27267.13万元、20710.18万元和12682.51万元,更不论其还有关联销售、关联租赁以及偶发性关联交易等。

  笔者认为,仅从报告期内发生关联交易金额就如此巨大,作为利益休戚相关的两家公司自说自话的所谓“公允交易”又有几分可信度呢?

  劳务派遣之忧

  劳务派遣制用工方式一度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但同岗不同薪的不公平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争议和关注。2013年,人社部公布《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并于201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依据该规定,用工单位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者。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用工单位在本规定施行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数量超过其用工总量10%的,应当制定调整用工方案,在2年内降至规定比例。

  据顾家家居招股书介绍,公司员工数量近年来在不断增加,其中在册员工人数由2012年的4627人增长到了2014年的5809人,增幅为25.55%,而其劳务派遣员工也由2012年的1069人增长到了2014年的2059人,增幅高达92.61%,显然这两年,其劳务派遣员工的使用量在快速增加中,劳务派遣员工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招聘正式员工的速度。

  然而,随着2年宽限期的即将结束,顾家家居疯狂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好日子也将终结。如果该公司要将劳务派遣工降低至用工总量10%,按照现有用工规模来看,该公司需要招聘大量的正式员工才能满足生产要求,而这就意味着该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支出可能会大幅增加,企业盈利能力也将会受到明显影响。

  涉嫌侵害员工权益。

  除劳务派遣之忧外,从顾家家居公布的相关信息来看,其甚至还存在侵害员工权益的嫌疑,该公司存在大量员工未享受到相应地社会保障。

  据招股书介绍,截至报告期末,发行人及其境内控股子公司在册员工共5780人(不包含境外员工29人),其中:4874名员工已办理并缴纳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134名员工已办理并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2990名员工已办理并缴纳了住房公积金(未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员工主要为农村户籍员工)。

  也就是说,顾家家居至少有772名员工未办理任何社会保险,占其在册员工数量的13.36%;而有134名员工没有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保障;有2790名员工,并没有享受到住房公积金的保障。

  既然存在如此多的员工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又如何去证明顾家家居的社会保险缴纳情况一定是合法合规呢?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