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撤单者不足一成 企业集中上报欲浑水摸鱼

2013年03月25日 05:24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郑佩珊

  面对IPO财务专项检查自查报告递交“洪峰”的到来,3月20日证监会紧急向机构发出了最新函件称,本周六、周日(3月30日、31日)加班接收自查报告及相关申报材料,并罕见地采取预约制,要求以机构为单位进行集中报送。

  号称“史上最严IPO财务核查”的工作量远超以往。《每日经济新闻》获悉,为了应对此次IPO财务核查,证监会甚至从地方局抽调人手参与此次核查工作。“此次核查工作的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一名券商人士指出。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北京荣大快印公司

  (该公司垄断绝大部分IPO企业打印业务)、多家IPO核查企业中介机构处获悉,大部分IPO企业不约而同地将上交材料的时间拖到最后一周。

  “大家一起上交,这么多材料,被仔细检查的几率小一些。”一名IPO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每家公司基本上超过上千页的自查材料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主动撤单不足10%/

  3月23日开始,无论是证监会还是IPO企业中介机构,均是严阵以待。

  “史上最严厉的A股IPO财务核查”的力度究竟会有多大?一名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多次开会以及在相关函件中,证监会都透露了劝退的意思。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动撤单的数量还是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根据上周五(3月22日)证监会最新的IPO申报企业情况表显示,上周又有6家拟上市企业撤销IPO申请,分别是: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主板)、广东摩德娜科技(中小板),以及拟在创业板上市的鞍山七彩化学、贵阳新天药业、江苏瑞帆环保装备、建科机械。如果算上这6家撤单的企业,目前已有47家IPO企业离开IPO排队名单。但与排队企业的总数841家相比,主动撤单的企业不到10%。

  在目前仍然排队的企业中,创业板有307家,主板和中小板534家。“除了对创业板有硬性的增长指标之外,其他IPO企业并没有非退不可的 ‘警戒线’。”上述IPO企业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对主板以及中小板的拟上市企业来说,没有明确的(撤单)规定。”

  1月29日,证监会曾对财务核查报告给出了操作细则。根据向各保荐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下发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相关问题的答复》,对核查中十三个方面的具体事项予以明确。此次专项检查须覆盖IPO在审企业的整个报告期,因财务资料更新而不在报告期内的会计年度不纳入自查范围。今年3月底前新申报的企业均纳入自查范围,须同时提交自查报告。无法提交自查报告的,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可提出中止审查申请,待其提交自查报告并经审核后,监管部门仍将对该部分企业按比例组织抽查。规定时间内不提交自查报告,又未及时提出中止审查申请的,将终止审查。

  根据上述要求,此次核查报告对于供应商以及经销商网络庞大的行业及企业而言任务极重。一名忙得不可开交的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所有的供应商都要一一核实,但是农林行业全都是中小农户进行供应,这些中小农户都上万家。”据他透露,这些企业的自查报告能否在3月31日前完成都是未知数。

  根据证监会的部署,各保荐机构、会计师应在2013年3月31日之前将自查工作报告报送证监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自查报告的,应向证监会提出中止审查的申请。在规定期限内不提交自查报告,又未及时提出中止申请的,将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规定》,对有关申请给予终止审查。

  “其实此次财务核查是给一批IPO有瑕疵的企业主动撤回材料的机会”,上述券商人士透露,而且根据部分地方局开会透露的信息来看,也是希望企业主动撤单,“会上当地证监局明确说了,如果被查出财务造假要严办。”

  但仍有部分企业抱有侥幸心理。“我们也希望有问题的企业早点撤单,这样我们的压力就小很多。”上述IPO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我们在财务核查之初就预估此次IPO堰塞湖要缩水50%,谁都希望其他其企业快点撤单,自己成为幸存的那一家。”

  最后一周集中上报/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IPO企业将自查报告上交时间拖到了最后一周。

  根据证监会给出的答复来看,“如果以往的核查工作是有效的,并且能够确保所核查的事项真实、准确,可不再重复核查,但应在自查报告中说明核查过程和核查结论,并将相关资料和工作记录纳入本次自查工作底稿;若虽经核查,但核查程序未符合要求,或出现报告期的更新导致原核查结论不成立的,均应重新核查并出具核查结论。”上述投行人士透露,此前工作并未做扎实的保荐机构这次工作量会很大。但对部分主业明晰、分公司较少的企业而言,自查报告工作量相对较小。

  “一方面是工作量本来就大,另外一方面很少公司愿意被提前审查,而且大家一起上交被细查的几率小一些。”一家IPO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大部分企业真正开始忙碌是从3月23日之后开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位于金灿酒店3楼的北京荣大快印公司获悉,由于IPO企业基本都预定在3月23号之后才开始正式开展项目,荣大快印已经一房难求。“如果是需要单独房间的现在公司基本已经没有了,你们文件如果隐秘度较高,可以选择拼房,或者向金灿酒店另外租赁房间。”20号之前荣大快印的工作人员已经向记者表示,该公司已经没有单独房间。23日当记者再度询问之时,金灿酒店改造为印务办公室与会议室的用于外租的两层房间也已经全部订满。

  除了荣大快印,记者从IPO企业以及中介机构处获悉,部分企业选择中介机构所在的上海、深圳打印材料之后再进京。但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企业都最终选择了3月23号以后再打印自查材料。

  面对最后一周的自查报告递交洪峰,监管部门已严阵以待,证监会要求各机构除在工作日正常递交报告外,还要于3月28日下班前将拟参加集中报送的安排报备到发行部综合处,然后在30日、31日两天全天加班专门接收报告。为应对好这一场硬仗,证监会罕见地从地方局抽调人手一起参与此次核查。

  据悉,每家公司除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各自提供的自查报告外,同时需提交招股说明书、补充的最新年报资料等,报告长度将超过千页。其中,供应商以及经销商过多的企业还需要一一进行核实,并需要出示供应商提供的盖章等函证,以明确地反映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往来关系。

  “报送材料近半米高,所有的材料叠在一起要超过400米。”投行人士近期常常将这一说法挂在口边。

  虽然上述说法较为夸张,但也反映了此次核查工作任务之重。如果一家拟上市企业的报送材料都超过上千页,800多家企业的核查材料将达80多万页。不仅如此,根据证监会的部署,自查部分将在本月底完成,此后4到5月是证监会主导的复核阶段,随后还有针对企业的业绩变脸和财务造假的重点抽查。

  有市场人士透露,“此次财务核查将承担IPO重新开闸前的 ‘分流’工作,如果财务核查对IPO堰塞湖有所改善,市场对于IPO开闸将不会像现在这样过度敏感。”但就目前来看,财务核查震慑能力仍旧与市场预期有所差距。

  “我们接触的案例中,自查中并没有发现问题而撤单的。”一名投行人士表示,大多数企业不愿意主动撤单的情况下,监管部门此次核查的工作量将更为繁重。

  相关新闻

  中国平安[微博]260亿可转债周三上会为IPO重启探路?

  每经记者 郑佩珊

  由于IPO财务核查上交自查报告的最后时限只剩下最后一周,关于IPO重启的传言又再度升温,市场也在极力追寻有关IPO重启的蛛丝马迹。

  继民生银行(600016,收盘价10.90元)200亿元可转债发行后,上周五 (3月22日),中国平安(601318,收盘价43.11元)260亿元可转债发行计划也传来实质进展。中国证监会当日公告称,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定于3月27日召开2013年第30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将审核中国平安可转债发行计划。

  与刚刚完成路演的民生银行200亿元可转债不同,民生银行转债是去年7月上会被批准,今年2月正式获得批文,今年3月才公开发行;而中国平安的可转债却是去年IPO暂停以来证监会即将审核的第一单大型的可转债项目,这被市场解读为具有一定的试探意味。

  “可转债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转换为公司股票,这个可以认为是变相的股权融资,260亿也是一笔极大的融资额。”一位券商人士透露。“由于具备了上述条件,中国平安此次的可转债可以被解读为重启IPO的试水,测试目前市场对于大型融资项目的接受度。”

  “如果平安260亿可转债能获得市场消化,未引发市场强烈波动,那么监管部门有可能让IPO重新开闸。”一名券商高管向《每日经济新闻》指出,在完成IPO自查工作之后,部分已过会企业有可能率先获得监管部门的“通行证”。

  按照上述说法,中国平安260亿元可转债获批后对市场的影响将极为关键。

  有券商认为,由于可转债实际转股时间取决于公司股票的表现和投资者的偏好,所以和公开增发相比,可转债的摊薄效应将逐渐释放,相对来说对市场的冲击要小。

  但从此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大型融资项目的实际影响并不小。2011年12月21日,中国平安抛出260亿可转债计划,在当时市场环境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当天上证指数下跌超过24个点,此后更是一路下跌至当月最低点2132.63点。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专家称近年政府造城卖地拿走农民30万亿
  • 体育哈登4.5秒绝杀火箭胜马刺 热火26连胜
  • 娱乐旧爱挺人工D奶 婚宴拒请吴宗宪(图)
  • 财经消息称下月起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
  • 科技高通沈劲:手机拼核数让全行业陷入危险
  • 博客唐师曾:基辛格吊唁乒乓名宿庄则栋(图)
  • 读书解密:邓小平为何唯独不与林彪来往
  • 教育“最严”中小学减负令到底解救了谁?
  • 育儿无语凝噎:那些襁褓中被弃的婴儿
  • 罗天昊:俄罗斯应主动归还海参崴
  • 张庭宾:欧盟为何逼塞浦路斯成强盗政府
  • 洪平凡: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仍不合拍
  • 叶檀:房价失控背后的结构调整真相
  • 张明:中国如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 周永亮:无锡尚德破产告诉我们什么
  • 倪金节:房价涨势即将失控?
  • 姚树洁:有利益无灵魂的房市极可怕
  • 王东京:企业岂能一关了之
  • 徐斌:中国城镇化原动力是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