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一步遏制虚假信息披露行为,坚决打击欺诈上市、恶意造假等违法行为
新快报记者 庞倩影 实习生 曾勇
IPO“堰塞湖”之困亟待解决。1月8日,证监会召集来自全国数十家保荐机构的代表,在北京召开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根据昨日证监会官网公布的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显示,证监会明确IPO在审企业需于3月31日之前提交自查报告。并且,针对申请创业板上市企业提出如果2012年业绩下滑,要及时撤回申请。此外,若发现财务造假等重大问题,将受到严惩。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证监会要综合运用行政处罚、行政监管、诚信监管等多种手段,依法依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进一步遏制虚假信息披露行为,坚决打击欺诈上市、恶意造假等违法行为。
业内人士预计,眼下882家在审企业中,证监会的最新举措将使其中两三成企业撤回上市申请。不过,二级市场昨日表现平淡,究其原因,恐怕还在于新股扩容问题,始终是悬在A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去年业绩下滑 申请创业板企业将要撤回申请
据悉,在会上,证监会对年前颁布的《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做了进一步详细的解读。
姚刚在会上开门见山地指出,现在已经882家企业在审,形成IPO“堰塞湖”。为此,姚刚要求各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要对目前已保荐企业开展全面财务核查,2013年3月31日为自查报告提交大限,“如果3月31日无法提交,则20个工作日之内申请中止审查,待提交自查报告并经过复核(可能要到6月才有时间复核这些后提交的自查报告)。如果没有及时中止申请,证监会有权终止审核。”创业板发行部主任冯鹤年明确表示,申请创业板IPO企业,报告期内财务指标必须符合成长性要求,若2012年业绩下滑,必须撤回申请,保荐机构不允许以中止方式排队等待时间。
财务造假将被严惩 自查后监管部门还将复核、抽查
证监会人士表示,2012年以来,由于宏观形势变化,光伏、纺织、制造等行业企业上市后业绩普遍下滑,今后在审企业在招股书、上市公告书要充分说明业绩下滑的风险因素。冯鹤年还以珈伟股份、南大光电发审会后发行之前业绩下滑隐瞒不报为例,表示今年以后还出现类似问题,监管措施将更严厉。
据与会人士表示,会上明确感受到了监管层严控信披质量的决心。“本次专项行动的主要目的是打击IPO企业的财务造假和利润调节行为”。据了解,监管部门在本次会议上对投行的自查行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除了自查过程要明确人员、时间、过程,获得的核查证据外,同时还要保留好工作底稿。如果发现企业存在粉饰或造假,保荐机构和会计师要主动书面报告证监局或发行部。从细节上看,这次监管层要求保荐机构的自查项目包含了关联交易、存货判断、现金收付等多项财务指标,同时还有更多细致的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自查工作的责任将由发行人、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承担。而投行和会计师必须分别出具各自的自查报告。
据会议精神,今年4-5月,证监会审核部门将对每家在审企业的自查报告进行全面复核,对照自查报告,发现有该查不查的,直接稽查立案。之后,将重点抽查20-50家企业,前往企业现场检查。据悉,证监会将从多个部门以及上海、北京等六大证监局抽调约100多人,不少于15个小组,进行重点抽查。抽查内容甚至包括中介机构在自查过程中须有的机票记录、高铁记录、住宿记录等。姚刚在会上表示,如果发现重大问题,稽查局将会提前介入,结案后中介机构将面临监管或处罚的情况。监管措施包括谈话提醒、出具警示函等手段,而行政处罚则按照法律法规办事。而在本轮检查工作结束后,还出现问题,将按照法律上限来处罚。
“监管层召开此次会议想传达的精神是,本次财务检查是动真格的,各中介机构要高度重视。挤出企业的水分,说真话。”一位参会人士对媒体表示。
去年创业板公司业绩不理想 恐四成多拟创业板企业上市梦难圆
2012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恶劣,我国经济增长也开始放缓等,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滑。据247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去年三季报显示,1277家公司业绩出现下滑,占比高达51.66%。而创业板355家公司中,去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的公司多达156家,占比43.94%。显然,就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而言,其整体业绩表现并不合格,与创业板标榜的“高成长”并不相符。
而据证监会官网数据显示,目前共有882家企业在审,其中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341家。由于证监会要求2012年申请创业板IPO企业的业绩须保持增长,否则必须撤回上市申请。若以去年前三季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作参照,该341家公司中,将可能有四成左右的公司上市梦难圆。
同花顺iFinD的数据显示,截至昨日,共有5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对去年业绩作出了预测,其中23家公司业绩录得同比下滑,占比高达40.35%。就全部在审企业而言,有业内人士认为,预计将有两三成的IPO企业将主动撤销材料。而撤销材料的企业可能包括两类,一类是在专项检查行动下,担心财务包装会露馅的项目;另一类则是2012年经营数据下滑太严重,业绩严重不达标的企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