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郭树清履新中国证监会主席已有年余,一年当中,政策措施频频出台,改革创新之风涤荡资本市场。改革需要鹰击长空的宏愿,也需要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耐心。郭树清昨日出席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再度向外界描绘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美好愿景,并且规划了实现愿景的政策路线。本报实录记者会全部内容,以飨读者。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开场陈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里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专门一段讲到金融改革和发展,概括起来是四句话: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里面也包括金融领域开放的内容,比如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有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内容,这个和我们有更直接的关系,这是未来五年改革非常重要的内容。另外,从普通老百姓对十八大的关心当中,我们也体会到资本市场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监管部门虽然不负责股市指数的涨跌,但是作为新兴加转轨市场,和发达国家不一样,监管机构需要承担一定责任,虽然不是全部责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非常重要的是科技创新,资本市场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和工具,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形成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的良好对接机制,对于我国实现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经济国际化非常重要。另外一个是解决城乡统筹、统一城乡发展、考虑各方面改革,资本市场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证监会年初提出三个工作目标:一是维护好市场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好薄弱环节,包括中小企业和三农;三是推动科技进步。三方面工作都做了一些,但都很不够,十八大之后还应该作为工作重点,继续加以推进。
过去20多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证券期货行业发展比较快,按市值计算,中国股票市场居世界第三,债券市场居世界第五,期货交易名列世界前茅。在20多年时间里,走过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历史,这是巨大成功,也可以说是世界奇迹。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作为新兴市场,作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经济体,我国资本市场肯定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比如投资理念、投资文化、理财机构发展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矛盾和问题很多,但是通过努力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对资本市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有些网民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当然也有很多是非常尖锐的批评,这是很好的,有助于提高透明度,有助于市场的发展。继续欢迎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当然也看到很多指责和谩骂。我们不提倡谩骂,但这也正常,因为投资发生损失,大家心里有气,所以有存在的必然性。更重要的是一起客观地面对这些问题,认真研究解决的办法,我们一定能够逐步把市场建立成更加规范、更加透明和更加公平的市场,建成国际上成熟一流的市场。
【问答实录】
欢迎台湾证券机构来大陆
记者:在两岸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中,跟银行业相比,证券业开放较慢,台资券商非常期待全资和全牌,或者以法人名义成立合资公司,证监会是否会有相关的优惠政策?
郭树清:我们和台湾方面在证券期货方面已有过合作,写入ECFA的也有几条,一是允许和鼓励台湾金融机构申请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目前已经有十几家机构获得资格;二是鼓励境内机构通过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台湾产品,当然开始的品种是有限的;三是两岸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相互简化认证,便利机构经营活动。
我们和其他国际机构在金融开放方面,比如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已经把外商外资投资比例从33%提高到49%,我的理解这是适用台湾机构的,而且我们欢迎台湾证券、期货和基金等机构更多地到大陆来。至于到底是全牌照还是单项牌照,要考虑不同机构的不同情况,目前最希望鼓励的还是资产管理方面的合作。
记者:两岸已经签署货币清算协议,请介绍和台湾在资产管理公司方面合作的构想。
郭树清:对于吸引台湾投资者的问题,我们是非常有兴趣的,台湾到大陆投资有很多有利条件,台湾平均收入高于大陆,积累的储蓄资金多,两地贸易长期以来台湾是巨大顺差,而且现在可以用人民币支付,积累的这么多钱要投资,要获得稳定安全的投资,大陆肯定是比较好的选择,至少是选择之一。作为监管机构来说,不能简单号召投在什么地方,但如果台湾机构和个人愿意到大陆投资,我们保证做好服务。
大力培养机构投资者
记者:请问您如何看待现在股市低迷的情况?
郭树清:现在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在于市场不成熟,除了市场结构不合理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以外,波动太剧烈也是市场的特点。比如2006年A股市场上涨超过130%,2007年上涨超过90%,2008下跌65%,2009年又上涨超过80%,市场不应该这样大起大落。
很重要的工作是培养机构投资者,之所以欢迎台湾和其他地区的专业化机构投资者,一方面是希望促进两岸经济金融融合,另一方面也是有助于市场的完善。今年以来扩大了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QFII额度从300亿美元扩大到800亿美元,RQFII从200亿人民币扩大到700亿人民币。上个星期,香港特区政府相关部门访问,提出把RQFII的额度再扩大一些,证监会和人民银行、外汇局进行了汇报和沟通,他们原则赞成,现在正在制定具体办法,很快就会付诸实施。
这样做就是为了加快专业化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步伐,现在这部分投资者在市场所占比例不到16%,欧美国家则有70%~80%,个人投资都是通过专业理财,当然个人投资能够成为很好的投资者,比如巴菲特,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人在中国出现,但是还是希望更多专业化机构成长起来,这样市场才不会再重复追涨杀跌。QFII和RQFII持有市值只有1.2%,再加2000亿元,增加也不到1个百分点,与新兴市场平均20%~30%的比例相去甚远。当然,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也在鼓励我们重视境外机构投资者,有人批评是让外国人来抄底,希望不要产生这样的误解,市场是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
近期没有推出国际板计划记者:外资和红筹对于国际板推出有很大的期待,现在推出国际板的阻碍在哪个地方?推出国际板对内地股市是否会产生很大的冲击?
郭树清:国际板问题过去研究和探索了很长时间,写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但是涉及很多问题,包括交易、法律、会计和监管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妥善安排和解决。
本身这个事情的冲击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大家担心外资企业挂牌交易之后冲击市场,这个担心不是太有根据。我国每年的储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今年国内(GDP)预计达到50万亿元,50%就是25万亿元,当年产生的储蓄就超过了股市的市值,所以影响是相当有限的。
过去7~8年时间,中国的资本都是净流出的,不仅支持国内庞大的投资和建设,而且支援了国际上的投资发展。最高时候中国年净流出资本4000亿美元,今年估计也有1000亿~2000亿美元,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实力确实很强,作为总体来说,这个数量是相当巨大的,这也是我们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市场的重要依据。
中国股市规模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差距很大。我们是净储蓄提供国家,但是在金融方面很多企业却遇到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美国和英国这样的国家,居民基本不储蓄,政府也是净花钱的,但是他们使用的资金成本非常低。中国、石油输出国组织和欧洲少数国家有净储蓄,流到国际市场,使得美国国债、伦敦美元债市场资金充裕,价格很低廉。我们确实需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且应该是全面的市场,能够为资源配置和资金利用、对国内居民储蓄的保值增值提供更多渠道和更多工具。
但是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容易被人误解,我们近期没有推出国际板的计划。
QFII投资额度还将增加
记者:外资基金对于QFII最近一年以来的发展非常高兴,下一步有没有解决QFII自由进出问题的时间表?
郭树清:扩大QFII投资额度之后,总共800多亿美元的额度只用了300多亿美元,还有很大空间,目前已经和人民银行及外汇局达成一致,如果800亿美元的额度用完,下一阶段肯定会继续扩大。在解决便利性问题方面,我们准备采取很多措施,包括税收的优惠和减免,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给予机构投资者以税收的减免优惠,这个正在研究而且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我们和有关部门的意见非常统一。
流入流出的速度和步骤方面,我们也在研究办法,改进外汇管理的相关做法,过去是鼓励流入、限制流出,今后的方向是比较平衡,流入流出采取中性的办法管理。但是肯定会有所控制,目的是使市场波动不要太剧烈。会区别情况对待,比如大的机构投资者过去最高10亿美元额度,现在要扩大额度,会根据情况来扩大,以进一步降低门槛。对于大机构的资金流出,管理办法上要考虑分几年或者一年几次,减少短期资本对市场的冲击。
A股H股市场差别没那么大
记者:据了解,外国投资者不太喜欢投资中国A股,因为如果要投资中国市场,可以直接投资H股,香港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而且很多中国股票也在H股上市,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郭树清:A股和H股市场有密切关系,170家左右内地公司在H股上市,确实是比较优秀的公司才能上H股。另外有一些小红筹公司,大约300~400家,其中很多是很优秀的公司,比如网络方面的公司。
两个市场还是有一些差别,说到法律的规范程度,早些年香港明显优于内地,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包括和香港的学习和交流,应该说越来越趋于一致,很多方面是互相学习和借鉴。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因为估值和分析都不一样,80多家两地上市公司中,50多家内地A股估值高于香港,20多家是低于香港。
投资还涉及到货币,货币还有个汇率的问题,过去一些年人民币不断升值。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流入流出的限制,内地有外汇管制,手续多一些。总之是有差别,但是差别也没有那么大。另外还要看不同企业、不同货币的投资价值也不一样。
从未提过取消IPO审核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新股遭到了爆炒,是否意味着新股发行(IPO)制度改革走回了老路?
郭树清: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个连续的过程,尚福林主席主持工作时期已经搞过两轮改革,现在进行的是第三轮改革。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基本取得了预期的进展,也有若干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个别新股炒得价格很高,特别是最近一只股票,首日交易涨幅超过600%,监管部门非常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但是总体来说,从年初开始采取措施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半年时间进展还是很好的。有几个指标可以说明问题:平均发行市盈率降到了不到30倍,去年的水平是48倍,前年是58倍,这是很大的下降;首日交易价格比去年同期出现明显下降,降幅大约在20%左右。
炒新、炒小和炒差是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市场不成熟的重要表现,还是要继续采取多种措施来改进这个问题。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没有一项改革可以走笔直的大道,有反复和曲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方向要坚定下来: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以理性的询价制度为重点,来继续推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借此机会我再重复一遍,不要把改革理想化,寄予过高的期望。不可能一天一夜把所有的东西都改变,改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间会有波动和曲折,重要的是方向正确,朝着正确的方向坚定走下去,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
记者:一年以前您说过新股发行审核要取消掉,请问这个问题是否有具体时间表?
郭树清:我没说过这句话,之前一直没有机会来澄清。但是讨论过改革IPO制度的问题,比如审核制和注册制的差别,相信应该把更多的决策权交还给投资者和市场,这是毫无疑问的。政府在这里面做得越少越好,特别是价值判断和实质判断,我们没有能力做这个判断。商业活动和企业经营有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隐患,政府不能打包票。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记者:债券市场发展方面,我们了解到证监会和人民银行进行了几个月的讨论,推进两个市场互联互通,请问这些讨论进行得怎样?什么时候两个市场能够统一?
郭树清:债券市场发展非常重要,如果把国债、金融债和信用债加到一起,总共有20多万亿元余额,和股市差不多,但是企业债或者信用债数量非常有限,余额只有五六万亿元,和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债市和股市比例不协调,债市至少应该和股市基本平衡,两条腿走路才是比较合适的。可喜的是,目前的增速非常快,今年几个渠道发债,无论是交易所还是银行间市场速度都很快。
另外,为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要,新开了中小企业私募债,实际上相当于国外的高收益债,虽然发行的数额不是太大,但是意义非常重大,为有潜力但是也有风险的中小企业找到了债券融资的途径,也为那些有风险识别能力、研究分析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和高端个人投资者找到了投资的渠道,这个市场从一创立就受到各方面关注,很多地方争取合作试点。
债券市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发改委、人民银行和证监会三家共同管理的格局,确实存在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为企业和投资者增加了困惑和不便。去年底以来,三个部委一起讨论沟通,设立部际协调机制,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形成了一个协议,在推动债券市场统一发展和监管方面迈出步伐。所谓统一发展和监管,不是说搞成一个品种,实际上应该鼓励多个品种,也不是一种交易方式,可以有多种交易方式,甚至不是一个交易场所,不是要把两个市场简单合并,而是在制度安排、评级、风险管理等方面逐步趋于一致,目前进展非常顺利。当然,问题还没有最后没有解决,三个部门会进一步更好地合作。
记者:请问中国证监会下一阶段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市场规范发展?
郭树清:资本市场发展是多个方面,除了股票市场,还有债券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和其他衍生品市场。从多个角度来看:一是解决融资的问题,有融资的需求,当然也有投资的需求,应该重视投资的问题,现在大家把这个问题割裂,我们必须重视投资;二是风险管理问题,这对企业非常重要,需要发展期货期权等。
现在把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放在重要位置,除了主板和创业板,也在扩大试点新三板,累计挂牌企业157家,其中有7家转到中小板或者创业板,虽然融资量很小,但对企业有很大促进作用,接下来继续推动这个市场。在清理整顿不规范交易场所方面,证监会开了一个正门,允许各地发展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这和新三板有所差别,就是股东人数按照法律规定不能超过200人,超过200人就是公众公司。
另外还要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多样化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机构,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和个人创业提供支持。早期阶段的企业需要股本,银行信贷是做不到的,所以这个是需要加快发展的,这些方面还要加大力度。
现在资本市场很不景气,我觉得市场正在处于扎实打基础和孕育新发展的阶段。从交易量和交易额来说,股票市场确实比去年差一些,但是债券市场活跃程度很高,债券指数也是上升的。期货市场交易额大幅度增长,1~10月份成交量11.5亿手,比去年同期增长32.5%,成交金额135万亿元,增长8.5%,所以市场还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从全局看是稳步发展和健康向上的。
记者:很多声音说证监会会降低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门槛,具体会有哪些举措来支持内地企业去香港上市?会不会支持内地企业在香港以人民币募集资金?
郭树清:双方磋商中提到了这个问题,证监会一如既往支持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还会进一步降低门槛,当然也要在香港同行同意的前提下来研究具体的问题,比如在发行规模、财务指标、盈利能力等方面降低要求,但是还没有正式的协议,现在还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总之,双方对于促进两地市场共同繁荣发展持积极态度,这是毫无疑问的。
记者: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您曾经提到要利用资本市场解决这个问题,请问在监管制度方面有哪些打算?
郭树清:最基本的问题是正在修改的《证券投资基金法》,要把私募基金纳入统一考虑,相应的有关部门会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但是对于这些基金,包括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监管和管理一定要和公募基金区别开来,和其他理财机构区别开来,要给市场、个人投资者和企业以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
不赞成所谓“新政”说法
记者:过去一年的工作主线是改革和新政,想要了解在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方面,未来还会有哪些新的行动?
郭树清:不是太赞成“新政”的说法,我到证监会一年多时间所做的工作,都是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的内容,也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里明确规定的,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纲要。今年改革力度比较大,有一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讲话明确要求的,比如发行制度改革、退市制度、推动分红、改善公司治理等等,而且这些措施都是一贯的,很多的改革措施是在2004年的“国九条”中提到的,建议媒体不要使用“新政”,容易引起误解和歧义。
关于行政审批的问题,国务院第六次行政审批改革公布的结果,证监会下放或者取消了32项内容,数量在各个部委里面排名第一。这些审批项目过去是需要的,早期也是非常需要的。现在条件具备了,继续保留没有必要。还有10项没有公布,因为涉及到法律修改,在法律修改之前要继续履行审批职能。关于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总的方向是继续下放。
来证监会任职之后,收到很多朋友的来信,看到网上很多评论,有关于腐败的说法。对于每个提到的问题都组织了研究和调查,绝大部分是没有根据的。我们欢迎媒体监督,曾经提到过,媒体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包括境内外媒体,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防范风险非常重要,但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可以揭发和举报,但不能传谣、信谣,更不能造谣。当然也有举报是真实的,我们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了处理。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