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三板扩容倒计时 券商争储筹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1日 01:20  中国经营报微博

  柴莹辉,卢远香

  交易系统暂挂深交所,首批扩容园区包括天津、上海、武汉

  近日,记者从多方渠道求证显示,新三板试点扩容改革方案及部分规则调整已获得国务院批准,监管层将于9月份接受非中关村园区的外地园区企业申报。

  首批纳入扩容的园区中,已经确定的是来自天津、上海和武汉的园区。不过,“首批很可能不止这三地。”一位接近决策层的匿名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包括深圳在内的高新区都有望纳入首批扩容试点。此外,一位来自深交所的人士向记者证实:“新三板的交易系统会挂在深交所。”

  据悉,7月20日,证券业协会将在大连就新三板召开会议,知情人士称主题为交易制度建设。

  轮廓初现

  “近日,云南省的相关领导赴北京拜会了西部证券股权代办部的程晓明总经理,邀请西部证券到昆明高新区开展业务,并已推荐了数家企业。”上述匿名人士透露,他据此分析,首批纳入新三板扩容的将不止天津滨海新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

  国联新三板业务负责人张浩则告诉记者,首批扩容试点可能是3~5个高新园区,除了上述三地外,苏州、深圳与重庆的园区都有可能入围。

  有趣的是,在过去的一周中关于新三板交易场所的传闻不绝于耳,其中“北交所模式”胎死腹中的言论甚烈。

  对此,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一位高层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新三板还在筹备中,并没有北交所被否之说。“目前北交所只是参与研究,但是否在北京建立全国统一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场内交易场所还不确定,现在有三个版本,选取哪个版本由证监会统一安排。”

  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晓庆如此向记者解读这三个版本:第一,在北京建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负责整个新三板业务;第二,在北京建立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作为整个场外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负责新三板业务;第三,在北京建立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不形成交易所模式,仅作为新三板扩容后的挂牌和交易平台。徐晓庆是目前国内少数专门从事新三板及其他场外交易市场业务的律师之一,近日正活跃在各地高新区为企业做培训。

  “从我近期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全国的新三板交易系统应该会是统一的,但挂牌地点和交易地点确实有可能落在各地高新区,即‘一个统一平台,多个交易场所’的模式。”徐晓庆如此表示。

  巧合的是,上述来自深交所的人士对记者透露,新三板的交易系统暂时会挂在深交所。他并称,是否采用北交所的模式还没有定案,现在的消息是北交所最快也要明年才会成型。

  深圳证券交易所办公室负责人陆文俊证实了这种说法。“所有新三板的内容中,只有交易系统在深交所。”

  交易模式待定

  新三板扩容已经如箭在弦。2012年初,证监会积极筹建场外市场小组;此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等人调研北京中关村股份代办转让路演中心;再加上近日郭树清先后考察武汉、重庆等地的场外市场,决策层传递出来的信号愈加频繁和强烈。

  从扩容路径、初步试点名单和交易所筹备等方面来看,新三板的扩容轮廓已经逐渐厘清。目前,更细节的操作尚在讨论之中。

  其中广受关注的就是交易模式问题。徐晓庆介绍,目前的场外交易市场包括两类交易模式,一种是新三板(中关村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及上海、武汉等地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协议定价转让模式;另一种则是以天津股权交易所为代表的、以做市商为基础的集合竞价+协议定价的交易模式。

  “从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均不活跃,因此大多采取做市商制度——但这种做市商制度应当是多做市商而非单做市商。”徐晓庆指出,做市商制度也是今后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从天津股权交易所的试点效果来看,做市商的资质,尤其是资金实力、人员专业程度等因素会对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不过,相比于操作细节,业内更关心新三板的影响——新三板扩容是否会分流沪深两个市场的资金?

  在徐晓庆看来,这一点也无需担忧。“我个人认为,新三板能够吸引到的资金主要还是私募资金,这一平台将为苦苦寻求高成长性项目的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一个新的战场,从主板市场分流的资金会比较有限,因为这个市场需要的资金量、持有时间长度都不是一般市场游资乐意承受的。这个市场的活跃度差也就意味着泡沫比较有限,应该不会分流太多的股市资金。”

  券商储备IPO“筹码”

  据盈科律师事务所测算,我国有4000万家中小微企业,其中至少有140万~150万家企业适于在以新三板为代表的各个场外交易市场挂牌。

  巨大的市场机会让各大券商看到了希望。广发证券总裁林治海告诉记者, 新三板市场完全可以完成上市的目标,包括融资功能、直投功能、交易功能等。“目前广发证券在新三板方面,储备的项目在全国已经达到102家,排在行业前列。”

  广州证券一位要求匿名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仅仅在6月27日金交会开展首日,广州证券就签下10余单新三板业务合约。目前,广州证券“新三板”业务主要是放在创新融资部,总人数20人左右,现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人员招聘工作。

  不过,南方某地方券商创新资本市场部总经理直言,新三板可谓“好看不好吃”。

  “我们目前签约的新三板有十家左右,但是新三板收费比较低,一单最多就100万元左右,有些才几十万元左右,按照我们目前的人力配置肯定处于亏损状态。”他预测,如果扩容政策放开,预期2013年可以取得盈亏平衡。

  “现在券商投入去做新三板,看中的肯定是储备IPO资源,按照证监会现在排队企业700多家的情况来看,这些企业上市就要两年。现在相当于到了新一轮业务的起点,重新开始储备资源,为下一轮IPO做准备。”一位资深投行人士道破了其中玄机。

  本报记者谭志娟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分享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