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前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相比,证监会昨日公布修订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显然赢得了更多的支持。针对此前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部分条款得到细化并写入法律,外界普遍评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终于向实质性迈进。
监管层释放松绑信号
自郭树清上任以来,监管层放松管制的信号便在持续加强,这一信号在昨日再次向市场释放。
《办法》明确提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除可以询价方式定价外,也可以通过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协商直接定价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采用询价方式定价的,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直接确定发行价格,也可以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在发行价格区间内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发行价格。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之前《证券法》已对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协商直接定价做出了规定,但本次《办法》修改后,新股发行定价可不用再询价,意味着管制的放松,这也是新规被业界普遍认为有重大突破的一环。
在刚刚结束的券商创新大会上,监管松绑也成为众券商高管与监管层的共识,新规公布后,有不少投行人士对未来券商拥有自主配售权也开始充满期待。
信披要求再提高
“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是整个IPO流程的重中之重。”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信息披露的充分性要求,是“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克星,同时也是市场的最基础性要求。
提高发行承销过程中信披的规范性是本次新规的又一个要素,之前的指导意见虽然对信披同样提出了要求,但是过于粗略。此次监管层对初步沟通、推介、询价的方式、披露信息的范围等都做出了更加严格、具体的规定。例如借鉴成熟市场关于股票发行“静默期”的规定,修改后的《办法》明确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受理后至发行人发行申请经证监会核准、依法刊登招股意向书前,发行人及与本次发行有关的当事人不得采取任何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进行与股票发行相关的推介活动,也不得通过其他利益关联方或委托他人等方式进行相关活动。从言语的表述中能够看出监管层对信披的要求还将逐步提高。
此外,不断被强化的信息披露被分析人士解读为,为新股发行从审核制向注册制转变埋下伏笔,是参照成熟市场发行体制的做法,值得肯定。
监管与处罚并举
“只说问题,不说如何处理问题。”这一直是外界对监管层出台政策效果存疑的重要原因。在这方面,新规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表态。
针对一些网下投资者不注重研究公司基本面,单纯以博取一二级市场价差为目的参与网下新股申购的现象,《办法》规定,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证券投资产品在招募说明书、投资协议等文件中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载明以博取一二级市场价差为目的申购新股的,相关证券投资账户不得作为股票配售对象。
同时,对证券公司在承销过程中,以虚假推介误导投资者,以不正当手段诱使他人报价或申购股票,以自有资金直接或者变相参与网下询价和配售,或者唆使他人报高价,限制报低价,性质严重的违规行为,《办法》规定证监会可暂停证券公司最长为36个月的证券承销业务。对发行人违反“静默期”规定进行宣传推介、通过其利益相关方违反规定向参与认购的投资者提供财务资助等行为,《办法》也提出了对应的监管措施。
除了上述内容,监管层还表态对于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如何执行行业平均市盈率“25%规则”的问题,证监会将会单独制定并公布相关操作细则。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昨日公布的《办法》只是一个辅助措施规定,但已经能够看到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开始向实质性迈进的影子。商报记者 潘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