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公司的目的是什么?上市!
将于5月2日进行申购的晶盛机电(300316)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去年就开始排队申请上市。以上市辅导期平均1年计算,则晶盛机电至少在2010年就已与券商展开合作,接受辅导,而此时距公司成立日仅3年。成立3年即萌生上市意愿,晶盛机电堪称资本市场一绝。
不过问题是,成立初期的公司往往未能步入正轨,盈利能力尚不稳定甚至出现亏损,与上市标准相去甚远,因而鲜有券商主动接洽,而晶盛机电却做到了,其秘诀在于外资身份带来的政策红利。换言之,晶盛机电的原始积累与“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息息相关,若无逾2000万元的税收减免,则晶盛机电的上市进程恐将推迟。业内人士指出,晶盛机电的发展史如同教科书,在这本书里,晶盛机电详细描述了发迹的来龙去脉。
故事是这样的,成立于2000年的上虞金轮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下称“金轮公司”)本来从事铜材、金属管道配件及设备的制造、加工业务,但该公司主要股东毛全林于2006年决定极爱那个公司转型另谋出路,遂想到了曾任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的邱敏秀。当时,金轮公司并不缺乏资金,但缺少技术,而邱敏秀的学院背景则正好可以弥补金轮公司的不足,双方遂一拍即合,最终成立了金盛机电的前身金盛有限。按照默认的协议,金轮公司提供主要的创业资金,并承担发展初期的风险;而邱敏秀则组织金轮公司、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4家单位承担了当年浙江省“全自动大规模集成电路单晶硅生长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并取得了多项与单晶硅生长炉相关的核心技术,后来,这些技术大多转入晶盛机电。
但仅有资金和技术显然不能让晶盛机电在短时间内实现业绩腾飞,因此,金轮公司又想到了意大利华侨吴晓,在晶盛机电的招股说明书中,吴晓属神秘人物,记者无从得知其具体身份,更无从知晓吴晓与毛全林及邱敏秀等人的关系。晶盛有限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30万美元,吴晓出资10万美元,就这样,晶盛有限自诞生之日起便拥有了外资身份,后来晶盛有限又引入了明泽公司、金跃公司等外资股东。
根据当时的政策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晶盛机电成立于2006年末,则2007-2008年应免征所得税,2009-2011年所得税减半。不过2010年7月,晶盛机电的外资股东悉数撤离,公司又摇身变成纯内资企业,此时邱敏秀等成为晶盛机电的实际控制人。需要指出的是,晶盛机电实际控制人原为控股股东金轮公司的毛全林,但毛全林却于2008年莫名其妙的将金轮公司77.83%的股权以原始出资额让渡给邱敏秀等7人,个中情由颇费思量,本刊将另作报道,此处不表。
由于晶盛机电在2010年以前一直是外商投资企业,因此公司共减免所得税高达2022万元,约为2009年净利润的33.57%,所得税优惠极大的增厚了晶盛机电的净利润。颇有意思的是,晶盛机电的外资股东于2010年撤出后,公司不满足税法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遂被要求补缴税款,无奈之余,晶盛机电一次性补缴了2022万元。
整个过程可以表述为,晶盛机电先引入外资股份,再置出外资股份,先享受所得税优惠,再补缴所得税,看似是无用功,其实大有文章。业内人士指出,晶盛机电在创业初期为节省资金、增加利润,便巧用外资身份免缴或少缴所得税;而待公司步入正轨后,外资股东的作用基本丧失,因为晶盛机电后来取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据此即可享受税收优惠,根据优惠不可兼得的原则,前述“两免三减半”的优惠形同虚设,不会为晶盛机电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因此,晶盛机电的实际控制人便不断“排挤”外资股东,最终导致外资股东全部撤离。
不难看出,晶盛机电的发迹史颇有投机取巧的意味,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历程却错综离奇。本刊将就晶盛机电实际控制人邱敏秀等人从零持股到一股独大及公司刻意浮夸行业前景等问题作出连续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