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新股 > 聚焦2012年新股发行改革 > 正文
长江商报消息 创业板推出以来,新股发行即“三高”(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募集资金)成风,而“超募”从未受到过重新审核甚至重新上会的“惩罚”。
据了解,新股发行主要改革举措包括提高向网下投资者配售股份的比例、加强对发行定价的监管、取消现行网下配售股份三个月的锁定期、推动部分老股向网下投资者转让,并允许IPO发行存量老股,增加流动性,但老股转让资金解禁有限制。
但这恰恰反映了监管层的新动作。就在清明“小长假”期间的4月1日,中国证监会(下称“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
监管方向或由核准制转向注册制
有业内人士指出,《意见》第一条提到,“逐步淡化监管机构对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这句话暗含未来监管方向将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意见》并没有轻率地将现有的核准制改变为注册制,而是审慎提出上述意见,体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的政策思路。
西南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也认为,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发行人和各中介机构的信披责任,暗示可能逐步走向注册制。
华泰联合分析师也表示,改善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落实发行人及各中介机构独立的主体责任有类注册制的意味。将公司的价值、成长性等指标交由市场去判断,监管层通过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加以监管是新股发行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超募或重新上会
《意见》规定,询价结果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25%,需重新询价乃至重新上会;上市后业绩达不到盈利预测,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将被采取监管措施。
业界对上述规定反应强烈。一些人士认为,这一思路将有效压低新股在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但行政色彩太浓。有人甚至担心会回到发行价格窗口指导的时代。
根据《意见》,发行人可能面临前后三次询价的过程,包括初步询价、正式询价和“超募”后的重新询价;更具有威慑力的是,《意见》规定,发行人在通过发审会后发生重大事项的,证监会将有权决定是否重新提交发审会审核,也就是重新“上会”。这意味着,证监会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让发行人反复经历繁冗的上会过程。
2009年新股发行改革启动后产生的发行“三高”问题是证监会出台上述措施的主要背景。上述人士称,多次询价的政策设计借鉴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类似做法,但更为严厉。
“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成熟的、市场化的新股定价机制和上市交易安排,用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代替行政手段。”证监会发行部主任刘春旭4月1日在一场报告会上表示,“在市场机制形成之前,会有一些必要的行政干预,但原则是不能妨碍市场机制发挥自己的作用。”
◇ 意见稿相关亮点
亮点一:证监会提倡和鼓励具备条件的律师事务所撰写招股说明书。
亮点二:股民参与新股询价和配售,主承销商可以自主推荐5-10名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配售。
亮点三:设立新股风险评估机构,引入独立第三方对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风险评析,为小投资者认购时提供参考。
亮点四:套现资金不可拿走,以维护股价。新股上市满1年后,老股东可将账户资金余额的10%转出;满2年后,老股东可转出20%;满3年后,可将剩余资金全部转出。
亮点五:盈利低于预期将被调查。上市后盈利低于盈利预测的,证监会将对发行人董事及高级人员采取列为重点关注、监管谈话、认定为非适当人选等措施。
新股发行制度变迁
1992年之前 | 内部认购和新股认购证。新股认购证成为暴富的代名词,留下了内部职工股遗留问题 |
1993年 | 与银行储蓄存款挂钩。此举改善了前面新股发行不公的现象 |
1996年 | 全额预缴款按比例配售“全额预缴款”方式 |
1999年 | 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 |
2001年 | 上网竞价方式。发行可以减少主观操作 |
2002年 | 按市值配售新股 |
2006年 | IPO询价制+网上定价方式 |
2009年6月 | 申购上限原则上不超过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单个投资者只能用一个账户申购新股 |
2010年1月 | 进一步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充实网下机构投资者;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完善回拨和中止发行机制 |
◇机构观点:
对A股市场整体影响有限
国金证券认为,目前证监会在具体操作的细节上并未给出明确规定,比如对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界定、存量发行制度的具体操作、对炒新的具体监管措施等。总体来看,此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意见对A股市场整体影响有限,但需要警惕中小板创业板中部分个股估值过高的风险。
取消现行网下配售股份3个月的锁定期对A股市场的扩容压力并不大。改革意见还明确规定发行人、承销商与投资者可以自主约定锁定期,这也减少了取消配售股份锁定期对新股供给的影响。引入存量发行制度本身对A股并没有影响,关键是引入存量发行制度后,新股发行量是否较完全增量发行制度下增加。此外,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经验表明,相关改革并不会对A股中长期走势造成逆转。
南京证券(微博)认为,A股市场开始进入变革周期,制度变革将衍生出多种投资机会。建议投资者关注新股发行改革初期的网下低价配售股、QFII与RQFII额度增加后的QFII重仓股及券商板块、新三板试点阶段的新三板概念股等。
另外,华泰联合还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于中小市值公司的估值有负面影响。此外,存量发行可能对市场影响较为明显。无论是1999年国有股减持的存量发行还是2001年6月新股及增发进行存量发行都造成市场明显的下滑。
学者观点:
主要还是防止
发行价定价过高
中金公司李剑阁表示,新股发行制度征求意见稿总的是防止发行价定价过高。如果给市场留下定价低的印象,将来投资者认为定价可能会偏低,于是炒新问题又出来了。他同时表示,一号发出来的新股发行制度征求意见稿,核心是两句话,一个是加强信息披露制度,让市场能够鉴别;第二是淡化监管机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判断。
李剑阁还表示,定价偏低一点对投资者有好处,但是炒新问题如果再出来的话,后果一样是严重的。文件在还需要平衡一下。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微博)也表示,此次新股发行改革有一些亮点,如强化信息披露,淡化监管机构对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对发行价格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发行人提出警示和警告等。这些措施对新股发行合理定价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提高向网下投资者配售股份的比例,取消网下配售股份三个月的锁定期等措施,把一级市场的利益大都给了机构投资者,会更加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本报记者 高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