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药协力挺归真堂 熊胆粉去向成迷踪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7日 02:53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王卓铭

  “归真堂并不是协会会员单位,只是和中药协会有过沟通。上市与否是公司自己的决定。”2月16日,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解释协会召开发布会,“力挺”归真堂的原因。事实上,归真堂正是中国中药协会会员,每年缴纳5000元会费,随后中药协会在官网上做出了更正声明。

  2月1日,证监会首次公布拟上市企业名单,归真堂在列。这家以活熊取胆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在2011年初,曾因上市计划曝光而遭遇舆论质疑。

  根据中药协会计划,“通过资本市场力量整合熊胆资源”是促进中药实业发展重要手段。房书亭表示:“应按照经济规律,让优势企业更突出。”

  中药协指天然熊胆无法替代

  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粉相似的功效

  中药协会信息显示,目前中国合法的养熊场共68家,供取胆的黑熊存栏数约为10000只。“按照70%的可取胆熊计算,每年大约有8000只左右的熊被取胆”。中国从1984年开始从朝鲜引入活熊取胆技术,房书亭表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发明了无痛无管的取胆法,大家看到的小铁笼、长期插管的熊照片,很多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了。”

  事实上,比引进活熊取胆技术更早的1983年,中国辽宁的科研人员就开始人工熊胆的研制,但30年过去,这一科研项目还未见成果。

  熊胆制成粉后,其主要成分为熊去氧胆酸,黑熊胆汁酸中熊去氧胆酸含量高达39%。熊去氧胆酸可以人工合成,目前中国市场上国产的熊去氧胆酸药品生产批号共有49个。进口药品中,熊去氧胆酸胶囊、软胶囊等剂型的进口许可被意大利、德国、韩国三家外企所拥有。

  不过房书亭认为:“即便人工熊胆研制成功,临床上也无法完全替代天然熊胆。”

  中华国医医药协会香港地球仁协会的一份报告也显示: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粉相似的功效,包括常春藤、蒲公英、菊花、金银花等。

  房书亭表示:“中药是中国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熊胆又是一味名贵药材,因此应该从中药事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养熊业。”

  此前,NGO组织亚洲动物基金一直积极反对归真堂上市。中药协会在2011年12月的“沟通函”中指责亚洲动物基金受西方利益集团资助,借反对归真堂上市打击民族中药。

  亚洲动物基金已经向中药协会发出制止函,房书亭也明确表示“收到了对方的沟通函件”。

  归真堂迷雾

  各地的归真堂熊胆馆均以“礼品”、“养生”为名招揽生意

  归真堂成立于2000年,是福建钱山集团的子公司,钱山集团主要经营高级藤私家具、熊胆系列药品和保健茶,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其中邱淑花任钱山集团总经理,其丈夫和儿子邱荣辉和邱海东分任归真堂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官网信息显示,2009年时,按照熊胆粉系列产品市场终端售价计算,归真堂居首位,市场份额为24.5%,黑龙江黑宝药业、四川仁德制药、四川绿野生物制药等企业排于其后。

  2007年开始,归真堂在全国各地大面积开设“熊胆馆”,并计划最终要开设3000-4000家。“归真堂决定直面终端,只选择部分有实力的经销商配合我们开拓市场。”邱淑花曾表示。

  归真堂招商表中,一家省级馆的投资金额约为50万元,市级馆30万元,县级馆20万元。各地的归真堂熊胆馆均以“礼品”、“养生”为名招揽生意,这也凸显出归真堂熊胆制品“非药品”的一面。上市融资也是为了扩大养熊规模,继续实践其“经营策略”。

  实际上,除了国家药监局许可的“熊胆粉”和“熊胆胶囊”两款药品之外,归真堂公司对外宣传的“熊胆养身茶、熊胆利甘冲剂、利甘胶囊、明童利甘胶囊、利甘婷等系列产品”均无法在药监局保健食品数据库中查证。

  熊胆制品的主要用途一直扑朔迷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官网信息显示,供消费者直接使用的中药熊胆粉市场销售规模每年为7.6吨,其中,金胆级熊胆粉2.6吨,总销售额约为2.6亿元,铁胆级熊胆粉供给量为5吨,总销售额1.5亿元。这部分熊胆粉大多以原始形态销售。

  其余大部分“菜花胆级熊胆粉”每年供给量为20吨左右,这些熊胆粉便被用来制作各种药品、保健品以及酒、茶等相关制品。上市公司上海凯宝(300039,主要产品痰热清注射液),2009年时熊胆粉采购量就接近10吨。

  2月16日,房书亭并未回答关于“熊胆粉在各类中药里的实际用量”的问题,只是表示:“目前国内有153个中药品种要用到熊胆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