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审改革让所有环节享受阳光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5日 01:02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蒋飞

  [ 2月1日,证监会两大部门披露了所有进入发审流程的发行人名单,同时分别向社会公示了各自的审核流程 ]

  IPO发审会议的参会委员名单,早已可以提前在证监会网站查询。而重组会议委员的“轮岗档期”现在甚至是相对固定的,只要没有委员临时的变故,事实上可以以次类推。而十多年前,这两份名单在证监会内部列为“绝密”——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仍然是透明化。

  早在尚福林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证监会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和压缩行政许可项目、提高行政许可透明度的要求,已经在多个核心的审核环节加强了阳光化运作,并且在一些领域成效显著。比如基金部对基金发行审批的每一个环节早已上网公示,机构部则取消了券商的集合理财的审批,改为报备方式。而在最为关键的发行审核环节,证监会采取了两项举措,一是对发审委和重组委两大委员会的产生和参会情况进行公示;二是建立保荐机构和保代的信用监管系统,同样上网公示。

  去年11月,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他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和旺盛的精力,似乎感染了整个证监系统。固定联系证监会的“跑会记者”们对此有非常直观的感受,过去可能平均两个星期开一次新闻通气会,现在却几乎每周都有,甚至有时候一周跑两次证监会。各个部门不断地有新政策、新思路向外界发布,而主管IPO的发行部和创业板部,“出镜率”都颇高。

  2月1日,发行部和创业板部联合召开了一次新闻通气会,宣布了一项让在场所有记者感到意外的消息:证监会两大部门将披露所有进入发审流程的发行人名单,同时分别向社会公示各自的审核流程。也是从2月1日开始,主板和创业板IPO的预披露时间提前到预审会之前,为社会公众和投资者提供了整整一个月时间研读招股说明书,并对发行人进行监督。

  上述举措堪称史无前例,也是证监会监管透明化的最佳注脚。市场不但借此次公开的发行人名单,能够了解现阶段申请上市企业的全貌,证监会也能听到更多来自社会舆论和投资者的反馈,从而改进工作。

  从证监会自身的角度看,提高发审透明度首先可以提升发审效率,其次更是对发行人诚信的市场化约束。一位证监人士也向记者坦言,证监会过去在初审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帮发行人“改材料”,一些发行人总是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试图文过饰非,回答预审员的问题时如同“挤牙膏”,往往在落实反馈意见的环节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监管资源。

  “有一家发行人,都要上发审会了才找到我说,他们公司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能不能推迟上会?”上述证监人士对记者表示,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都很让人感到崩溃,因为她曾反反复复向发行人强调要如实、完整地反映问题。

  此外,一些招股书还存在明显的广告色彩,只谈公司光环,尽量回避阴暗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提高诚信度与执业水平,证监会计划在将来一接到IPO申报材料就向社会公众披露。如此一来,诚信度不高的发行人和执业水平差的中介机构,就会直接暴露在公众日益“雪亮”的目光之中。

  在新股发行的另一个关键环节——询价阶段,证监会也明显在以更低的姿态面对市场意见。多位官员今年以来曾在不同的场合向市场吹风,透露最新的一些关于提高定价效率、加强对询价机构市场化约束的改革动向。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新闻通气会上,也向记者们透露,证监会准备更多听取中小投资者的意见,未来甚至不排除让中小投资者参与询价。

  监管者的确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倾听各个方面的声音。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则对记者强调,监管政策不可能在一时一地取得所有人的支持,但是决策和执行需要阳光化操作,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