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案件判决书枯燥文字的背后隐藏着惊人秘密
●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有商界世故人情
●“游走”在法制与经济之间,以法制的视角解读经济,关注国内外知名企业,关注社会民生
新华人寿原总裁孙兵起诉讨要每月92848元养老金案,一度引起社会热议。
经调查,国企老总天价薪酬的说法是个“误会”。但记者由此发现,公众之所以对国企高管高薪现象屡屡质疑,多半认为“国企高管不是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获得高薪”。
通过对4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统计分析,记者发现,高管年薪与公司当年业绩明显缺乏关联度的,占到被调查公司总数的一半。有的企业业绩同比上一年增幅为-311%,董事长年薪却涨了10%;有的企业在公司业绩翻番时,老总年薪却降了11万。
专家称,目前国企薪酬分配主要是以“行政级别”为标准,与高管创造的价值关联度不大。
惊人数字
30年能拿3342万元养老金?
今年9月,孙兵起诉老东家,要求新华人寿自2010年11月起至他身故,每月支付养老金92848元。孙兵今年50岁出头,照此计算,30年后,他一共可以领取养老金3342万余元。
今年10月12日,法院以“退休后的养老保险不属法院受理范围”为由裁定驳回起诉,现孙兵已经上诉。
“养老保障计划”中的养老金与社保养老金并非同一概念,其属于企业中长期薪酬激励的一种。“天价养老金”事件首次被曝出时,网上出现大量质疑声,网民将它命名为“史上最高的国企退休老总的养老金”。
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真相浮出水面——孙兵是新华人寿创办人之一,创业之初就担任总裁,率军厮杀多年后使新华人寿成为国内第四大寿险公司,2008年年度保费突破500亿元。
2006年底,孙兵决定加大对管理层的激励,于2009年初决定针对元老级管理人员实施“养老保障计划”——退休后,公司每月提供金额为退休时月薪的32.25%乘以司龄系数和职务系数的补助金。
该计划最终以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购买商业保险的形式执行,受益者包括孙兵等47人。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孙兵2009年的年薪已达750万元,因此退休时能拿到的养老金肯定也是“天价”。
新华人寿董事会废止养老计划
当时新华人寿并非“国企”,是一家私人资本占较大股权比例的股份制保险公司,股东包括苏黎世保险公司、荷兰金融公司等。
据媒体报道,有股东代表曾在会议上提出异议,孙兵立刻以业绩增长为论据进行反驳,认为“高管薪酬对得起业绩”,会上再无人吭声。
2009年11月,国有独资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得到新华人寿38.8%的股权,再加上宝钢持有的17.3%的股权,新华人寿从此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
按照财政部规定,金融类国有控股企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280万元。
2010年10月,审计署审计中国人寿时发现“养老保障计划”保单,要求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新华人寿董事会遂决定废止养老计划,结果引出这场诉讼。
真相大白网民表示宽容
媒体开始“声援”
记者注意到,随着报道的深入,网民的关注度和宽容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此事刚被曝出时,搜狐网新闻网页上的评论达4886条,多数网民认为“这是国企的腐败”,有网民甚至愤怒地表示:“这种明目张胆地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必须立即双开,按贪污罪判处!”
当媒体对此案的审理进行跟踪报道,详细讲述了新华人寿的企业性质变化和“天价养老金”出台的来龙去脉后,搜狐网新闻网页的评论锐减到58条,且口气已经宽容和缓。至该媒体发出“案件一审被驳”的新闻时,搜狐网上的评论已经归零。
有媒体在报道中引用新华人寿员工的评述:孙兵的做法有给自己多发钱的意思,但他是创始人,把公司做成现在的规模,功劳很大。公司当时也不是国企,股份制公司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多发些钱,算不上什么“罪名”。
有的媒体甚至开始发表评论声援孙兵:“天价养老金诞生在国有控股之前,而‘不溯及既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作为民营企业,工资福利的高低和局外人无关。只要股东同意,每月养老金发一百万别人也管不着。”
涉及企业
高薪遭质疑 九成企业是国有性质
日前,记者将历年来被媒体或网民热炒的50起“高管天价薪水”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涉及的企业九成是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
公众对国企高管高薪的质疑主要有三点:国企高管不是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获得高薪;部分垄断性企业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经济效益;高管不是通过市场选拔获得职务。其中以第一点质疑居多,大约占到质疑的60%。
为什么民营企业高管领高薪能被公众理解,国企高管就不能?
有专家表示,一方面,民营企业发薪基本不涉及公众利益;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高管的薪酬确实与企业业绩成正比。针对后者,吉林大学商学院一位研究人员曾选取531家沪深上市民营公司为统计对象,经过专业软件测算后发现,这些高管的报酬与主营业务利润率系数为正。
据媒体报道,2010年,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为34万元,地方国企为27.5万元,而民企高管只有21.9万元,央企高管的薪水较民企高出56%。2009年的统计结果也类似,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较民企高出61%。
目前,国有性质企业高管的薪酬发放与公司当年业绩相关性如何呢?
记者调查
抽取4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针对国企高管薪酬发放与公司当年业绩关联性的问题,学界目前尚无权威性的实证研究。
日前,记者抽取了4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其2009年、2010年年度报告分析,对高管年薪和公司业绩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其中18家企业的高管年薪增减幅度,与公司业绩的增减幅度不成正比例,占到被调查公司总数的45%。
利润负增长高管薪酬反增
在调查的企业中,9家企业的高管在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增幅减少甚至呈现负增长时,薪酬反增。
其中,大唐电信业绩为-373.7%时,董事长兼总经理曹斌的年薪从62万元增至113万元,增幅82.3%。
9家企业的高管在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有很大增幅时,薪酬不增反降。其中,有研硅股总经理张果虎,在公司业绩翻番时,年薪却减少了11万元,减幅为28%。
翻看股市2009、2010年度报告,记者发现,本报抽样调查的4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公司业绩和高管薪酬不符的例子比比皆是。
调查发现
历史年报屡现高薪低业绩
2001年,巨亏15亿元的ST科龙,其高管的最高年薪达到了750万元,为当年上市公司老总中最高。
2008年,国内航空业整体亏损。年报显示,东航净亏损140.46亿元,相当于8架A380,是中国航空史上最大的一笔亏损。但记者将2007年、2008年年度报告比较后发现,时任东航副总经理的樊儒,年薪却从67.63万元“微调”到65万元,几乎没变化。
南航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29亿元。虽然巨亏,但南航在2008年支付高管薪酬总额同比2007年度增长了49.8%。
中国铝业2009年年报显示,当年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6.46亿元,与上年同期的净利润相比大幅下降,但副总裁陈基华、刘祥民、丁海燕的报酬却从2008年的66万元增加到66.42万元。
专家评析
国企薪酬分配缺乏科学依据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薪酬专家佟亚丽表示,目前有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利润与高管的薪酬不是同比例增长,甚至有利润下降,薪水还在增长的现象。
尽管国有企业除了经营业绩外,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比如保障稳定和谐等,因此高管薪酬不完全与利润成正比,但在利润负增长的状态下,高管薪酬仍持续增长,这确实应被质疑。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曾为300多家国内500强或上市公司提供过管理咨询服务。该公司合伙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张军表示,国企薪酬制度的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政级别”为标准,与高管创造的价值关联度不大。
国企薪酬包括职位工资、技能工资、市场工资水平、绩效工资四个倾向。其中,职位工资即级别工资,按照行政职务区别开来,企业高层与普通员工的差距已经明显拉大。
而技能工资在薪酬价值体系中影响不大,市场工资水平在国企也不受重视,招聘稀缺岗位时才借鉴;在绩效工资问题上,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且部分国企垄断地位突出,企业业绩往往被质疑并非由高管创造,而是源自垄断。
曾为联想等近30家企业做过顾问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文跃然甚至说,国企薪酬分配缺乏科学依据,看起来不是经济活动,更像是政治活动。
国企无统一计酬标准容易被质疑
但张军同时认为,国企高管薪酬受到公众质疑,也源于公众对国企高管的高薪形成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和透明性不解。
目前,我国国企高管薪酬的制定没有统一标准,相当一部分高管的奖金和业绩中的某些指标挂钩。但有些指标是隐性的,外界不一定能从年报中看到,因此被公众认为其薪酬和业绩关联度不大。
高管薪酬完全挂钩业绩不现实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文跃然认为,给国企高管定薪,“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将薪金的上限定得太低,无法刺激国企高管追求财富,导致很多人转向仕途。而单纯将薪酬和业绩挂钩也不合适,因为部分企业的高绩效不是来自高效率,而是来自垄断资源和政策优惠。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干春晖也表示,对于垄断行业的高管薪酬管理,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很多国企的高管薪酬结构发生变化,由以短期激励为主,调整为向中长期激励转变,很多企业尝试让高管拥有公司期权。但干春晖认为,目前很多高管是行政任命的,而非市场化选择,因此国企不能完全采用国际上以股票期权为核心的薪酬管理方法。
张军则表示,由于高管薪酬的制定问题的复杂性,对它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无限制任其自由化。
国企无统一计酬标准容易被质疑
但张军同时认为,国企高管薪酬受到公众质疑,也源于公众对国企高管的高薪形成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和透明性不解。
目前,我国国企高管薪酬的制定没有统一标准,相当一部分高管的奖金和业绩中的某些指标挂钩。但有些指标是隐性的,外界不一定能从年报中看到,因此被公众认为其薪酬和业绩关联度不大。
高管薪酬完全挂钩业绩不现实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文跃然认为,给国企高管定薪,“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将薪金的上限定得太低,无法刺激国企高管追求财富,导致很多人转向仕途。而单纯将薪酬和业绩挂钩也不合适,因为部分企业的高绩效不是来自高效率,而是来自垄断资源和政策优惠。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干春晖也表示,对于垄断行业的高管薪酬管理,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很多国企的高管薪酬结构发生变化,由以短期激励为主,调整为向中长期激励转变,很多企业尝试让高管拥有公司期权。但干春晖认为,目前很多高管是行政任命的,而非市场化选择,因此国企不能完全采用国际上以股票期权为核心的薪酬管理方法。
张军则表示,由于高管薪酬的制定问题的复杂性,对它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无限制任其自由化。
专家建议
成立国企薪酬分配委员会
文跃然教授建议,国家应成立专门的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委员会,各个企业提出薪酬方案,提交给委员会进行公开审议。
至于国企薪酬改革方向,文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改革预算制度。预算制度应该分两部分,对于高层管理者,薪酬水平应与绩效指标挂钩,强调激励性。
样本说明:
本报统计中的业绩,是指年报中提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大体可解释为: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的、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特殊收益后的净利润)。
本统计中所涉及高管,系2009年、2010年均在上市公司任职并领取薪酬,且薪酬最高或较高的人。
国资委说法
很多高管拿到手的并没有那么多
今年初,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称,现在对于央企高管薪酬管理采用的是半市场化的办法,明显比社会上同类岗位要低,而且低得比较多。
“之所以采取这样一种折中的办法,是因为这些企业需要参与竞争,岗位需要有一点市场竞争力,要承认这个岗位的价值。但同时他们又不是完全的市场人,管理还有很重的行政色彩。”邵宁说。
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近几年来,国资委在央企高管薪酬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控”,“让高的降下来,低的升上去。”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刚称,上市公司报表中的高管薪酬只是账面数,很多高管拿到手的并没有那么多。
王志刚还表示,这是指国资委对央企高管薪酬实施延期兑现的发放方式,当期发放60%,剩余40%等到任期结束,根据业绩整体考核成绩来发放。
“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高管一味追求短期效应,而不顾企业长远发展。”王志刚说。
他山之石
国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
美国国企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由董事会作为连接政府和国企的桥梁。
美国政府各部门对于其管辖的国企具有相当大的权力,由政府派监督员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督。同时政府还有权决定企业的劳动人事、产品定价及利润分配制度,国企高管并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自己的工资。
法国政府对国企分配的干预比美国更深入。国有大企业董事会中都有财政部的代表,有些国企还有直接的上级主管部门。
国家对国企工资总额实行预算管理,企业没有自主权。即使企业效益好,也不能随意大规模增加工资。涨工资分三步,财政部在年末做预算;专家具体测算涨工资的标准;财政部按照此标准与企业进行一对一的谈判,最终确定特定企业的涨幅。亏损企业不允许增加工资总额。
文/记者 付中 闫新红
实习生 王晓飞 张杰
(法制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