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半年IPO喜忧参半:市盈率走下坡发行价大跳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6日 15:24  解放日报

  本报实习生 傅盛裕 本报记者 陆绮雯

  知名创投与私募股权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显示,2011年上半年,境内外13个主要市场共有339家企业上市,其中207家是中国企业。这意味着“国字号”包揽了上半年全球六成左右的IPO。

  尽管海外资本市场猎杀中国概念股的争议甚嚣尘上,中国企业的IPO之路却并未受大幅波及。在海外开疆拓土之余,国内IPO市场也是百花齐放,据易观资本统计,上半年共有167家公司在沪深两市挂牌,其中上证所23家、深交所创业板83家、深交所中小板61家。

  但易观资本的数据也显示,上半年深交所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合计吸引新上市公司145家,主板却面临 “交白卷”的尴尬,濒临边缘化。随着大型IPO数量式微,在引入上市资源方面,深交所主板与上证所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如何把握自身定位,区分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的差异,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此外,IPO企业上市首日破发的比例相较2010年明显增加,IPO时发行股价市盈率也同比下滑。看上去繁荣依旧的中国IPO版图,面临一场未知的风雨。

  市场规模略降,高位仍将持续

  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共167家企业成功IPO,其中上证所23家,深交所创业板83家、中小板61家,分别占上市企业总数的14%、50%和36%。两市上半年合计募资金额达1726亿元,其中上证所516亿元、创业板573亿元、中小板638亿元,分别占募资总额的30%、33%及37%。

  2011 年6月,28家公司在沪深两市实现IPO,合计募集资金204.76亿元。其中沪市主板有5家公司上市,合计融资66.38亿元;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12 家,合计融资38.21亿元,中小板上市11家,合计融资100.16亿元。沪市主板的5家上市公司融资金额占当月沪深两市融资金额的32%,其中赛轮股份蓝科高新的融资金额均未突破10亿元大关。深市中小板则在6月迎来较为火爆的局面,11家上市公司融资金额占比达到49%,近乎半壁江山。史丹利豪迈科技比亚迪双星新材等四家企业融资超过10亿元。

  但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的统计显示,2011年IPO的上市规模较之往年有小幅下降。截至今年6月30日,沪深股市IPO的数量及融资总额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和18%。分市场来看,上海A股IPO共计24家,同比增长 85%,但融资金额却下降了7%,跌至569亿元;深圳中小企业版IPO达61家,融资金额622亿元,相较去年均有下降;只有深圳创业板延续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上半年新上市企业83家,同比增长54%,融资金额572亿元,同比增长25%。

  业内人士分析,IPO出现回落是因为2010年的特殊性。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合伙人孙进认为,由于2010年前政府控制较为严格,中国资本市场在去年迎来了一次集中IPO。因此,今年上半年的IPO在宗数和募资金额上有略微回落。

  但总体而言,沪深两市的IPO规模仍居世界首位,1763亿元的融资总额大幅超越了美国纳斯达克及纽交所的1599亿元。普华永道中国主管合伙人林怡仲也表示,尽管今年上半年IPO公司的数目和融资金额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纵观全年预计仍能维持较高水平,会有320家左右的新增上市公司,全年融资额或达 4000亿元。其中,上海及深圳A股市场IPO上市企业总数将达40家,融资总额预计为1500亿元;深圳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IPO企业数目将达280 家,融资额预计为2500亿元。

  发达城市主导,化工机械领先

  上半年上市的167家公司主要密集于北京、上海、广州及东南沿海地区。易观资本预测,这种趋势未来三年内仍将持续。

  半年来在沪深两市IPO的企业中,广东企业以30家名列首位,江苏和浙江企业则分别以28家、18家位列其后。这三个地区的企业合计占上半年IPO企业数量的46%。从募资金额来看,江苏省以269.60亿元领先,广东省和浙江省分别募集资金232.84亿元及218.37亿元。和去年相比,三甲并未更换,只是江苏和广东互换了位置。

  以今年6月的单月IPO情况为例,南方沿海地区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发源地”。广东省和山东省以6家上市公司并列第一,浙江省紧随其后,有4家公司实现IPO。上海市和江苏省各有3家公司上市。从融资金额看,江苏省、山东省和广东省分别以54.85亿元、44.32亿元和31.91亿元位居区域排名前三。 6月融资规模最大的文峰股份和双星新材分别募集资金22亿元和28.6亿元,均系出江苏省。

  随着创投机构在一线城市的项目竞争日趋激烈,从去年开始,一些规模较大的机构也逐步开始在二线城市设立办事处,完成战略布局。目前来看,虽然中部振兴是近年较流行的投资主体,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但从上半年IPO企业注册地分析来看,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份是更加实际的选择。易观资本分析认为,从 PE投资入股到企业IPO的时间间隔大体在三年以内,目前上市公司的主要输送地以“北上广和东南沿海省份”为主。即便受振兴西部、发展东北等宏观政策影响,未来三年内IPO的主要输送地不会变化,PE二线城市布局仍将“靠海吃饭”。

  从行业分布来看,化工行业以28家公司实现IPO的业绩领跑半程,募资金额达304.48亿元。机械设备、信息服务、医药生物和电力设备行业的IPO数量和募资金额相较其他行业也居于前列。

  在 6月单月内,化工行业有9家企业实现IPO,机械设备、信息服务和电子元器件同时以4家的数量并列第二。融资金额的前三名是化工、机械设备和商业贸易,分别达到84.23亿元、38.45亿元和2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商贸行业仅文峰股份一家公司上市,但上证所主板上市及名列上证所融资第一名的22亿元业绩成就了商业贸易行业融资规模前三的排名。获得融资最多的双星新材达28.6亿元,隶属化工行业,加上其他9家化工公司的IPO,助推化工行业走上第一的“宝座”。

  外资券商扩张,股权机构获益

  今年上半年,共有46家券商参与沪深两市IPO,合计赚取87亿元的承销手续费。在承销数量上,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和招商证券分别以20家、17家、8家位列前三。这三家深圳系券商合计承销数占总量的27%。在承销金额上,国信证券以200.37亿元领先,安信证券和平安证券分别以165.16亿元和136.11亿元排在二、三位,三家券商合计承销金额占比达到30%。而承销手续榜单中,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及中信证券分别以9.03亿元、8.92亿元和5.59亿元位居前三,合计占总额的26%。

  今年6月的数据显示,22家券商参与了沪深两市28家公司的IPO承销业务,分食承销手续费达10.53亿元。易观资本认为,券商承销公司IPO业务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各家券商分配较为均衡。而从融资金额来看,光大证券、安信证券及国信证券位居前三。双星新材、文峰股份等融资规模较大的IPO均出自这三家公司之手。此外,平安证券的全资子公司平安财智既承销了方直科技的IPO业务,同时又是该公司的股权投资者,堪称6月“承销+直投”的典范。

  据悉,在2009年前,争夺大型国企或央企的IPO是投行业务的主攻方向,2009年后,投行业务策略已经向中小企业的IPO转移。虽然融资规模较小,但 “聚沙成塔”的效应备受投资者青睐。而且,一些中小板IPO的融资规模并不弱于上证所主板,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国信证券、平安证券、招商证券等深圳系券商以此胜出。

  业内人士也指出,“保荐+直投”的业务模式虽然受到市场人士的质疑,但未来将成主流,券商投行部和直投子公司的合作将更趋紧密。未来中国券商的直投商业模式将向国际靠拢,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母基金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等有限合伙人的募资将成为券商直投资金的主要来源。易观资本认为,募资对象的扩展将极大地提高券商业务的投资能力,券商投行部可通过在东南沿海省份布局、发掘中小民营企业、不断增加项目储备为日后成立股权投资基金打下基础。

  此外,外资券商在华迅速扩张是今年上半年以来的显著特点。5月4日,华鑫证券和摩根士丹利成立合资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2亿元,其中华鑫证券出资6.8亿元,占总量的2/3左右。 6月28日,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公司获得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将在7月开始国内投行业务。

  易观资本指出,成立合资公司是外资投行进军内地证券市场的主要模式,该模式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选择一个合适的中资券商。合适的券商应当规模适中,按照2比1的比例设立合资公司,董事长由中方任命,总经理由外方选派。目前已成立的中德证券、瑞信方正、华英证券、一创摩根和大摩华鑫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而在股权投资机构方面,2011年上半年,167家IPO企业中有88家接受了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占总数的53%。易观资本分析了上市企业股东构成中的股权投资机构数量发现,29家公司的股东中有1家股权投资机构,25家企业吸引了2家股权投资机构注资。1到2家是多数公司的共同选择。在股东中,PE机构最多的公司为华锐风电,达到20 家,其次是8家的张化机。迪威视讯和赛轮股份也以7家和6家位于前列。

  在股权投资机构中,深创投以6家公司的投资数量领跑今年上半年。中科招商和国信弘盛以4家公司的投资数量并列第二,广发信德和达晨创投以3家公司的数量位居第三。以今年6月份为例,28家上市机构中有16家公司获得股权机构注资,占比达到57%。就收益金额论,7家股权投资机构获得了1亿元以上的浮盈。可以说,在企业实现IPO的背后,股权投资机构也成为盆满钵满的“大赢家”。

  市盈率走下坡,发行价大跳水

  在投资规模维持高位运行的背后,上半年的IPO也存在隐忧。

  2011 年1月7日,沪深两市共6家企业上市,其中5家在创业板IPO,新研股份的发行市盈率为150.82倍。但在随后的半年内,再也没有一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超过这一数字。按照易观资本的计算,1月7日上市的6家公司市盈率的算术平均值为92.18倍。但随着二级市场的低迷表现,参与网上申购的散户和网下配售的机构不断清仓割肉,投资者打新股的热情也逐渐降低。为确保发行成功,承销商开始调低发行市盈率,到6月30日当天上市的比亚迪和赛轮股份,市盈率已降至 20.47倍和23.97倍。

  在市盈率走低的同时,首日破发也成为笼在IPO企业头上的阴云。据普华永道统计,上半年沪深两市 IPO企业首日破发的数量大增,此前“打新必赚”的新股神话破灭。上半年,上海A股企业破发比例超过51%,而2010年同期仅27%。同时,深圳中小企业版IPO企业首日破发的比例也从此前的 9%增至30%。创业板同样面临着新股破发率从7%增至30%的尴尬。

  业内人士分析称,市盈率回落和破发频繁发生意味着中国的IPO狂热开始退潮,市场及参与者的理性正在回归。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