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财周刊:新股何以冷热骤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5日 18:27  《理财周刊》

  新股的首日表现,只是上市公司、券商、保存人等利益集团顺应市场变化而采取的新股发行策略的调整,是保证既能顺利发行,又可以取得最大化利益的方案的调整。

  记者 郭娴洁

  近来新股可谓咸鱼翻身,不仅超额认购倍数直线上升,而且上市首日表现也是气势如虹,随后几日更是涨势不减。一时间,“打新”又成了最热门的赚钱方法。

  就在前不久,“新股”还是一个不太受欢迎的词汇,中签率连创新高、“破发”,让投资者对新股敬而远之。

  那么,新股光芒还将闪耀及时?新股的涨势如虹是否预示着新股市场化改革成功了?

  从“破发”到暴涨

  投资者仍记忆犹新。新年以来,“破发”成了新股上市的最大特色。投资者自嘲地称:“中签如中弹。”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上市新股达到167家,首日破发的超过38%,而上市后破发的公司近8成。

  然而,这一局面在6月底之后明显发生了改变。6月30日,比亚迪上市,当日高开高走,涨幅达到41.39%。此后连拉两个涨停板,累计连涨6天,并创出最高价35.55元,上市后的最大涨幅高达97.5%,较发行价几乎翻番。

  对于之前频频“破发”的新股,比亚迪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也迅速扭转了新股的颓势。7月6日上市的东宝生物冠昊生物等3只创业板新股,7日上市的山东章鼓等3只中小板新股,均遭到市场爆炒。其中,东宝生物的首日涨幅达到了198.89%,冠昊生物的涨幅高达146.76%,山东章鼓的涨幅达到105.9%。其中,冠昊生物8月2日的股价与发行价相比,涨幅已达236.32%。7月15日上市的佰利联上市首日股价接近翻倍,上市10个交易日中最高上涨138%。8月3日上市的三只新股依米康初灵信息光线传媒,投资者如果有幸中到一签,大约可赚1万元左右。

  另据统计,6月29日以来,A股市场28只上市新股实现“零破发”,首日平均涨幅高达61.96%,接近2009年新股发行重启以来的最佳状态。

  次新股顺势而涨

  上市新股的火爆行情,极大地刺激了投资者对次新股的投资热情。前期“破发”的次新股也集体顺势而涨。据统计,在6月20日大盘创出低点之时,今年以来的上市新股中共有128只处于“破发”状态。但截至78月4日,已有46只“破发”次新股站到了发行价之上。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铁汉生态。该股今年3月29日上市,首日录得14.9%的涨幅,但此后便随着大盘急跌开始了“破发”之旅。在6月中旬,该股股价低至58.8元,较发行价下跌13%。但自6月21日反弹以来,该股涨势颇为强劲。截至8月3日,累计涨幅达75.67%,较发行价上涨61.11%。另外,骆驼股份、朗源股份和正海磁材在7月份的涨幅也分别达58.95%、46.91%和44.42%。

  在近日个股的涨幅榜中,次新股无疑是涨停急先锋。8月第一周,尽管大盘走势萎靡不振,但次新股却遍地开花:周一,此前一直处于破发状态的史丹利、四方达、力源信息等次新股纷纷大涨;周二,次新股行情集体爆发,迪安诊断向日葵艾迪西宝莱特等4只个股涨停,天瑞仪器三维工程涨逾9%;周三,天舟文化安居宝量子高科等次新股涨停。

  新股咋变“香饽饽”

  刚刚还是“烫手山芋”的新股怎么转眼就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呢?

  市场环境走弱导致了前期发行市盈率降低。可以说,上半年的新股“破发”,使近两年的“三高”发行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

  以创业板为例,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越来越高。2009年9月首批上市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5.25倍,2009年12月达到81.24倍,2010年11、12月则达到了90倍左右。如此高的市盈率极大地透支了上市公司的未来,引起了投资者的深深担忧。而4月份以来,市场整体走弱,新股大面积“破发”成为常态。而大面积“破发”之后,引发了市场更广泛的质疑。于是,拟上市公司、券商及各询价机构顺势下调发行市盈率。7月以来,新股发行的市盈率不断创出新低,如东宝生物发行价只有9元,为创业板公司发行价之最低;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宝生物也成为创业板首家未完成募资计划的公司,与之前创业板公司严重超募形成鲜明对比。此外,万安科技以17.93倍的市盈率创出近期新股发行市盈率的新低,美晨科技则以18.12倍的发行市盈率创出创业板公司的新低。

  但是,此轮新股爆炒,又令市盈率高企。以东宝生物为例,该股以9元发行,发行市盈率为33.48倍,上市首日暴涨后则达到了115倍。如此高的市盈率绝对是人为炒作的结果,其中游资连续推动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冠昊生物。短短8天,该股最高涨幅高达77%。据统计,在该股暴涨的过程中,光大证券4家营业部反复出现,虽然买入金额并非第一,但先后接力成为股价的有力推手。暴涨后的冠昊生物市盈率高达近400倍,显然远远超出了合理价值。

  当然,次新股的暴涨不排除机构自救行为。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股“破发”潮中,一些机构深陷其中,在行情略暖的6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他们必须抓紧时机自救。因此,从6月20日这一轮调整新低之后至今,已有46只个股重新回到发行价之上,明显是有机构在自救。

  市场化失败还是成功

  新股得到翻身,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成功还是失败?

  一些市场人士甚至管理层对前期新股频频“破发”现象曾予以高度肯定。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在某论坛上表示,IPO发行价格逐步下调是很好的现象,尤其出现新股“破发”情况,说明证券市场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逐步走向成功。此后,上证所发行上市部总监巢克俭也表示,前一段市场出现的“三高”现象及现在的“破发”到发行失败都是市场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这也是市场进步的标志。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6月也表示,新股“破发”是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成果。

  那么,新股“破发”被管理层一致认为是“好事”,并且有着言之凿凿的理由。但如今,新股爆炒卷土重来,新股“破发”的“好事”就不再存在了,换言之,新股得到爆炒应当是“坏事”喽?

  当然,笔者不是这样认为的。笔者认为,在股市还是政策市的前提下,谈局部的市场化是可笑的,也就是说,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基础是不存在的。新股的首日表现,只是上市公司、券商、保存人等利益集团顺应市场变化而采取的新股发行策略的调整,是保证既能顺利发行,又可以取得最大化利益的方案的调整。

  我们可以看到,当新股“破发”时,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会相应调低。而低市盈率发行后,新股上市首日将呈现上涨的一团喜气。“打新”又现赚钱效应,于是新股发行市盈率又会重新走高,而发行节奏也会悄然加快。近期上市首日涨幅较好的一些新股,市盈率就有回升之势,而从上周到本周初连续十几只股票发行,市场走得很弱的时候仍“天天可打新”,就是前一阵子市场略微回暖后,新股发行一哄而上的滞后效应。如此周而复始,怎可说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成功了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