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个IPO项目审计费300万元;天健遥遥领先,前10大所垄断市场
理财周报记者 谭婷 王薇薇/文
南方酷热的夜晚,CPA老吴(化名)正赶着去深圳。“晚上要去一家公司的上市庆功酒会,我们事务所做的。”老吴笑言。
人们习惯将IPO的光环套在上市公司与投行头上。实际上,同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也充当着重要角色。老吴从事会计业务将近20年,近几年,随着国内IPO业务的蓬勃发展,他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IPO审计上来。
天健承揽74个IPO审计居首
据统计,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上市的632家A股公司,贡献了19亿元上市审计费,平均每家300万元。
而这些公司的上市审计,由50家会计师事务所(按合并后名称统计)承当。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料,目前仅有55家会计师事务所取得“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证监会公布为54家)。相较中注协公布的7790家会计师事务所(含分所)来说,有证券资格的委实不多。
马太效应在审计业务上体现明显。从IPO审计项目数量上看,内资合资所独大,前十名中没有“四大”的身影。项目最多的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74个,占比12%。立信排名第二(59个),天健正信季军(45个)。列入前十的还有深圳鹏程、中瑞岳华、大信、利安达、立信大华、信永中和正中珠江。前十名事务所承揽400个IPO审计业务,占比63%。
但从收入情况看,“四大”凭借大项目睥睨同行。德勤仅仅依靠中国建筑、农业银行、山东墨龙和深圳燃气等4个项目,就进账2.76亿元审计费,超过天健74个项目的全部收入(2.04亿元)。最新资料显示,2011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中,普华永道、德勤华永、安永华明3家合资所收入居前。
会计师一方面承当上市财务审计重任,另一方面还是公司上市的裁判。在目前主板和创业板的60名发审委委员中,有21名来自于会计师事务所,其中有7人还是合伙人身份。
IPO审计项目数量前十的事务所中,有多达7家走出过发审委委员。中瑞岳华、立信大华各有一名主板和中小板的发审委委员。
IPO审计周期提速一倍
随着IPO市场近两年的持续火爆,作为买方的会计师事务所,早已行动起来。实际上,由于利益驱动,现在的IPO审计如同“高铁化”,留下不少后患(详见C9版报道)。
“三年前就开始跟发行人接触,可费不少心血。当时是他们先找我的,我琢磨了一下觉得可以做,才往事务所报。”文章开头的老吴回忆。
在事务所讨论时,老吴与一名合伙人激烈争吵:合伙人认为项目难度比较大,而老吴觉得这是一个好商机。老吴最后还是拿下了这个项目。一开始,老吴确实做得有些吃力,第一次审计用了40天,“现在有些事务所第一次审计只用20来天呢。”
过了4个月开始第二次审计。“现在有些事务所经办会计师都不去现场调查的!”亲力亲为的老吴,对现在部分事务所的做法不忿。第二次审计过后,才确定承揽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只出具审计报告,给保荐人提供需要的数据,最后再对相关章节把把关。”老吴做的这个项目,最终拿到250多万元审计费。
一名有证券资格的CPA受访称,现在的IPO审计分为股改、上市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大概只要一个月的时间”。
据悉,会计师事务所从IPO开始接触,到上市后的年度审计,一般都由一家独立承揽。“更换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不多,(如果换)容易受到监管层和投资者的检查、怀疑。”
IPO审计收费无标准
会计师单独个人揽得IPO审计的情况并不常见。
“获得项目的途径有好几种,主要还是合伙人亲自拉项目比较多,还有发行人找上门的。有时候,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券商、PE和私募,也会给我们推荐。”曾供职于安永华明的会计师透露。“会计师事务所与投行一般会有合作关系,比如上一次合作比较成功,那这一次可以继续合作。”南方某CPA表示。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流程大同小异。“收到发行人合作意向后,我们会先请第三方独立机构对发行人进行评估,再经过合伙人衡量是否要深入接触。最后再请第三方机构做尽职调查出报告,合伙人则通过风控部门审核决策。”一名CPA说。
而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则派员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后出具相关报告,由合伙人开会决定要不要接项目。”
老吴的项目上市前3年就开始运作了。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会计师事务所也有公司IPO前半年才介入的。“(这个)要看项目的具体情况,如果是保荐人推荐的项目,或者发行人还未改制的,一般辅导期就介入了。”
即便发行人上市失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照收不误。费用一般由合伙人与发行人协商。“IPO业务这块的收费,没有具体标准和比例。”上述安永的前会计师说:“收费多寡要看项目的难易度,零售行业由于地区分布分散,收费就贵点。”还有根据项目参与人数来收费的,前述“四大”的会计师表示,“有时候一个大项目需要几百人参与,合伙人会去估算,肯定不会让自己吃亏”。
一家上市不久的中小板公司高管透露,IPO审计是公司自己找的,合同审计费80万元。“由于上市成功,公告的审计费有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