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航信息上会多次游走监管红线 国信证券灰色收入或超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3日 23:55  投资快报

  记者 李茵琳

  突击入股、“直投+保荐”,这些都是保荐机构惯用的玩法,只是屡创新高的“灰色”收入实在令人发指。近日,记者在查阅一家准备上会的公司——深圳中航信息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信息”)的申报资料时发现,其重要股东之一国信弘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信弘盛”),竟然是保荐人国信证券的全资子公司。经记者的粗略计算,如果中航信息能够顺利过会,国信将会在这一项目上至少获利1亿元。

  不得不提的还有,国信证券在此前“直投+保荐”的项目中,其持有的股票份额也多次撞击监管部门要求的“红线”。部分创投人士就直言,“保荐+直投虽然并不违规,但券商为博取高收益,这种做法或会影响保荐公正”。

  上会前众机构抛出“橄榄枝”

  中航信息本次拟发行不超过31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23亿股,拟于深交所上市,将在7月4日接受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从事专业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业务。从中航信息的发行历程来看,众多投资机构都对公司抛出了“橄榄枝”。在股权结构中,除了中航信息原有的创始人之外,公司还引进了多名战略、或是股权投资者。

  申报稿显示,中航信息成立于2001年12月,由张健全、常远、深圳远望技工贸公司、深圳市国成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成投资”)等12名股东共同以货币出资,注册资本为600万元。其后,经过自然人和机构的增资,到了2007年,中航信息的注册资本已经增加至2000万元。

  2007年9月,浙江天堂硅谷股权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堂硅谷”)以现金增资,令中航信息的注册资本增加到2700万元。2010年,国信弘盛对中航信息的增资,以2,440 万元的资金认购了中航信息的股权。

  在公开发行前,中航信息的主要股东分别是:张健全和常远分别持股2,414.25万股,均占公司发行前股本的26.24%;另外,天堂硅谷、国成投资和国信弘盛分别持有中航信息2,030.00万股、574.20万股和500.00万股,分别占发行前股本的22.07%、6.24%和5.43%。

  国信轻松捞获过亿元

  在中航信息的主要股东中,不得不提的是国信弘盛。事实上,国信弘盛不仅是中航信息的股东,更是保荐机构国信证券的全资子公司。

  资料显示,国信弘盛成立于2008年8月,国信证券持有国信弘盛全部股权。申报稿显示,国信弘盛主要从事股权投资以及股权投资顾问,截至2010年12月31日,国信弘盛的总资产为1.14亿元,去年全年的净利润为521.11万元。

  中航信息已经不是国信弘盛的第一个项目了。此前,国信弘盛同样通过突击增资的方式分别持有金龙机电(300032)、阳普医疗(300030)、钢研高纳(300034)700万股、380万股和300万股,成本分别为2.68元/股、2.8元/股、4.0元/股。值得注意的是,国信弘盛进驻上述4家公司,都是在IPO前一年内,这与一般PE在企业成长期入股不同,有明显的突击增资意味。

  这次国信证券“直投+保荐”中航信息也是用了同样的招数,在上会之前突击入股。申报稿显示,2010 年5 月13 日,国信弘盛向中航信息以每股4.88 元的价格认购公司新增股份500 万股,共计投入2,440 万元,持股比例为5.43%。而就在入股一年后,中航信息便选择了冲刺二级市场。

  以中航信息2010年年度0.57元的基本每股收益计,再折合深交所最新披露的2011年5月信息技术板块44.51倍的市盈率(简单平均),如果中航信息顺利上市,该股的发行价有可能会高达25.37元。对比当时4.88元/股的入股价,一年的时间,国信弘盛的收入接近5.2倍。

  而国信证券“灰色”收入之高也令人惊讶。上会前,国信弘盛持有中航信息500万股,如此计算,成功上市后,其账面市值就可以高达1.27亿元。若减去国信弘盛2440万元的入股成本,国信弘盛在中航信息这个项目上就轻松捞接近1亿元的盈利。

  多次游离红色监管线

  除了中航信息这一项目之外,记者还发现,国信证券多次参与上市公司IPO项目,并且持股份额大多数都接近相关法规的警戒“红线”。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43条规定:保荐机构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持有发行人的股份合计超过7%,或者发行人持有、控制保荐机构的股份超过7%的,保荐机构在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时,应联合1家无关联保荐机构共同履行保荐职责,且该无关联保荐机构为第一保荐机构。

  然而,国信弘盛对金龙机电发行前6.54%的持股、对阳普医疗发行前6.86%的持股,都逼近7%的“红线”。

  PE在企业IPO或者重大资产重组前突击上市,这在A股市场并不是新闻,但国信弘盛利用“自己人”做IPO保荐的时机,突击投资上市项目博取高收益被很多投资者认为“有失公平”。 部分创投人士就直言,“保荐+直投虽然并不违规,但券商为博取高收益,或会影响保荐公正”。

  而关于中航信息上会前财务、盈利能力等问题,《投资快报》记者将会继续跟进。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