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寅
市场或在遥想谁会是下一个“八菱科技”?
而记者从上海一投行保荐代表人处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八菱事件给我们也提了个醒,估计类似的事情在发行市场几乎太可能再发生,(发行人或保荐机构)以后随便怎么样一定得找到20家询价机构。”
其实,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而言,网下询价对象数量及格红线“20家”在二季度已有数只新股触及,只不过都是发行“幸运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二季度以来,截至6月21日,共有70只新股上市。而初步询价对象数量刚过及格线(20-25家区间)的新股有5只,包括日科化学(300214.SZ)、东方电热(300217.SZ)、双星新材(002585.SZ)、万安科技(002590.SZ)、史丹利(002588.SZ)。
缘何这5只新股能踏准及格红线,如意上市呢?
上述保荐代表人对记者表示,“在保荐承销项目的发行方面,大券商的确有资源优势。”
仔细发现,上述5家“踏红线”新股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招商证券、东海证券、光大证券、国信证券和国泰君安。
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0年证券公司会员证券承销业务的排名,国泰君安以942.43亿元位列第三,而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和光大证券以550.13亿元、526.70亿元、305.64亿元分别排在第十位、第十一位和第十六位;而东海证券98.11亿元位列第三十一。
可见除东海证券外,其余四家券商均属于券商承销业务的第一梯队成员。
然而,让记者实属不解的是,日科化学等5只“踏红线”新股由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路演,不同时间上市,具有不同的保荐人(主承销商),缘何那么多的共同询价机构魅影闪现,成了发行成功的“共同救世主”?
长盛基金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405组合同时闪现日科化学、东方电热、万安科技和史丹利,而宝盈基金旗下的宝盈泛沿海区域增长亦是参与了四次询价。
此外,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则是全程参与上述5只新股,为各自顺利发行保驾护航。
而券商自营账户方面亦是如此。
渤海证券、国泰君安、建银投资、湘财证券、江海证券、西南证券各自的自营账户蹊跷地均四次出现在上述5只“踏红线”的新股中;而广州证券、国都证券和中信证券同时闪现的次数亦达到了三次。
上海一私募经理对记者表示,“渤海证券等券商是打新常客,但诸多券商均多次出现在这些新股中,也不排除被刻意邀请的可能性。”
记者不完全统计,二季度券商自营账户询价显得较为保守,平均约七成低于发行价。
而蹊跷的是,记者发现渤海证券对日科化学、东方电热、万安科技和史丹利的询价均未低于发行价。
而除基金和券商外,潞安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江苏瑞华投资发现有限公司等其他询价类机构亦是频现上述5只“踏红线”新股。
值得一提的是,新股询价众机构中,向来基金和券商较多;而在双星新材中,参与初步询价的基金和券商仅为3家和8家,而推荐类询价机构却达到了11家。
耐人寻味的是,这11家推荐类询价机构报出的初步询价均低于双星新材的发行价55元。
上述私募人士对记者分析,“公募都认为没钱赚的地方,你说私募还会去吗?诸多私募去双星新材询价或许都有心填场,无心认购的。”
然而,询价对象20家的及格红线或许可以经发行人或者保荐机构邀请而踏过发行红线,但初步询价后产生的有效配售对象(不小于发行价的配售对象)数量过少或许不能掩盖机构不想掏真金白银的实情。
二季度以来新股中有效配售对象不超过10家亦有5只,包括中京电子(002579.SZ)(6家)、海能达(002583.SZ)(7家)、双星新材(002585.SZ)(6家)、西陇化工(002584.SZ)(8家)、史丹利(002588.SZ)(10家)。
以5月6日上市的中京电子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共有38家初步询价机构旗下44家配售对象参与初步询价,而不低于其发行价的有效配售对象仅为7家,其中的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账户因未使用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的银行账户划付申购资金而无效。
因此,中京电子实际有效配售仅为6家,有效询价率(有效配售对象/参与询价的配售对象总数)仅为13.63%。
此外,即将上市的中小板股日上集团(002593.SZ)和豪迈科技(002595.SZ)的有效配售对象仅为13家和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