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监管自律防范利益输送 PE腐败属个人行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0日 02:17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

  在上周六召开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座谈会”上,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腐败受到质疑的问题,多家券商及其旗下直投公司表示,“保荐+直投”业务模式并没有错,目前的监管措施和自律措施完全能够避免出现利益冲突问题,PE腐败和直投业务没有任何关系。

  中金佳成投资总经理李钊表示,券商直投业务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是创业板推出后,“三高”现象出现使得券商直投业务回报较高,导致社会怀疑券商“保荐+直投”模式存在利益输送的可能。但实际上,监管部门对这种利益输送的监管政策很严格,相关证券公司也建立了隔离机制规避了这种可能性。“直投业务的这种暴利期也不会太长。创业板开启的时候,很多直投公司账面回报很大,但现在来看,实际回报缩水了很多。”他说。

  海通开元投资总经理张向阳对此表示认同。他说,2007年券商直投业务试点启动后,恰巧遇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那时投资的企业正好在2009年创业板启动之后获得回报。当时,创业板市盈率很高,账面收益很高,但现在来看,其实回报并不高。“这只是一个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的产物。”

  多家券商高管认为,“保荐+直投”业务模式实际上是券商直投业务的优势体现。银河证券副总裁兼直投董事长李梅就表示,券商直投业务对投行业务有很大的促进,直投也能从特殊角度挖掘企业价值。很多企业选择券商直投公司作为股权投资方,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母公司有投行专业能力。

  李梅还认为,目前市场之所以对券商直投业务存在质疑,主要原因是直投业务正处于试点初期,且都是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在运作投资。“如果直投业务资金来源多元化,未来有老百姓的资金进来,让直投公司管理大家的钱,让整个社会来分享直投公司的投资成果,‘保荐+直投’模式就不会受到质疑了。”

  PE腐败曝光后,社会舆论一直将其和券商直投业务联系在一起。但多家券商均否认PE腐败和直投业务有关系。

  李钊表示,很多人把PE腐败和券商直投联合在一起,实际上,PE腐败和券商直投业务完全没有关系。虽然券商投行业务和直投业务确实存在利益冲突,但目前的监管政策和券商内部的隔离墙制度及内部协调机制已经规避了这种冲突。

  张向阳说,PE腐败与直投没有任何关系。PE腐败是证券公司投行业务中的个别人出现问题,不是直投公司出现问题,不能混淆在一起。何况直投公司是一个独立的公司,人员也是一个独立的团队。而且,国内的监管措施已经非常严格和到位,足够防范投行和直投业务间可能会出现的利益冲突问题。

  对于PE腐败,李钊还建议,下一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券商自律建设,监管部门则要加强监管,加大对这些腐败人员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人员,净化行业风气。

  此外,对于突击入股问题,多数券商表示均不支持旗下直投子公司搞突击入股。张向阳表示,目前,券商直投突击入股比例不到8%,是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突击入股案例不是券商直投。“就算没有券商直投,突击入股现象也还是会出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