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员工持股清障提速 上海银行IPO再闯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4日 07:38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李意安 发自上海

  上海银行10年磨一剑的上市之路,似乎终于渐行渐近。早在10年前,上海银行就提出上市意向,在国内银行界都算先声。然而10年之后,A股的银行板块已成气候,上海银行仍在门外徘徊。人事的频繁变动,大气候的反复无常,股东结构的特殊性,资产质量的良莠不齐—IPO之路命运多舛。

  目前转机似乎已悄然出现。上海银行已向部分机构股东定向增发了3亿股,募资37.29亿元,上海银行离上市的目标又近了一步。随着城商行开闸预期的不断加强,2011年开年以来上海银行IPO呼声渐高。上海银行一再推迟的上市计划,已是箭在弦上。

  上海银行上市后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资本,这将极大缓解扩张中的城商行对资本金的渴求。但上市后如何摆脱城商行粗放扩张和单一的息差经营模式,走出一条符合监管部门期望的城商行发展之路,对于上海银行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

  政府助推上市路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显然成了加速上海银行上市的助推器。

  上海银行此次冲刺IPO保荐人为国泰君安,主承销商团队包括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申银万国等。财务顾问为高茂高华,普华永道、万商天勤事务所分别负责其审计和法律事务。如此豪华的上市包装团队,上海银行对此次IPO志在必得的决心也由此可见一斑。

  结合上海市政府着力打造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决心,以及此前提出的将“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高到30%”的目标,上海市政府明确表示要上海银行争取 “2011年完成上市目标”,政府助力色彩十分明显。

  在城商行上市这个课题本身已经成为城中热话的时候,排在城商行上市重启第一梯队的上海银行,更是当仁不让地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面向IPO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相对于抢眼的位置,上海银行的行事风格却相对低调。截止到目前,其公开披露的最新信息仍是2010年上半年的半年报,报告显示了上海银行的排名前十位的大股东,其中,国资占比高达31.36%,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城商行或将下半年开闸的消息一经传出,上海银行被外界普遍看好,一致被认定上市胜算很大,新近又有很多国资背景的企业也有股权介入。

  就在今年3月初,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力争2011年上海银行成功上市,这是上海市首次明确表露该银行上市时间计划。“目前上海银行的上市方案已上报监管部门,要争取在2011年实现成功上市。”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预计,2011年底,上海金融国资证券化率将达到 70%,2012年底达到80%,若农商行亦成功上市,2013年市属金融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率将提升至85%。

  “早年上海银行和浦发行曾经谋求合并,上海银行行长也曾调任浦发行长。但后来因为资产结构实在太相似,无互补内容,出于这样的考虑,合并计划搁浅。”招商证券一名资深的银行板块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陈述,现在在已上市的银行股中,上海银行和中信的资产状况比较类似,公司业务比较出色,资产状况也可以说相当优质,而且大股东比较强势。

  在这位分析师看来,现在上海银行的处境和早期的浦发行比较相像:公司业务比较出色,个人业务相对薄弱。个人业务做起来需要用钱去砸,全国各地铺网点。浦发行因为上市比较早,很快通过二级市场融到资,个人业务的拓展也很快,现在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上海银行因为早期上市计划搁浅,融资渠道未能打开,整体业务未能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几度上调,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的外部融资压力更大,而融资渠道不畅成为了首要瓶颈。”

  资产收益率滑落

  换言之,取道IPO,借力资本市场成为目前上海银行整体业务起飞的必由之路。上海银行此前几度谋求IPO均未成行,此番来势汹汹会否再度折戟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焦点。

  知情人士透露,上海银行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A股数量不超过12亿股,募集资金总额约180亿元,每股定价约15元。知情人士透露,上海银行的上市清障工作正加速进行,主要解决设立出资和验资不规范、设立之初的股份代持、权属变更手续未彻底完成、部分股权没有完成托管等若干问题。

  业内人士称,单就资产状况予以考量,上市呼声较高的城商行,本身的资质都不错,在列队上市的城商行中,上海银行亦称得上数一数二,而身处上海这一金融中心,更为其平添了几分竞争优势。作为全国第二大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的资产规模仅次于已上市的北京银行,甚至足以比肩小型股份制银行。但最近几年来,其发展速度却已显疲态。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上半年末,上海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达5090亿元,略低于北京银行的6461亿元;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的资产分别为2098亿元和1962亿元,总量上不及上海银行的一半。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较2009年末的资产规模,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三家上市城商行的增速均高于20%,分别为21.11%、 28.41%和31.15%;而上海银行同期的增速却仅为9.22%。而同样上市呼声高涨的江苏银行,其2010年资产规模的增速高达30%。

  一家大型投行的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2011年是上海银行上市的最佳时机。“去年5月28日的提案有效期只有一年,如今年不上市,到时还要再开临时股东大会决议IPO。二是监管环境可能起变化,证监会对各地上市指标采取严格的地域平衡,明年到底是上海银行还是国泰君安,那就不好说了。”

  然而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增长为38.5%,远远超出银行业全国平均19.2%的增长速度。无论是在城商行的队伍还是整个银行体系中,上海银行资产规模的发展速度均已远远落后。除此之外,资本金的紧张亦可从财务数据中管窥一二。截至2010年上半年,上海银行资本充足率为 10.9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27%。

  此外,半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上海银行资产收益率仅为0.52%,而城商行“三剑客”同期的资产收益率均超过了1.3%;江苏银行 2009年的年资产收益率亦高达0.94%,接近1%。对比上海银行自身的历史数据可得,2007年以来,该行的资产收益率连年下滑,从2007年的 1.03%跌至2010年上半年的0.52%。

  异地扩张缺后劲

  对于银行体系比较活跃的城商行来说,跨区经营、异地扩张是走向全国这一战略部署的必经之路,也是具有挑战性的一步。

  城商行跨区经营起步于2006年4月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挂牌。随后,各地城商行开始效仿,将异地扩张作为经营转型、盈利拓展的必经之路,跨区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则出现在2008-2010年三年间。

  上海银行自从在宁波设立分行后,目前已先后在南京、杭州、天津、成都、深圳、北京、苏州等地设立了8家分行。然而如果纵向剖析,上海银行新设异地分行的数量近年来逐年下降,2008年以来的三年中其新设异地分行的数量分别为3家、2家和1家。

  与此同时横向比较,从异地分行的数量来看,后来居上的其他城商行反而异军突起。公开资料显示,北京银行自2006年起实现跨区经营,目前设立了9家异地分行;自2007年起实现跨区经营的宁波银行,目前设立了7家异地分行;南京银行目前的异地分行数量为8家。非上市城商行中,上述提及的大连银行自 2007年起实现跨区经营,目前设立了包括上海分行在内的6家异地分行。

  由此看来,在面临全国性布局的当下,上海银行正在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同业竞争。在银行业务同质化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银监会对城商行跨区经营设置的高门槛确实有其考量。

  日前,王岐山(专栏)副总理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批评北京银行扩张过度。事实上,中国的银行业无度利用社会资源已成大疾。从这个方面说,上海银行的收缩并非坏事,它们真正面临的难题是市场拓展与转型期的风险。

  银监会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近五年的城商行跨区开放后,监管层态度有所转变,或将展开一轮摸底评估,考量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这并不意味着叫停城商行跨区经营,只是监管层有可能调整中小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提高准入门槛,“现在也到了检视跨区经营效果的一个阶段了”。

  不过,城商行在通过跨区域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 专栏)指出,一些新近发展起来的二、三线城市的城商行,存在短期内做大做强进而做到“大而不倒”的冲动,盲目铺设网点,到本来竞争就非常激烈的大城市设机构,比较危险。

  “虽然现在还没有政策明确暂停审批(城商行跨区设立分行),不过与地方银监局沟通后,我们决定停止上报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业内都在观望中,谁也不想上报了被否。”某地方城商行人士说。

  股权分散遭诟病

  在各大城商行的上市过程中,为人所一路诟病的最大问题就是其股权分散的问题。

  城商行多由城市信用社演化而来,以上海银行为例,1995年由99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而成。股权分散乃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城商行上市之路上所普遍遭遇的瓶颈问题。然而即使是在城商行中,上海银行的股权结构也属特别复杂,此前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银行连自然人在内,股东人数曾达四万余之众,痼疾难解,亟待梳理。

  早在2007年,南京银行(601009.SH)上市之时,股东人数也达6000之众。南京银行上市前通过与股权托管中心签订股权托管协议,将所有股票均托管于股权托管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合并收敛,以此来解决股权分散之困。这可以说是南京银行顺利上市的关键步骤之一。

  2008年8月起上海银行将股权托管至上海股权托管登记中心,由该中心来负责对其股权进行集中统一登记托管,代理分红派息以及对托管股份进行质押登记、协议过户转让和股份回购等业务。这为上海银行的股权清理提供了必要条件。城商行静候上市开闸三年,上海银行也准备了近三年。

  经上海银行内部员工证实,自股权托管以来,上海银行的股权转让行为频繁发生,但由于转托管的详细章程涉及保密协议,具体细节对方表示不方便对外透露。

  “从2008年到今天,城商行喊了很久的上市,但迟迟没有实质动向,雷声大雨点小,上市时间一直未能真正确定下来。”渤海证券一位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目前关于城商行下半年能否真的开闸上市,市场上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即使上市时间确定下来,上市后股份也会牵涉到限售期的问题,很多自然人股东可能出于对这种不确定性或者时间价值的考虑,会选择临时套现将股权转让,这是机构投资者收购股权的好时机。

  然而要对4万多名股东的股权进行收敛,并非易事。据了解,上海银行内部员工持股比例已下降到7%。但股权清理工作究竟进行到哪一步,有多少自然人股权被回收或转让予机构投资者?完善的股东名单是否确定?股东人数是否得以控制在200人以内?记者联系到上海银行公关部及股权登记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对方均表示目前不方便予以任何回应。

  “城商行开闸可能还会面对一些深层次的压力,”中信证券一位高级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以现在比较热门的几个银行为例,上海银行的募资规模大约在200亿,江苏银行大概100亿的样子,其余城商行多大的融资规模我不大清楚,但是闸门一开,后续至少十几家城商行上市步伐肯定陆续不断,A股市场的承压能力是否能跟得上也是一个问题。”

  言下之意,考虑到目前A股的承压能力,审批过程中证监会究竟会不会放行以及何时放行,都成为颇有悬念的追问,而上海银行IPO能否成行,答案也依然扑朔迷离。

  上海银行IPO进展情况

  1.2010年5月28日 上海银行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高票通过《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方案的提案》,拟发行A股不超过12亿股。

  2.2008年 选定了上市的承销方,其中保荐人为国泰君安,主承销商团队包括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申银万国等,高茂高华为财务顾问,普华永道、万商天勤事务所等为其提供审计和法律服务。但“员工持股问题”等障碍未能扫清,上海银行三年前错失了首批上市的良机。

  3.2008年3月 该行第一大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全部上海银行股权划给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联和投资持有上海银行15.09%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4.2005年 上海银行全力向上市发起冲刺。当年12月,上海银行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打包出售了近30亿元不良资产,使其该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4%以下。

  5.2001年底 上海银行的股本总额增至26亿股。在此期间,上海银行又引入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参股8%)、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参股3%)等投资者,同时,IFC增持至7%,外资机构合计持有上海银行股份达18%。

  6.2000年 上海银行最早透露出IPO的意向,上海银行股权变动。

  7.2000年 “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更名为“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增至20亿股,并提出尽快公开上市的计划。此时,国际金融公司(IFC)已参股其中。

  8.1995年12月29日 在98家原上海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市联社的基础上合并发起设立。上海城市信用合作社以其净资产折股9.5亿元投入,上海市、区两级财政投资4.58亿元,上海市上投投资管理公司、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投资人民币1.5亿元。资本合计为15.68亿元。

  上海银行上市三大悬念

  1.股权清理是否到位

  在2009年的时候,上海银行个人股占总股本比例高达24.32%。2010年2月定向增发了3亿股,股本总数由原来的26亿增加到29亿,内部员工持股比例下降到7%。虽然目前的情况有所改善,但谁也无法肯定地说,这个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股权分散,这才是最核心的原因。”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说,“上海银行要上市,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一位银行业的分析师表示,“保荐机构会对银行的各项资产进行风险评估鉴定,也会提出改善措施,但关键的还是城商行遗留的历史问题,股东人数过多。”

  2.资产质量良莠不齐

  上海银行是由99家信用社组建而成,资产质量良莠不齐。此外,在存贷比方面,也已经接近75%的监管红线,为74.45%。这也对未来的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2010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贷款投放前三大行业为房地产、个人贷款和制造业行业等。相比上述三家上市的城商行,上海银行贷款更多投放在房地产行业。而最近上海楼市细则调控出台后,上海银行通过与开发商合作,按揭贷款的利率比个人直接到银行贷款的利率要优惠。房地产政策继续收紧会对上海银行有一定的打击。

  3.内部管理是否规范

  除了自身经营上的问题外,上海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管理的不规范。2006年,上海银行江川路支行营业部原经理周裕明因挪用公款被处以有期徒刑9 年,而今年5月份又被本报爆出“300万房产被上海银行离奇拍卖”的管理问题。自从有IPO的消息后,在各大产权交易平台上,也多挂有上海银行股权转让的消息,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由于之前3家城商行的上市带来了一些社会负面问题。再加上一些不良资产又交给政府消化,所以这3年来一直没有批准新的城商行上市。”一位城商行行长分析。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