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板立足红筹回归 两种模式落户A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1日 07:16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肖妤倩

  国际板,一时间成为“两会”代表热议的焦点。

  它的火热,源于全国政协委员、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总裁陈天桥(专栏)的一纸提案:“引入国际知名的优秀企业进入国内资本市场,是国际板的使命。但是建设初期,应该首先立足于红筹股的回归”。

  他的声音,代表的不仅仅是盛大,而是更多在港交所、新交所、纽交所等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优秀的中国内地公司。

  这些企业,信手拈来,包括在美国上市的传统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搜索引擎大佬百度,网游公司盛大,民营教育集团新东方,以及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电子商务启蒙者阿里巴巴,即时通讯的鼻祖腾讯。

  他们是民营IT界的红筹,根在中国,如果能拔得回归A股的头筹,他们在中国的根将扎得更深。

  这,便是红筹回归的诱惑所在。

  红筹企业跑马圈地

  近日,在香港上市的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透露,长城汽车今年有望回归A股。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专栏)在北京出席政协分组会议时也表示,内地监管部门正在制定大型红筹股回归内地挂牌安排,不管最终是在A股主板或国际板挂牌,甚至是预托证券形式上市,中移动已做好准备工作。

  他们已经开始以不同方式,摆出迈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姿态。

  在中移动、长城汽车之前,众多红筹企业已经陆续在A股市场安营扎寨。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有15家红筹企业顺利回归。

  2009年8月28日,世联地产登陆深圳中小板,之后,星期六日海通讯得利斯尤夫股份等企业陆续步其后尘;2010年4月27日,从事电信及增值业务的上海华平入驻创业板,成为创业板推出后首个亮相的老红筹;之后,向日葵嘉寓股份大富科技纷纷效仿。

  比如星期六,就是典型的海外红筹构架的回归。成立于2002年的星期六鞋业在2003年就开始定制海外构架。据曾经负责星期六鞋业上市的律师王德全介绍,如果不是一个限制外商投资的行业,把境内资产权益转移到境外,然后在国内投资,将国内资产打包、收购,并将境内权益间接反映到境外实体,做得好的话,境外实体可以上市。

  星期六利用关联并购,将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吸收合并,使其成为中外合资企业。如果不改变海外构架,根据“10号”文的限制,它很难在海外上市,所以星期六及时锁定了A股市场,并在其股份制改造期间,引进了联想投资。

  按照联想投资的说法,看重星期六,一方面是因为消费升级的投资主题,女鞋这个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星期六本身已经完成了全国布局,品牌和销售规模已经位居前列。

  当星期六鞋业从海外红筹构架转为境内上市股份制构架时,联想投资对其登陆A股市场或许已经了然于心。

  现在,星期六俨然成为未上市红筹企业回归的代表。

  曲折的回归之路

  然而,红筹回归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开放源于2006年,一份名为《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点办法(草案)》(下称《试点办法》)规定,红筹公司申请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满足四个条件:股票已在香港证交所上市交易一年以上;股票市值不低于200亿港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净利润不低于20亿港元;50%以上的经营性资产在境内,或者50%以上的利润来源于境内业务。

  至于试点范围对于香港上市红筹公司的偏爱,有关方面解释称,在美国和新加坡等地上市的中资控股公司多为高科技和互联网为主的民营企业,总市值偏小(仅323.4亿美元);而香港与内地在证券监管合作方面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有A+H公司发行的成功先例。

  2007年,中移动向证监会递交了A股上市申请,回归A股事宜在年内全面启动。此外,中海油、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等,也成为回归A股呼声最高的公司。

  企业积极备战的同时,各大券商也在积极与潜在客户接触,符合条件的首批红筹公司是券商投行争夺的焦点。

  但好景不长,2008年8月以来,一度为市场极为关注的“红筹回归”浪潮出现微妙变化,原来大唱“归去来”的红筹公司纷纷偃旗息鼓,表示将暂时“搁置回归计划”。

  当时,在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表示,回归过程会较为复杂,没有具体时间表。

  对此,有媒体评论道,H股和红筹股的回归,对于香港市场更像是釜底抽薪。香港力主两地市场打通,通过诸如存托凭证(CDR)形式,A股+H股流通试点,或者在境内发行外资ETF的方式,借机打破两地同股不同价的怪圈。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双方的协调并不顺畅,两地打通未见施行,红筹回归亦被搁置。

  走到今天,红筹回归的话题已经搬上“两会”,成为与国际板相互依存的实体。

  摆在面前的诱惑

  在业内,红筹回归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名正言顺”的回归,即已经在香港发行H股或者在美国等海外市场上市之后,登陆A股市场;还有一种则是“山寨”似的回归,即已经搭建红筹结构上市未果而欲转投A股市场。

  但是,并非所有的行业都适合在回归中找到一条别样的生命线。

  细数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情况,以机械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首选地点为内地市场,其次为香港主板,选择美国及其他市场相对较少,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因以大型国企为主,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主板几乎为其上市地点的不二选择;而互联网、清洁技术等高科技成长性行业,更青睐境外市场;互联网行业尤以美国市场为热门选择。

  显然,这是不同企业在不同地点的认可度所决定的。清科研究中心张兰对此现象进一步做出了诠释:传统行业,如制造业,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我国的制造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于海外市场并无显著竞争力;而对于互联网、IT概念,境外投资者更为熟稔,如将优酷网诠释成“中国的YouTube”,其发展空间更为境外资本市场所信任和接受。

  这些道理很多企业都明白,但是红筹回归与内地诸多诱惑脱不了干系:

  人民币基金渐成主流;境内“募、投、退”三位一体已成为很多机构的首选;红筹架构企业一旦回归境内资本市场,其企业价值将瞬间增长……

  或许,还有很多诱惑等待着红筹们,但他们更需要记住的是,“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这,不是说说而已。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