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9家公司IPO被否 超九成落榜生避谈未来

  冲刺上市的喧嚣声渐渐散开,39家“落榜生”集体沉寂。“钱从何来?我们不清楚”、“是否继续上市?不清楚”——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对今年1~7月份IPO被否的39家公司进行电话回访,试图了解上市失败对这些公司的影响,以及公司今后的打算,超过九成的“落榜生”沮丧之外对此闭口不谈。“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少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多数没过关的公司就此沉寂,一些公司甚至关门”,北京正略钧策投融资咨询合伙人张晓鹏昨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一些资质确实不错的公司可以尝试引入私募融资、或者继续努力上市,以此解决投资项目的资金缺口。

  据成都商报记者统计,今年前七个月IPO被否的39家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共披露了94个投资项目,拟募集资金为110.32亿元。其中,募资额度最大的一笔是海南橡胶。招股说明书显示,海南橡胶是一家以橡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为主的公司。今年提交上市申请文件中,公司拟发行不超过7.86万股募集资金,投向更新种植、割胶技术推广、补充流动资金等三大类共6个子项目,募资总额为13亿余元。

  财报显示,海南橡胶2007~2009年净利润持续下滑,最高的2007年不过5.84亿元,2009年则下降至2.86亿元。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其货币资金只有2.5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45.21%,短期借款高达8.56亿元。上市被否,其准备投入的项目应何去何从?

  成都商报记者就此问题分别致电39家IPO被否公司,但他们却表现出了几乎一致的态度,要么是招股说明书上公布的电话打不通或无人接听,要么接听者一句“我们不清楚”便匆匆挂机,更有甚者,在得知记者身份和意图后,连忙改口“你的电话打错了,我不是那家公司的”。

  “公司虽然上市被否,但为了发展,我们原先拟定的项目不能停”,四川一家不愿具名的IPO被否公司董秘告诉记者,上市融资渠道被堵,公司面临融资难题,“只能从银行融资,哪怕成本更高。”

  对此,张晓鹏说,上市被否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翻身的机会,那些资质本身较好的企业可以引进私募资金发展,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完善瑕疵,继续通过上市融资,“一些赌上市的公司很可能就此倒下”,太子奶和ITAT集团便是反面教材。

  成都商报记者 郭新志 实习记者 刘林鹏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