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州恒久再追踪:核心技术大起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3日 08:26  21世纪经济报道

  3月19日,与苏州恒久同一时间发行的东方财富(300059.SZ)、康耐特(300061.SZ)、中能电气(300062.SZ)三家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鸣锣上市交易。就在这三家公司高层一片欢腾的时刻,苏州恒久只能按照监管部门要求核查媒体报道的有关问题。(详见本报3月16日《苏州恒久核心专利为何遗失》,3月15日《苏州恒久:天方夜谭式的IPO》)

  核心专利技术上市前化为乌有真相大白后,苏州恒久不得不回应外界的质疑和追问。

  3月18日,被责令核查媒体报道有关问题公告发布当天,苏州恒久对媒体表示“公司的确因为未缴年费而导致专利权丧失,没有将此事项写进招股说明书的原因是"工作疏忽"”。

  3月19日,苏州恒久又向外透露,“公司现在正申请另外一个核心技术,补足材料之后就差不多。”

  苏州恒久轻描淡写的一句“工作疏忽”,言之凿凿的核心专利技术再次申请成功在即,不但轻而易举地转移了公众对其招股说明书虚假陈述的关注视线,而且让人对其雄厚技术研发实力再次燃起新的希望。

  那么,苏州恒久到底拥有多强的技术实力,是否真的如其宣称的那样——拥有世界上少数公司才具有的有机光导鼓制造的核心技术?

  申请专利谎言

  3月19日,苏州恒久在对外回应投资者关注的“何时才能上市”的问题时,公司一位高管称,“现在正申请另外一个核心技术,补足材料之后,就差不多。”

  然而,稍具专利申请常识的人都会发现,这位高管对核心技术专利申请振振有词的自白,与其说是在炫耀公司的核心技术实力,不如说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中国专利申请、授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发明专利申请需要经历提交申请、受理、专利申请公告、实质性审查、最终审查意见回复等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的严格程序,专利申请受理公示阶段通常需要历时18个月,实质审查阶段所需时间通常在一年以上或更长时间。

  暂且不提核心技术专利申请能否如愿以偿地获得专利授权,单就专利申请履行程序而言,苏州恒久此番专利申请最终修得正果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而上述高管却对外宣称另外一个核心技术专利申请只要补充一个材料后就差不多了,难道其所指的核心技术专利老早就申请了?但如果真的如其所言早在数年前就已提交申请,那么苏州恒久招股说明书为何对此只字不提?

  事实上,苏州恒久已经取得的5项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已于2月24日因欠缴年费被悉数废止,而所谓正在申请中的光导体用含高分子材料的新型阻挡层、改善有机光导体光疲劳性能的方法两项发明专利早于2008年4月就被视为实质审查生效后的自动撤回,剩下的只有于2009年提交的多层结构的有机光导体技术专利申请,用于申请发明以及实用新型专利。这两项最近提交的专利申请同样需要严格履行上述专利授权审查程序,其最终获批绝非像那位高管声称的那样,只要补充一个材料就差不多。另外苏州恒久发行上市路演时,曾向各大机构、研究员强调自己正在开发的关键新技术不想申请专利,而想做专有技术,公司最关键的新技术之一是“一次成形、连续镀膜技术”,已经获得中科院专家认可。

  然而,国内一家著名的OPC鼓生产厂商负责人却向记者表示,“所谓的"一次成形、连续镀膜"只是OPC鼓制造工艺的换一种说法,没有任何创新可言。OPC鼓制作工艺分为两种,一种为喷涂,一种为浸涂,目前各厂家均采用浸涂方法。”

  如若这位负责人所言属实,苏州恒久的这项关键新技术就一下子变成行业通用的制作工艺技术,岂不是没有关键技术可谈?好在苏州恒久除了这项工艺技术外,还掌握了OPC鼓生产镀膜的材料配方,那拥有配方是否足以成就其完全掌握OPC鼓制作核心技术龙头的美名呢?

  核心技术“飘忽”在外

  中科院一位专家在发给本报的《有机光导鼓的核心技术及产业状况辨析》一文中指出,有机光导体用于静电复印、激光打印和数字式复印是电照相技术的一种应用,电照相技术的静电成像原理以光导现象为基础。光导现象是一个有着广泛用途的光电转化过程,光导现象发生的物质基础是光导材料(光导体)。在电照相技术中,光导器件是核心器件,其制备的基础是光导体。

  有机光导鼓(器件)是在导电性铝管基上镀上适当厚度的有机光导材料。完整的有机光导鼓制备主要包括四个技术环节:光导材料技术(选择、设计合成、性能研究、实用性等)、涂布液配方(树脂、溶剂、添加剂、浓度、粘度等)、涂布生产设备(设计、制造等)、涂布工艺。所有环节都相互关联,因而是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但也不可能都是核心技术。

  光导鼓的根本在于光导材料,其它各项技术都是为实现基于光导现象的高性能图文信息记录和器件实用化商品化而配套的。因此,光导材料才是有机光导鼓的核心,其内容主要是指开发出革命性或新型光导材料和先进光导材料的全新制备方法。

  那么,上述中科院专家对苏州恒久曾经获得或正在申请中的专利技术是如何评价的呢?

  专家意见表明,苏州恒久有机光导鼓方面的4个外观设计专利ZL200430054254.9、ZL200430054255.3、ZL200430054256.8、ZL200430054257.2)和1个实用新型专利(ZL200420058463.5)显然不能成为核心技术;而作为发明专利申请的光导体用含高分子材料的新型阻挡层(200410041098.1)、改善有机光导体光疲劳的方法(200410066179.7)和多层结构的有机光导体(200910032466.9)三项专利也只对有机光导鼓产品的性能和耐磨性上的完善,难以担当企业安身立命的核心技术的使命。

  换句话说,即使苏州恒久公司目前仍保持有这些专利的所有权,这些专利技术并不能构成一个有机光导鼓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体系。上述国内OPC鼓生产厂商负责人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正因为这些专利并不具有核心技术的价值,也就可以理解恒久公司为什么放弃已授权的专利,尽管专利维持费仅仅每年千八百元。”

  由此观之,苏州恒久所谓的核心专利技术被终止是因工作疏忽之说着实有些荒唐、可笑。

  既然中科院的专家认为OPC鼓技术链相对关键的技术是光导材料的生产、制作,那么,苏州恒久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一关键技术呢?

  苏州恒久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高精密铝管(高精密铝管由精密铝基管经切削加工、部分需经进一步阳极化处理而形成)、高精密注塑齿轮、镀膜材料等。镀膜材料是公司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专用性很强,其中大部分品种公司已通过精心培育供应商实现了国产化,小部分还需进口。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苏州恒久所需进口的材料应该是CG材料,这种材料每公斤卖到几万元以上。一旦国外厂商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供货,OPC鼓生产线就得停产,单就产业链安全角度讲,苏州恒久是一家关键核心技术飘在外面的公司。”

  尽管苏州恒久的核心技术、专利水平受到业内不同声音的质疑,但两条生产线、年产600万只OPC鼓的产能怎么也能保住其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江湖地位,然而不幸的是,就连这600万产能也遭到了来自同行竞争对手的质疑。

  产能疑云

  苏州恒久在招股说明书中声称,公司现有年产600万支激光OPC鼓的生产能力。其中一条是年产200万支的试验生产线,另一条是年产400万支的正式生产线。目前两条生产线已正常运行了至少3年以上的时间。

  据招股说明书,苏州恒久2006年-2008年形成的产能分别为250万、400万、600万,2009年1-9月的产能为450万。

  苏州恒久的一家国内同业竞争对手公司对其宣称有600万产能表示难以理解。

  据介绍,OPC鼓涂布生产线是按涂布头来衡量其生产能力的,比如32头生产线指的是一次可涂32支OPC鼓,OPC鼓年生产能力计算方法(理论值)为,生产能力=生产线涂布头数量×(24小时×60分钟÷生产节拍)×25天×12月,因涂液配方、OPC鼓长短等的不同而不同,生产节拍一般可取平均值为5分钟。

  上述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在看苏州恒久上市路演宣传片中看到,该公司的第二条生产线涂布头数为36个,经侧面了解,苏州恒久第一条生产线的涂布头数为18个,两条线相加总计54个头。

  按照上述公示测算,苏州恒久的理论最大产能为466.6万只,这一测算值较其宣称的600万只整整差133.4万只,按其2009年1-9月平均售价15.38元计算,将影响产品销售收入2051.69万元。

  据了解,苏州恒久的主要竞争对手邯郸光导重工高技术有限公司拥有三条生产线,三条生产线共拥有81个涂布喷头,依此推算,该公司的理论产能为699.8万,明显大于苏州恒久公开宣称的产能。如若上述推断结论成立,苏州恒久还能自封为行业内生产规模最大的龙头吗?这会不会构成新的不实陈述呢?

  经记者深入调查,苏州恒久的产能疑点远不止竞争对手对上述问题的发现。

  苏州恒久披露,2008年OPC鼓的产量为527.93万只,销量480.09万支,2009年1-9月,OPC鼓产量为452.64万只,销量为460.13万只,依此推算,公司2009年1-9月的产销率应为91.93%,而公司公示的当期产销率却高达101.65%。

  如果苏州恒久公布的101.65%产销率是正确的,那么2009年年初的47.84万只库存OPC鼓跑到哪里去了?

  此外,苏州恒久在发审过会期间,发审委曾对公司实际控制人余荣清以有机光导鼓生产技术作价250万元出资估值合理性予以重点关注,公司向发审委提交的有关核查情况对公司产能形成的表述为,2004年产能为30万只,实际的产能、产量规模在2006年才达到了评估报告书中预测的2003年底200万只的产能水平。

  而苏州恒久招股说明书披露的2006年产能为250万只,这一数据较其向发审委此前提交的数据整整多出了25%,其声称的600万产能较竞争对手估算的理论产能高出了28.6%,难道这只是某种数字计算上的巧合吗?

  苏州恒久在自助贸易网(DIYTrade)上的公司宣传资料显示,“我公司是一家股份合作制高科技企业,位于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业研制及生产有机光导鼓(鼓芯)及相关产品;现已先后研制并建成两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鼓芯生产线及相关技术装备,年生产能力500万只,成为国内最大的鼓芯专业制造商。”

  点击网站产品图片介绍显示,上述信息发布的时间为2008年10月29日,最近一次更新时间为2010年1月27日,这说明公司对外宣传的信息应该是真实有效的最新信息。

  于2008年10月苏州恒久的产能尚只有500万只,短短两个月之后,当年产能就变成了600万呢,期间是否经过什么重大技术改造呢?

  记者查阅发现,苏州恒久只在2008年8月购置了1套价值106万元、净值为95万元的精密控制设备一套,难道是这台设备令其生产线产能大幅提高了近30%吗?这着实为苏州恒久创造的另一个“奇迹”。

点击进入[苏州恒久吧]讨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