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 刚 北京报道
就像曾经的一部美国电影《修女也疯狂》让无数影迷痴狂一样,A股创业板市场还未正式推出,第一轮10只新股的申购就已惹得各路人马为之疯狂。其中尤以全国社保基金耗资80亿元最为打眼。不甘局限在二级市场起伏的社保基金,显然正在低调调整投资策略。
《华夏时报》记者查询港交所资料了解到,9月以来,社保基金减持多只H股,粗略估计套现最少达20亿元,与此同时,社保基金上演资金大挪移,“果敢杀进”一直被监管层警示“投资风险巨大”的A股创业板市场。
此举惹得不少争议,接受《华夏时报》采访的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均对此表示担忧,言称管理着老百姓“养命钱”的社保基金投资还应以稳健为重。但北京一位基金经理10月8日晚也向记者分析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社保基金因有“国家队”背景,在投资界素有能“成功逃顶、精准抄底”之“美誉”,此番敢如此大动干戈地挺进创业板市场,或许暗示创业板投资收益会非常可观。
社保基金大挪移
事实上,社保基金减持H股自今年7月就已低调进行,进入8月和9月,减持力度更为猛烈。9月以来,社保基金减持H股累积套现最少约20亿元,由于部分股票减持至不用申报的水平,具体减持金额应会更多。
社保基金在港股市场的减持动作,被不少香港券商视为是“看空股市”之举,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社保基金玩的是“曲线救国”游戏,与持续抛售H股背道而驰的是,社保基金上演资金大挪移,“果敢杀进”A股的创业板市场。在创业板首批10家公司的新股申购中,社保基金累计申购金额高达80亿元,而同期创业板冻结的打新资金为7800多亿元,社保资金占打新资金比例逾1%。
在这10家公司中,安科生物有多达12个社保基金账户参与,且大部分是按上限提出申购;此外,社保基金分别动用31亿及35亿元参与乐普医疗和神州泰岳申购,占两家公司网下申购资金总额均达11%左右。
“A股的打新资金在IPO上市首日亏损的案例很少,破发就更少,而且投资者历来有‘炒新’传统,再加上创业板企业是新生事物,有不少亮点,上市后给予较高定价很可能。”华西证券分析师毛胜分析社保基金为何踊跃在创业板打新时如此指出。
记者注意到,不少券商分析师都估计,10月中下旬,监管层可能安排20至30家企业集中登陆创业板市场,其中可能有数家题材独特、业绩增长空间较大的企业脱颖而出,他们预计一些公司的首日涨幅或超过一倍。
上海一家海外私募基金A股基金经理10月8日晚也向《华夏时报》分析说,尽管创业板首批10家公司的估值肯定过高,但社保基金的参与存在一定道理。“大家现在看到的创业板公司50多倍甚至是70倍的市盈率只是静态市盈率,对中小企业而言,关键要看其PEG,即市盈增长率,这些企业年增长率大多在50%,那他们的PEG在1至1.2倍。这与主板企业相比,并不算高。”
激进策略再遭质疑
值得留意的是,各路机构投资者对于创业板的投资热情分歧明显,与社保基金的积极截然相反,公募基金参与甚少,保险资金甚至完全未参与第一轮新股申购,不少接受《华夏时报》采访的公募基金经理纷纷将这些区别“拿来说事儿”。
“社保基金的激进多少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一般来说,网下配售股份有3个月的锁定期,目前看后市走势并不明朗,连保险机构都放弃了网下配售,社保基金的行为似乎有违其稳健投资、保值增值的宗旨。”北京这位公募基金经理向《华夏时报》表示,按2008年摊薄后每股收益计算,创业板首批10家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约55倍,明显高于中小板近期约40倍的市盈率。
“这么高的市盈率,意味着投资风险可能大于回报,所以我本人管理的基金没有参与打新股。”
记者注意到,在参与创业板“打新”的各类机构中,主要以社保基金、券商为主,公募基金表现冷漠,QFII参与打新的也仅有富通银行和斯坦福大学两家。
网下配售结果显示,前五大基金公司中,嘉实、博时、易方达、南方基金均“尝鲜”创业板,唯华夏基金缺席。全部61家基金公司中仅29家参与,但除货币基金外,各类型基金均有露面,甚至还包括一只指数型基金——嘉实沪深300。不过,正如上述北京这位基金经理所分析的,不少基金公司出于对价格和风险的顾虑,没有选择有限售期的网下申购,而是选择了中签后新股上市首日就可卖出的网上申购。
在华富增强收益债券基金经理曾刚看来,创业板可能成为债券基金四季度的焦点。他向《华夏时报》指出:“从公告的询价价格分布来看,最高询价价格相对于最终确定的发行价平均高出52%,结合当前市场氛围,我们认为首日涨幅应该高于这一数值。”
海富通基金部分人士认同曾刚的观点,相关人士也向《华夏时报》强调,创业板某些公司的成长性与投资价值不逊于中小板,但同时,他认为更需要谨慎对待潜在投资风险。
在申银万国策略分析师蒋健蓉看来,创业板开始推出时会十分吸引眼球,而且需求量远远大于供应,所以起初市场的换手率和交易将很活跃,炒作也不可避免。“我们的最新研究报告预估,创业板推出后将经历两个月的交易活跃期,总体出现调整可能在推出半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