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江虹 北京报道
不出意外的话,新股代码“601888”即将于10月15日或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锣上市。
这个听起来像“暴发户”的代码属于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国国旅”)——央企里最后一个上市的大型旅游企业。
从资产规模与总股本来看,中国国旅并不是国内最大的旅游企业,但其发行仍然受到市场的追捧。“机构反应盛况空前,我们也很意外,路演就有170家机构报名,有意网下申购的就有600多个机构账户。”中国国旅董事长盖志新告诉记者。
“我们的概念不一样,旅游加免税,A股没有这个概念,盈利能力很强,所以被认可。”9月21日,中国国旅董事长盖志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强调。
他还表示,中国国旅要向“大旅游”概念发展,即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大旅游是国旅的一个梦。就像人生总会做一个梦,这个梦也会慢慢实现的。”
根据发行安排,中国国旅股份此次公开发行不超过2.2亿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5%。该公司将于9月22日至23日网下申购,9月23日网上申购。中信建投证券为本次发行上市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
估值争议
《21世纪》:其实现在世道并不算好,经济刚刚走出衰退,还有甲型H1N1流感,A股仍在大幅波动。你们为什么要挑这个时机上市?
盖志新:我们准备上市已经三年了,上市是国旅的发展目标。其实,金融危机对公司而言影响不是很大。我们去年业绩还不错,今年上半年比去年还保持了增长。
《21世纪》:今年上半年还都有增长?
盖志新:上半年股份公司比去年同期利润增长11%。因为免税业务影响不是很大,高端客人(对危机)不是很敏感,因此比较稳定。
《21世纪》:你对后市怎么看?
盖志新:从旅游业务看,出境游,国内游应该是影响不是很大的,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保八”问题不大。入境游虽然有影响,但是7月份的数字表明比去年有所回升,因为全世界经济危机已经到底了,虽然还不稳定。
旅游从长远看是很好的产业,全世界中等发达以上的国家,旅游收入占GDP的11%、12%以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大约能占20%,但我国旅游收入只占4%,这个比例太小了,也证明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旅游业看似脆弱,但很有韧性。这是轻资产行业,只要危机过去还是恢复很快的。
《21世纪》:所以你们选择这个时间去上市,也是对这个市场有信心?
盖志新:对,我们对公司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对市场有信心,前景是没有问题的。
《21世纪》:但这会对公司的估值有影响吗?
盖志新:我们的估值应该还好。最后我们定的价格区间覆盖了92%的机构,约592家,很高的比例了!可见大家的价值取向比较一致。其实机构报价里最高有十六块钱的,最低的有10块多,都比较高。
《21世纪》:如果是按照11.78元申购上限计算,静态市盈率都已经超过40倍了。
盖志新:差不多,因为我们的股票概念不一样,旅游加免税,A股没有这个概念,所以这个概念非常好,盈利能力很强,市场还是认可的。
资金投向
《21世纪》:免税业是你们最大一个亮点,不过很多分析师对我表示他们比较担心免税政策的变化,你们在行业内目前处于垄断地位,但是以后免税业会不会放开?
盖志新:其实免税不是计划经济产物,而是市场产物。中国开始搞免税是1979年改革开放后,一开始中国的免税政策是跟国际接轨的。
经营免税业务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国家经营的,像我们的模式,或者其他很多国家比如法国、英国、瑞士、西班牙、韩国等。还有招标方式,在香港实行的就是招标模式。我们这个模式是国际惯例,应该说在未来不会有变化。
《21世纪》:所以你们认为不会再增加新的竞争对手了?
盖志新:其实应该这么看,免税业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而是区域内的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等。我们各国来比拼口岸价格谁更有竞争力,更吸引消费者。
当然中国免税潜力发展很大,我国规模在七八十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全球是370亿美元。我们相信免税潜力不止如此。
《21世纪》:既然比较看好免税业,以后募资的大部分资金准备拓展到免税这块吗,将如何分配资金?
盖志新:募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旅行社,一个是免税。
我们要给国旅总社建成一个很大的网络。旅行社是一个网络经济、规模经济,国旅总社在全世界是比较大的旅行社,国内也是最大的,有40亿的营业额,但是规模还是太小。募资投资之后我们要达到两个网络,一个是国内网络,一个是国外网络。
你看英国Thomas Cook,他们公司有六百多个公司,两千个网点,规模非常大。这次金融危机他们受到影响只有5%,抗风险能力非常强。
我们还要建一个网站,跟携程、艺龙网不同的是,我们不是一个简单机票酒店或者旅游产品的组合,而是提供所有的旅游产品,既提供B2B,也有B2C。有实地网络支撑,有接待体系,还有呼叫中心。比芒果网的国内实体网络更全面。估计投资1亿多。
最后一块是建立免税网络,包括口岸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等。国内要扩张到一百多个机场,市内免税店也准备在北京、大连、上海、厦门等地落户。三亚的市内免税店已经在9月1日开张了,在亚龙湾、海棠湾我们都准备建分店。
行业合作
《21世纪》:你们这次上市方案有些与众不同,属于国务院特批的方案,免三年盈利期,又有两个发起人,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
盖志新:国务院特批上市我们确实搭上了末班车。虽然我们是免了三年盈利期要求,但企业也是经营了55年的。即使没有特批,根据我们正常的经营,年均20%-30%的增长,相信再过三年也能上市。
我们是国资委第一批董事会试点企业之一,我们的治理结构在股东制之前就已经比较完善了。比如现在股份公司有9名董事,5名是独立董事。4个专业委员会,其中审计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全部是独立董事。
《21世纪》:华侨城是你们的发起人之一,你们之间的合作不禁令大家猜想,会不会还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盖志新:我们去年年初签了战略合作协议,主要是业务上的合作,人员的培训和资源整合等。现在他们参股我们公司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下一步怎么合作我们还在探讨,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深入计划。
《21世纪》:国资委一直再重组央企。现在旅游业央企有三家,国旅、港中旅和华侨城,是否还会再度重组?
盖志新:国资委所属央企中,旅游为主业的就是我们一家。港中旅是境外企业,华侨城是旅游+地产。三家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整体业务比较专,免税加旅游社;华侨城包括了景点和房地产;港中旅则是有旅行社、饭店,更多的是钢铁,显然更多样化。
现在三家按照国资委目前的要求,还是符合条件的,行业前三嘛。不过国资委是怎么想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但是我想,国旅品牌是最好的品牌,这是我们的制高点。最后整合的意图还得看股东、企业和出资人的想法,三者结合起来。
大旅游梦
《21世纪》:你倾向于把国旅打造成偏向于轻资产还是重资产类型的公司?
盖志新:目前国旅总社资产是商业性的轻资产,但不排除将来随着我们客源和业务发展,向旅游产业链的关键要素来延伸,如景区、景点之类的,那就可能会偏向重资产。
我们的独立董事曾向我们建议做“大旅游”概念,即吃、住、行、游、购、娱。现在我们只做游和购,如果以后客流量足够大,我们会介入酒店、航空等市场。1992年我们就有做航空的想法,跟国航合作,可惜没成。
大旅游是国旅的一个梦。就像人生总会做一个梦,这个梦也会慢慢实现的。
《21世纪》:A股里还有国旅联合(600358.SH)这个壳资源,当初为何没有想过借壳上市呢?
盖志新:国旅联合比较多元化,主要做温泉旅游,和我们的主业差得比较远。再说,我们在里面占的股比不是很高,才17.3%,第二大股东是10%左右,第三大股东是7%左右。其实我们只是大股东,没有控股权,沟通起来很麻烦。
《21世纪》:那你们上市之后,所持有的国旅联合股份怎么办?
盖志新:我们去年承诺不会减持,以后的话根据市场情况再说吧,因为这是国旅集团的事情,不是股份公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