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钟文倩
打新股,这一保险资金眼中曾经的“香饽饽”,如今却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当6月18日,桂林三金药业拿到IPO暂停9个月之后重启的首单时,保险业内一片欢欣鼓舞——因为这意味着,通过打新股,保险资金将重新获得一笔无风险且丰厚的投资收益。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两周,7月1日三金药业(002275.SZ)网下配售名单正式公布之后,保险资金呈现出的则是另一张脸谱——错愕。究其原因,则是作为国内资本市场资金大鳄的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居然缺席IPO重启首单的配售名单。
如果桂林三金可能是一个意外的话,那么7月6日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双双从万马电缆(002276.SZ)的网下配售名单中匿迹则无疑意味着,这并非一起偶然事件。
不过,保险资金对打新股的意兴阑珊,也从两单IPO中可见一斑。
国寿、平安缺席配售
根据7月6日万马电缆公布的网下配售名单,本报记者进行粗略的统计发现,共有13家产、寿险公司,以及养老保险公司(比桂林三金多出4家)获配股份,而其动用的账户数约为39个,基本与桂林三金持平。
此番保险资金获配的股数达175.74万股,比桂林三金多出41.94万股。按每股11.5元计算,获配资金为2021万元(比桂林三金减少628.6万元)。另外,保险资金获配的股票数量占网下配售总股数的比例高达17.6%。
在参与万马电缆此次IPO网下配售的众多保险公司中,最为积极是泰康人寿和泰康资产管理公司,两者共动用了8个保险产品和投资账户参与了万马电缆的网下配售,实际获配股数和获配资金量分别为42.24万股和485.76万元;排在次席的是华泰保险,其携旗下华泰人寿、华泰产险及华泰资产同样动用了8个账户,共获配了32.2万股。
除此之外,太平人寿获配26.4万股,一直对打新乐此不疲的中国太保(601601.SH)则获配18.54万股,分别排在获配保险资金的第三和第四名。
颇值得关注的是,在万马电缆的网下配售名单中,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则榜上无名——相比中国人寿连续两次缺席打新,中国平安的身份则“惊天逆转”,其曾是IPO重启首单保险机构中的打新先锋,获配桂林三金约1239万元,几乎占到了是次保险资金获配总额的半壁江山。
然而,与参加桂林三金网下配售积极并无二致的是,此番获配万马电缆的保险公司名单中,中小公司同样为数众多,达10家,显示出他们对打新股的较高的热衷程度。
例如,长城人寿连续两次出现在打新名单中,另外,中意人寿、华安财险、华农财险等新面孔也不时浮现。
“其实,我们也拿了很多资金参加了万马电缆的网下配售,但由于自己没有询价资格,而且必须将资产委托给其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来投资,因此具体的报价我还不知道。但结果出来,公司没有获配。”7月6日,一家中小财险公司投资部门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尚不具备直接投资股市资格。
与该财险公司情况相类似的是,总部在北京的一家中型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其所在公司也参与了桂林三金的网下询价和申购,但“结果让人失望”。
而对于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双双在万马电缆的网下配售中遭遇“滑铁卢”,一家接近交易的投行人士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此二者没有参与报价,“其实,在中国市场,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不会错过新股首发的询价。例如实际上中国人寿参与了桂林三金的报价,只是所报价格低于19.8元的发行价而已”。
两大主因
保险巨头的低报价行为,无疑从另一侧面印证了今年以来保险资金相对保守的投资动作。
一寿险业内人士透露,在“低报不得买”的新股网下发行规则下,一些机构为了增加获配的几率,提高报价,这令新股发行价下的市盈率与二级市场的同类股票相差不多,难免出现“水分”。而比其他资金更注重资产安全性的保险资金,无疑对此颇为忌惮,因此他认为,保险机构即使想没法获得网下配售,但为了资金安全也要适当降低报价的谨慎心态可以理解。
但前述中小财险公司投资部门负责人则称,这并非主要因素,“决定因素是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之后,打新收益率的大幅降低。”
以桂林三金为例,国都证券6月28日发布的《桂林三金新股申购建议》就认为,按桂林三金2009年的每股收益(EPS)0.7元,19.8元对应了28.3倍动态市盈率,这十分接近当前中小企业板29.3倍的动态市盈率;与此同时,与同类的另外6家医药股相比,今年平均动态市盈率为25.6倍,其中高于28倍的仅有江中药业(600750.SH),为28.9倍。不过,江中药业2010年预计业绩增幅为22%,桂林三金则只有19%。
据此,国都证券认为,桂林三金的发行价并不具有长期投资吸引力,“对于网下配售来说,3个月锁定期后,跌破发行价的风险明显加大,新股申购的套利空间大幅缩窄”。
前述中小财险公司投资部门负责人认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类保险大鳄对于像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这样更适合中小保险资金的小盘股(桂林三金首发4600万股,万马电缆则为5000万股)兴趣不大,甚至放弃也非常正常。
在其看来,除了潜在的“破发”风险之外,“在目前的大盘表现非常坚挺的情况下,还要考虑一定的机会成本”,“至少在我看来,对于大的保险机构而言,进行盈利空间不大的打新,尚且不如直接拿去二级市场来投资,其收益率可能会更高一点。”
“当然,这一切都很难说,只有当大的保险机构看到小盘股和像成渝高速这样的大盘股在二级市场正式交易的表现之后,才会决定是否继续在一级市场申购,在申购时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报价等等——但现在,一切都不明朗。”该负责人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