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蕾
数月没尝到“打新”甜头的保险资金,显然不会错过IPO重启后首只新股桂林三金的配售之战。
记者根据桂林三金昨日公布的网下配售结果计算出,共有9家保险公司参与其中,共动用39个账户43.698亿元,最终获配资金额约2649.6万元,获配约133.8万股,约占920万股网下发行规模的14.5%。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捧场”桂林三金的9家保险机构中,除中国平安(及其旗下子公司)相对积极之外,其余均为中小规模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甚至缺席配售行列。这也印证了本报此前“不同规模的保险公司之间的投资理念出现分歧”的报道观点。
经本报记者粗略计算发现,中国平安获配桂林三金约1238.96万元,约占保险资金获配总量的46.77%。中国太保只获配72.03万元。中国平安之所以取得最多的获配资金额,最大原因就是其参与配售的账户最多,共动用集团及旗下产、寿险公司的自有资金、保险产品以及企业年金方案等16个账户参与桂林三金的配售。而中国太保只动用了6个账户,且每个账户的获配数量只有6063股。
值得一提的是,位列国内寿险业“第二阵营”的泰康人寿及其兄弟公司泰康资产管理公司也动用了8个账户,参与桂林三金的配售,获配资金883.6万元,仅次于中国平安。
在保险巨头“打新”热情渐退的当口,却不断有“生面孔”涌入保险“打新”军团,如长城人寿、都邦财险等中小型保险公司。虽然中小保险公司目前只能以委托资产管理公司的形式投资股票,且每家中小保险公司获配的资金量有限。但经记者计算后发现,6家参与桂林三金配售的中小保险公司合计获配资金也已达到了455万元,约占保险获配总量的17.17%,中小保险公司的集体能量不容小觑。
对于中国人寿的“缺席”,有投行人士向记者分析称,对于一出手就是上亿资金的中国人寿而言,“打新”的吸引力已经大打折扣。加上近期中国人寿已将权益类(股票+基金)仓位加至15%附近,也可能导致其对于小盘股失去了投资兴趣。而中小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相对有限,相比之下,参与“打新”反而是比较适合的投资方式之一。
然而,大型保险公司“打新”热情的渐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保险军团的“打新”气势。不难发现,与去年参与中国南车“打新”时33家保险公司倾巢出动的场面相比,这次保险资金的“戏份”显然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