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桂林三金高定价出炉 新股询价市场化待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6日 21:17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祁和忠 程元辉 上海报道

  19.8元,6月25日,IPO重启后的第一股桂林三金的发行价最终尘埃落定。这被业内认为是新股询价机制中最实质的“市场化”改革,实施十年之久的新股询价机制改革面临新一轮考验。

  从6月22日到6月24日,桂林三金及其主承销商招商证券的高管一行马不停蹄地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进行投资机构询价会,与各大基金、券商等机构的投研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具有参与询价资格的260多家机构则成为盛情邀请的“座上宾”。

  多家机构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按照IPO新规,桂林三金的发行定价是市场各方反复博弈和权衡的结果。“它缩小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差价,更接近二级市场了。”

  “IPO在经过长时间暂停之后,机构对新股申购热情较高,19.8元/股的发行价包含了这样的因素。”6月26日,华富基金研究总监陈茹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而更多投资者关注的是,如此高的发行价格,留给二级市场多少获利空间?

  首尝询价机制市场化

  6月23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二楼宴会厅是桂林三金询价会上海站举行地。与以往不同的是,早晨9点半有询价资格的机构投资者陆续进入会场,而到场媒体和私募基金公司则被挡在门外。

  根据询价制度要求,只有券商、基金、保险、财务公司等具有询价资格的六类机构才可以参与询价,私募基金公司没有询价资格,也不能参与网下申购,只能和大众股民一起参与网上申购。

  会场外,一位招商证券人士告诉记者,这次询价会主要是向投资机构介绍,然后由投资机构报价,报价高者得,报价低者将会失去申购资格,散户可以通过网上申购,价格高者可以有资格申购发行股。

  不过,会后记者采访发现,有询价资格的投资机构多数并未现场报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主要先过来观察一下,看看是否有投资价值,太高的话也肯定不买。”

  这位人士指出,由于申购实行竞价机制,报价高者得,报价低者将会与大众股民参与网上申购,有些机构报价会偏高些,但是也要承担风险,投资机构面临两难,最终的效果是投资核心价值回归。

  招商证券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本次发行定价由网下机构投资者出价,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价格。而17元至21元则是招商证券在桂林三金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中所确定的内在价值。

  但在代表买方的一些基金看来,17元至21元是该股在二级市场上市后的可能定价区间,发行价则应低一些。“机构参与网下申购,有锁定三个月的限制,考虑到流动性方面的风险,机构在报价时就需要给予一定的折扣。”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说。

  发行价远超预期

  6月25日晚,桂林三金19.8元/股的发行价在网上公布,机构询价的超额认购倍数高达164.92倍,这超出了此前大多数分析师的理性预期。

  “19.8元的价格显然太高了。我们原先就决定如果价格超过18块就肯定不会买,从长远看,桂林三金除了扩展产能外,没有后续发展动力。”一位私募股权投资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过去股票发行时,机构使劲买,包赚,现在机构投资开始考虑风险了,价格更加开放化了。”

  6月23日,一家机构的研究总监在参加桂林三金的现场推介后,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我认为作为IPO后的第一股,桂林三金的发行价估计将定在15元至17元。毕竟,根据IPO新规,如果报价低于发行价,就有可能成为无效申报。”

  联合证券医药研究员谷方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总体上来看,桂林三金的基本面还不错。但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企业,盘子也不是很小,如果定价过高,而成长性不能对高定价提供支持,就会影响其上市后的表现。”

  渤海证券医药研究员马霏霏则认为:“桂林三金是个小盘股,上市后有机会达到30倍市盈率,即21元。”即便如此,中签新股的获利空间已经很小。

  市场化新考验

  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桂林三金是IPO重启首单,是以后股票IPO定价的范本,桂林三金的发行价格成功与否关系到询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

  目前来说,实施初期,招商证券在桂林三金的操作上显然没有模板可以参考。6月23日,一位参与询价会的业内人士指出:“这只不过是流于形式的推荐会,询价会应该是早期就有承销商做完的,现在和以前的路演有什么区别?”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有关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说:“根据IPO新规,配售对象每次最多可以申报三档申购价格,但对应的申购数量之和不得超过网下发行量,即920万股。这个规定其实很不合理,如果我认为15元至17元属于可以接受的合理区间,那么就会被迫按合理价格区间的上限即17元去申购。其实,对应的申购数量之和应该为920万股的3倍,即2760万股。”

  事实上,询价机制已经前行十年,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值得期待,它能否修成正果呢?一位长期从事IPO的人士表示,前几单肯定不会令大家太满意,国家后续还将有指导意见,未来趋势是有询价资格的投资机构将会越来越多,询价制市场化最终能解决新股发行的效率和公平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