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
2014年的日历刚刚翻过,停滞了一年多的A股IPO就扑面而来了。2013年底,证监会以超常规的速度向11家公司发出了新股发行批文,其中有一家是堪称西部煤业“巨无霸”的陕西煤业,其募集资金预计在170亿元以上。接到批文的公司自然不会拖拉,已有两家公司决定于1月8日进行网上申购。证监会去年宣布重启IPO时曾预计1月下旬的重启时间已经提前到了1月上旬,而更多企业的IPO则将在1月中旬展开。
其实,就目前A股表现看,并不是企业IPO的有利时机。A股市场长期低迷,不仅使其投资功能受到了很大破坏,而且其融资功能也几近停歇,IPO在2012年年底的停下,虽然是由证监会行使了其“看得见的手”,但更重要的还是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但是,此次IPO重启,却并不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而是行政部门的推动起了重要作用。管理部门之所以急于重启IPO,其原因之一可能与目前资金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出现的问题有关。
进入2014年后,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并不很乐观。国内资金市场的流动性偏紧持续地对银行和企业构成压力,央行在去年最后一天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也只是表示将保持适度流动性。去年年中和年底,商业银行发生了两次流动性紧俏事件,这种状况很可能在今年会成为常态。中央政府由于担心放松银根引发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已放弃了大规模放宽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在整个2014年度资金面偏紧的情况将继续存在,而这不仅会对资本市场发生影响,很可能也会波及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和信托风险。
在既往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地方政府发债用于投资项目成为一种常态,特别是在前几年为抗击国际金融危机肆虐而扩张的投资中,地方政府债更是急剧上升。审计署上月底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2014年到期而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21.89%,达23826.39万亿元。2015~2016年地方债务到期比重则分别为17.06%和11.58%,未来3年需偿还近一半,偿债压力不可谓不大。但是,在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很难增加,前几年背负的这些债务无疑是重压。为此,发改委已经开出允许地方政府发新债偿旧债的口子,但依赖这样的路径,只会使地方政府的债务越滚越大。因此,更有可能的是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走资产证券化的路径,将这些债务打包成可以上市的资产,从而将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转嫁到资本市场。
从去年6月流动性紧俏事件以后,我国资金利率开始了整体抬升,并延伸到国债市场,使其利率出现抬升。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无论是向银行进行间接融资还是继续发债,都将承受非常高的成本。但是,政府债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很有可能导致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信托风险、小型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多面爆发。因此,将政府债务证券化,对地方政府来说,无疑具有很大诱惑。但这需要资本市场配合,而IPO长期停滞则对此形成了直接干扰。显而易见,管理部门之所以在市场基本面并不利于IPO重启的情况下,出动“看得见的手”打开重启之门,并不是受到了那些等待过会申请企业的压力,更重要的是,面对整个资金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潜在的风险,资本市场必须承担起它的责任。
A股在其发展过程中,政府对其的过度利用一直是个未能解决好的问题,导致其市场功能长期处于高度扭曲之中。本轮IPO停滞一年多来,尽管管理层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出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改革举措,但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只停留于对IPO是保留审核制还是改为注册制的争论上,对政府过度利用直接融资导致市场难以承受的问题并未触及。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今后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将改为以管资本为主,有条件的国企要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资本市场显然是一个现成的融资平台。去年底上海推出的国资改革方案中就有这样的政策选项,它将成为今年各地陆续推出的国资改革的一个母本。这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融资上市后,将使A股市场的生态形成重大转变。对于这股力量的进入,显然不能仅仅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其利空还是利多,如果运用得好,也许它确实能起到既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又盘活国有资产的积极作用。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