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 新股玩法大不同

2014年01月02日 01:34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智

  对于A股市场来说,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是个特殊的词,一方面,它承载了大批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梦想;另一面,新股发行的“抽水机”效应也为投资者所抗拒。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已有11家企业拿到了证监会发放的IPO批文,这意味着在IPO闸门关闭一年多后重新打开。同时,记者日前深入研究发现,即将到来的新股发行政策大有不同:在发行环节,证监会明确了各方责任,严惩违规行为;在定价环节,严控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融资额的“三高”情况,调整减持规定;在二级市场,规范打新、限制炒新行为。

  上游:明确责任 严惩违规

  在众多投资者眼中,曾经高位运行的IPO是导致A股近年走熊的罪魁祸首,但在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IPO停摆之后,市场并未出现大的牛市行情。实际上,IPO带给投资者最大的伤害,并不是融资造成的流动性压力,而是个别不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通过种种非法手段达到了上市目的。最终当“画皮”被撕开后,基于公开资料买入的投资者,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万福生科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本轮新股发行改革中,证监会明确发行环节中各方责任,大幅提高违规成本以震慑“心存侥幸”者,比如要求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公开承诺,在招股书有虚假记载等行为,对判断发行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发行条件构成重大、实质影响的,将依法回购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同时,中介机构在制作、出具的文件中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也将依法赔偿投资者的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本一个月时间的基础上,证监会还要求进一步提前招股说明书的预先披露时点,而且在预披露之后,相关信息及财务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如果发现信息自相矛盾等异常情况,证监会将中止审核,并在12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如果涉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移交稽查部门查处,被稽查立案的,暂停受理相关中介机构推荐的发行申请;查证属实的,自确认之日起36个月内不再受理该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并依法追究中介机构及相关当事人责任。

  毫无疑问,新规之下发行人的违规成本大幅提高,如果一旦违规不查处必然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况,而且对于中介机构来说,长时间不受理其发行申请,无疑是重大打击。

 

  中游:严控发行“三高”

  在本次IPO改革中,核心之一就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于是,引导新股合理定价,改变过去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融资额的“三高”情况,让新股真正具有投资机会成为一大焦点。

  首先,在新股定价方面,新政明确要求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预先剔除申购总量中,不低于10%的报价最高的部分,而且这部分不得参与网下配售。这无疑将导致申报者出价更为谨慎,直接压低发行价。

  其次,新政进一步强调了基金和社保基金等稳健型投资机构的地位,要求网下配售的股票中至少40%应优先向以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和由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配售,同时规定了询价环节有效报价的最低家数,大大增加了发行人的“操作难度”。

  更为重要的是,新政还通过对于减持规定的调整,从主观上让发行人“厌恶”高发行价的出现。因为如果包括上市公司股东及高管限售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者上市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持有公司股票的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

  下游:规范打新限制炒新

  在IPO的整个链条中,与投资者关系最紧密的,其实是打新和炒新环节。就打新环节来看,在过去只要依靠一定的资金优势进行“申购+上市首日卖出”的 “傻瓜式”操作,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这就导致出现了大批 “打新专业户”。不过在未来,“打新专业户”这词很可能成为历史名词。

  按照新办法,只有投资者至少拥有1万元市值的股票,才能够获得对应额度新股申购的权利。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就规定,投资者每1万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每一个申购单位为1000股。而深圳证券交易所则规定,持有市值1万元以上 (含1万元)的投资者,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每个申购单位为500股。

  相对于打新政策的调整,作为IPO改革的配套政策,沪深交易所出台限制炒新的规定更是引起市场关注。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新股上市首日,集合竞价报价范围在发行价的80%至120%,而且连续竞价申报价不高于发行价的144%,换句话说,发行价的144%就是公司上市首日股价的“天花板”。深圳证券交易所虽然未明确规定连续竞价申报价格上限,但是通过集合竞价报价20%变动幅度,以及临时停牌的规定,对新股上市首日的股价运行空间进行了约束。这些措施在限制新股上市初期股价变动幅度异常的同时,也降低了投资者参与的风险。

  实际上,除了上述提到的新政以外,证监会还提出了老股发行,鼓励企业以股债结合的方式融资,保荐机构追责等方面的政策。面对这一系列有力的改革措施,新一轮的IPO必然与过去有着巨大的不同之处。

  第一次暂停

  1994年7月21日~1994年12月7日背景:窗口期大盘一度快速跌落至325.89点,随后展开一轮大幅度上涨;IPO重新启动后,到1995年2月股指探底至524点。

  第二次暂停

  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背景:1994年12月IPO重启后仅一个月即告再度暂停,期间大盘一度在三个交易日内从580点涨到926点;新股发行恢复,大盘又回调至700点。

  第三次暂停

  1995年7月5日~1996年1月3日背景:此次IPO暂停距上一次仅有一个月,期间股指先后走出两拨小幅上涨行情,但之后下滑直至1996年初;黔轮胎发行后,展开一轮大牛市,至1996年底股指升至1259点附近。

  第四次暂停

  2001年7月31日~2001年11月2日背景: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方案出台,上证综指从阶段高点2245点一路下泄,期间证监会完全停止了新股发行和增发;10月22日国有股减持被叫停,市场一度上涨,11月2日IPO重启,但到12月股指再度向下,并自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熊市。

  第五次暂停

  2004年8月26日~2005年1月23日背景:证监会于2004年公布了试行IPO询价制度,在正式方案出台前IPO被暂停,期间A股仍处在2001年以来的熊市中。

  第六次暂停

  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背景:这是A股历史上最长的一次IPO空窗期,上证综指跌至历史低点998点;空窗期结束后,A股迎来史上最大一轮牛市。

  第七次暂停

  2008年9月16日~2009年6月29日背景:A股在经历了6124点的疯狂之后一路下行,进入2009年后,市场走出一波反弹行情;2009年6月末IPO重启,助推股指在一个月后站上3478点。

  第八次暂停

  2012年11月16日~2013年12月

  背景:浙江世宝发行之后,证监会开展声势浩大的IPO自查与核查运动,IPO事实停止,2014年1月重启。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郑州书记乘地铁遇记者:担心迟到才坐地铁
  • 体育英超托雷斯破门切尔西3-0 阿森纳胜保第1
  • 娱乐吴京新年曝与谢楠婚讯:一辈子小心待你
  • 财经专家: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或超20万亿
  • 科技新浪微博跨年峰值发送量提升55%
  • 博客北京雾霾元凶查明:尾气贡献不足4%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公务员哭诉变化:收入缩水好日子不再
  • 海啸希望:世界经济危机将再次来袭
  • 水皮:六个包子引发的猜想
  • 张捷:2014年是挤水份的一年
  • 王东京:资源配置谁做主
  • 王小广:从习李新政看未来经济走势
  • 建章:诺奖经济学家为何反对计划生育
  • 姚树洁:2013年中外要闻盘点
  • 徐斌:中国地方债没危机
  • 陶冬:A股试图告诉我们什么
  • 张捷:回望纠结的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