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鹏:建议设置金融委 IPO不宜直接过渡到注册制

2013年11月16日 00:21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三中全会公报公布之后,人们在逐字逐句的解读中搜寻着未来改革和投资的方向。公报中虽然对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的着墨不多,却依然牵动着市场的神经。我们的市场化改革还差什么?中国股市想要真正振作还缺什么?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微博]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提出了他的改革建言。

  《华夏时报》:您认为这次三中全会公报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刘纪鹏:大家为这次三中全会总结了很多亮点,但让我最深刻的还是两点:一是中央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二是首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该说,这两点都是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提法。

  这次三中全会的公报是从大处着眼,虽然对于大家关注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和国企改革并没有特别细化和具体的安排,但是先从整体上统一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然后再去逐步细致规划完善金融体制,实现从国企到国资的转变,总体来说趋势还是让人乐观的。可以预见未来这三大问题一定会在改革中被高度重视,因为它们都是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去攻克的难题。

  举例来说,在金融领域里,我们就面临着如何打破垄断、战胜传统的那些依靠垄断才能获取利益的格局。下一步,在货币银行体系下,如何面对以阿里巴巴[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以及以京东、苏宁为代表的店商,以三大汽车为代表的厂商,以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商对我们金融的监管体系的挑战,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行政领域里,我们面临的难题则是如何跳出“行政审批”的藩篱,不再继续让审批的腐败去代替改革的创新,真正让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发挥作用。事实上,我认为15年前取消体改委,让发改委这个负责审批的权力部门来主导中国的发展改革并不明智。体改委没有具体的行政审批权,也就没有利益在其中,角色相对更超脱,改革正需要这样一个超脱部门来主导。所幸这次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其设置远高于发改委这个层面,由它们来推动那些艰巨的、敏感的改革更让人充满信心。

  再说说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同样要打破利益,但在所有制问题上,如何实现从国企划拨利益,这是个问题。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总是想把国有独资公司变成私人公司,或是家族企业,这决不是一条正确的路。我认为正确的方向是让国有独资公司按照现代股份公司运作,由职业经理人来掌管股份公司,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也让国家实现从管理国企到管理国资的转变。当然这一改革同样需要深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来领导进行。

  《华夏时报》:三中全会后,我们想要大刀阔斧地开展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的改革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刘纪鹏:具体到这两个改革,我认为还需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改革者应该熟悉现代金融的知识,无论是货币金融知识还是资本金融知识,具备这些知识将使改革者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对创新进行把握,在短期内找到可行又有效的措施,不过这有非常大的难度。第二是要敢于向自己的审批腐败宣战。不放权是证监会和银监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体制上监审不分,在新股改革上又没有抓住证监会和交易所的准确定位,使得我们在改革发行制度的过程中显得缩手缩脚。

  也正是因为缺少这两个条件,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监管体制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外行插不上手,内行又太过留恋自己的权力。这次中央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向社会各界表明,我们要改变,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改革配置资源的运行机制。在这一基调下,证监会和银监会若想真正改革,正确处理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关系,朝着市场化改革方向迈进,必要时可能还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国的银行,中国的股市都是我们实现国家竞争力、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要战略保证。所以我的建议是,未来在深化改革小组的领导下,我们还应该在一行三会之上成立一个国家金融委员会,像国家军事委员会一样,统一领导和指挥金融市场的改革,站在战略高度上为我们把脉,统筹一行三会在发债、基金管理、混业经营和IPO改革等方面的改革大局。

  《华夏时报》:中央强调的“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对中国股市的走向将会产生何种影响?

  刘纪鹏: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化改革,对中国股市的运行机制一定是个正能量的选择。事实上,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的股市都是有利的。发达国家的灾难正是我们的机遇,不论是经济形势还是在宏观经济成长性上,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且我们上市公司的质量也不差,发展速度很快。中国股市之所以上不去,就是因为监管层没有“艺高人胆大”的魄力,不能正确地把握规范和创新,不能正确地用中国人的眼睛来看待中国,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如果中国股市不能改变自身的内在缺陷,那么即使三中全会的号角吹得再响,市场化的改革深化得再深,市场恐怕还是起不来。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一直提到新股发行的改革,但我并不太主张一步就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证监会未来有可能放松审批,可太快变成注册制也并不适合中国的市场。

  举个例子,美国实行注册制,因为它是有前提的:一是因为美国有强大的诉讼文化,很多纳税人都有自己的律师;二是美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居多,比较理性;三是它的事后惩罚很严格,公司一旦发生问题需要追索,保荐人有的要终身取消保荐资格等。而这三点我们的市场直到今天还都未完全具备,所以监管层当下的改革重点,应该是监审分离,变实质性的核准为程序上的核准,然后把审核的权利下放到交易所。此外,证监会在人员配置上,也应该把90%的力量着重放在监管上, 只留10%的力量用在审批上即可。用16个字来形容,就是“监审分离,下放发审,程序核准,保留否决”。

  市场一直在热盼资本市场的改革。可目前更为关键的因素是,到底有没有这次资本市场改革?如果有,这场改革又究竟是一次真正的改革,还是仅仅是一次应付?目前,我还是持悲观态度。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男女65岁同龄退休
  • 体育湖人续约科比2年4850万 罗斯赛季报销
  • 娱乐杜海涛疑因跪拜韩星风波遭湖南卫视雪藏
  • 财经图说新浪金麒麟论坛精彩观点
  • 科技奇虎360诉腾讯垄断案开审
  • 博客张艺谋发言人:回应“超生”质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人大代表呼吁学生堕胎免费 99万人国考
  • 孙大午:中国经济重心应向乡镇转移
  • 郑风田:如何让农民财产成为下蛋鸡
  • 宋文洲:把伤人的油老虎关进笼子
  • 叶檀:土地增值税的问题在哪
  • 齐格:最没有钱途的三个职业
  • 赖伟民:三中全会国企改革方向三看点
  • 朱平:比特币能接棒房地产吗
  • 金岩石:股市指数将上涨一倍以上
  • 水皮:许家印的胆肥了吗
  • 林起:欠缴3.8万亿土地增值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