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超
当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国股市持续低迷,市场上再起停发新股的呼吁之声。有人认为股市目前已处不能承受之重,新股对市场抽血太厉害,股市需要休养生息。这几乎成了中国资本市场每轮低迷期必然遇到的“传统节目”。
中国股市过去二十多年,监管层曾经六次用行政化手段暂停过新股发行。停发新股简直成了很多人心中的英雄“罗宾汉”,能挽股市于既倒。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依然有人呼吁用这种行政管制的手段拉升股指,在利益面前依然没有醒悟过来,还在寄望于监管层“看得见的手”来拯救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架构,对资本这一关键性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没有人断言市场经济是完善无缺和无所不能的,这需要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而不是用行政化手段去改变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
有人主张停发新股的理由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离真正的市场化还有不少差距,因此停不停发新股并不能由所谓的市场来决定。事实上,这又是在用行政化的管制来反对资本市场中的行政化行为,这样一种逻辑怎么能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资源配置功能的逐步完善呢?
停发新股是典型的行政管制行为,监管部门不能根据指数高低来调整发行节奏,否则就走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回头路”,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因此,我们不仅反对股市一低迷就停发新股,也要更进一步推动新股发行制度继续改革,最终取消新股发行上市制度的行政化审核。
目前的发审制度,确实造成了一些质量并不高的过会企业存在圈钱的行为。那是因为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依然是“卖方市场”,远远没有到达“买方市场”的阶段。众所周知,刚刚过去的6月份,美国资本市场零IPO,这并不是因为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者用行政化的手段强制暂停,而是发行人和承销商对市场评估之后的决定,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中国的神州租车公司在美国上市前夕撤回了上市申请,因为发行人对估值不满意,看到认购不足之后主动停发。
其实最近中国股市IPO出现的一些变化应该引起注意。有的公司发行上市的市盈率甚至低于前期进入的PE给出的市盈率,更有中信重工上市后急跌的情况。资质不好的股票在这个市场中正在接受被抛弃的命运。在市场选择下,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才会更趋于理性。当然,新股发审制度这一行政顽疾还没有去除,对于投资者而言,仍是巨大的选择障碍,但是,决不能用停发新股这种行政化手段来改变现状,那与我们期望的最终市场化方向南辕北辙。
监管层在股指压力下,不应该通过剥夺企业的融资权和投资者的投资权来达到“牛”市目标,因为我们始终确信,自由选择是市场经济惟一的灵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