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炒新禁令催生炒新新套路 禁而不止值得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5日 13:38  证券市场红周刊微博

  《红周刊》特约作者 胡东辉

  深、沪证券交易所先后出台“炒新”禁令,媒体纷纷叫好,认为是史上最严厉的“炒新”禁令,预言“炒新”从此难以为继。事实却是令行禁不止,3月8日博雅生物在创业板上市,交易不足30分钟,换手率达到50%,遭遇临时停牌。3月9日该股继续高歌猛进,大幅高开后,上午即被蜂拥买盘封住涨停,换手率达55.98%;3月9日上市的中泰桥梁交易不足半小时便宣告停牌,但尾市复牌后又飙升,第二个交易日再度强势涨停。炒新资金公然叫板“炒新”禁令,甚至认为“炒新”禁令成为新股炒作的“助推器”。

  为什么“炒新”禁令禁而不止?因为没有抓到“炒新”的要害,既不治标,也不治本。炒新游资的嚣张本在意料之中,最终的结果就是激怒政策制定者撕下公平交易的面具,直接限制新股买入数量,而这是上不了台面的下下策。A股市场的很多政策出台时想得很好,可实施的结果却南辕北辙,这是值得认真反思的。

  禁令催生炒新新套路

  炒新是A股市场与生俱来的一大顽症,这是由于新股的特殊股本结构造成的。新股首发股本数量往往只占总股本的一小部分,早期因为只有公开发行部分可以流通,因此炒新者根本不管新股总股本有多大,而是根据流通股本大小来决定炒新策略,现在这个思路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抢一个时间差进行快炒,刀口舔血。当然也有炒过头把自己给栽进去的,像海普瑞,首发数量与总股本相差太悬殊,发行价和上市后定位都畸高,炒新游资毫无胜算,只能铩羽而归。

  股改之前炒新风险相对较小,炒新游资如果炒过头还可以死扛,等待送配除权慢慢脱身。全流通以后,炒新游资必须与时间赛跑,炒过头再也不能死扛,必须要在禁售股解禁之前撤退,碰到像海普瑞这样的,死扛只有死路一条。几乎所有的炒新都是始乱终弃,散户投资者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因此整治炒新是必要的,但必须对症下药,不能限制市场的公平交易权。

  A股市场新股上市首日交易量巨大是普遍现象,达到50%就停牌,必然导致所有新股都要被停牌,而涨跌幅超出开盘价10%也是大概率事件,这也要停牌,本来想卖出的无法卖出,反而给炒新游资减轻了接盘压力,大大节省了炒作资金。经过几次实践,炒新游资已经找到了新的炒新套路,就是高举高打,开盘之后或一路拉高,或大举扫盘,快速触及临时停牌线,这样炒新第一天的任务就完成了。现在新股上市首日开盘后,少则10分钟多则半小时就会停牌,第二天再接着炒,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

  干预之手上不了台面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这是管理层所无法接受的,因此必然还有更严厉的后手来干预。种种迹象表明,干预之手已经暗中出手。上周五,新上市的4只中小板新股开盘全线暴涨,开盘后短短一分钟,4新股均因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跌幅超过10%而被被停牌。收盘前最后三分钟,4只新股出现暴跌。这是炒新禁令实施后第一次出现新股上市首日高开后暴跌的现象,而前一天上市的几只新股也齐刷刷跌停。于是有人欢呼炒新禁令终于收效了,果真如此吗?事实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有几则消息令人玩味。3月19日,一个名为“北京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微博)”的新浪认证微博发帖称:“本私募已不能购买发行不足两个月的新股”。另一位私募经理杨生(化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称,神农投资陈宇的说法并非虚构,他在准备买入一只新股时,交易员告诉他账户被限制,无法下单。记者问其是否是因下单量过大才遭限制,他回应称:“100股、1股都不能买”。证券交易所有时还会亲自出面打电话给一些资金大户劝告不要买进新股,这样的劝告谁敢不听?有的证券公司干脆对新股设置无法委托1万股以上买盘的程序。看起来上周五炒新的风云突变是事出有因的。

  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创业板开板第一天,上市新股全线暴涨,每一次临时停牌之后的复牌都是更加疯狂的暴涨,处于失控状态。但下午两点以后风云突变,几乎所有的创业板新股都出现断崖式暴跌,而在这之前没有任何征兆。原来此后1万股以上的买盘都已经无法委托,很多当日买入数量超过1万股的投资者接到了提醒电话。这样第二天大多数创业板新股都出现了暴跌。这些事情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因此从来也没有被证实过,只是大家心照不宣。上得了台面的做法是创设新股,具体办法请参见2月26日本栏《创设新股可治新股投机症》。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