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
去年年底,面对股市低迷、新股大量破发的局面,监管部门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协调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发展的思路。尽管直到现在,相关改革方案的设计还处于讨论研究阶段,还尚未形成完整的修改意见,但是改革开始推进的效果已在市场上有所显现了。大家都看到,今年以来尽管新股发行节奏并没有明显放慢,而且也照样有大盘新股发行,但新股发行价已有了一定的降幅。1月,各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是33倍,2月降到了30倍。而在去年,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是46倍。这应该说是市场有形与无形之手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现在看来,新股发行市盈率的下降,至少给市场带来了这样几方面的影响;首先,促进了大盘的活跃。开年以来,随着新股发行价的逐步回落,新股上市以后的走势普遍良好,那种大面积破发的局面基本消失,相当一部分新股上市以后还表现得相当活跃。虽然,在今天的市场格局上,因为两市已有足够多的股票,选择余地很大,多数投资者未必都会去买卖新股,但新股上市还是能对市场产生较强的吸引力。经验表明,新股的破发,尽管从表面来看只是给申购者造成了损失,但实际上对整个大盘都有不小的冲击力,尤其是对个股行情的制约更为突出。而现在,新股上市后大都有了让投资人满意的表现,市场自然也就有了新的面貌。这一点,在近期的市场上是表现得比较突出的。
其次,新股发行价回落以后,申购新股的资金开始增加,部分抽离的资金开始回流一级市场。在沪深股市历史上,曾经有过巨额资金囤积在一级市场专事新股申购的现象,这当然不能说是很正常的事,也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情。但也有大量实例证明,确实存在一些资金通过申购新股获得盈利以后,提高投资股市的兴趣,并且逐渐把一部分资金转而投向二级市场的情况。统计显示,在申购新股能盈利的情况下,一级市场资金会是二级市场的重要补充。毕竟,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新股发行价相对合理,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盈利空间,两个市场实现良性互动便成为可能。
其三,在新股发行价回落以后,IPO公司的资金超募现象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抑制,这在客观上也减轻了市场的扩容压力,进而也使得上市公司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了相应的提高。这不但有利于缓解股市的供求矛盾,同时也对改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产生理论积极作用,能促使上市公司尽更大的努力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在新股持续高价发行时,市场上曾经流行一种说法,说是上市公司超募多了,资金毕竟还是留在公司里面,是全体股东的,总比低价发行,让市场上的炒手赚去了要好。这话乍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是说白了,实际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思路,发行市场吸收了太多的资金,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无从盈利,那么股市靠什么继续运行下去呢?大家都不玩了,不但二级市场走势不好,一级市场的股票也会发不出去。显然,新股的发行价低一点,惠及的是整个市场。
在某种意义上说,新股发行价格的高低,就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利益分配问题,或者讲得学术化一点,也可以认为是市场坚持融资本位还是承认投资本位的问题。客观上讲,2009年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强调了市场化的导向,但其出发点多少还是偏向一级市场,而极大地忽视了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协调方面的市场化。现在又一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帷幕还未拉开,但在巨大的声势影响下,新股发行价格已实实在在回落,由此给市场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也开始得到了很好的显现。对此,认真总结一下这个市场变化的经过,不但有利于推进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对于推动市场理念从融资本位向投资本位的演变,或许意义更为深远。
(作者系申银万国(微博)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