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点评:新股发行改革 应缩短限售锁定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1日 02:47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陈毅聪

  近期,方方面面都在谈论股票发行体制改革。管理层的具体措施尚未出台,但思路大体已定,即:防止新股发行价格过高、给炒新热降温。在A股市场上,新股发行制度一直在改革,持续改了十几年。远的不说,就在2010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具体措施包括“摇号制度”、“扩大询价对象范围”等。

  如今看来,2009年6月、2010年11月的第一、二阶段改革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此前的改革,主要方向是推进新股发行价格的市场化定价。改到现在,表面上是“市场化”了,但由于没有配套实施新股发行注册制,网下申购配售股票、发起人股票限售期过长,又滋生了新股定价过高、炒新过热的问题,民愤极大。很多股民认为,A股一级市场长期疯狂抽血,新股超募严重,导致二级市场资金供需失衡;炒新投机现象屡禁不绝,新股有如赌博的筹码,吸引大量资金哄抬IPO发行定价,对价值投资者、长线投资者的信心打击太大。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管理层已经透露的可能措施包括:完善拟IPO企业的预先披露,将时点提前;督促上市公司明确对股东的回报,在招股文件中说明分红政策等。笔者认为,眼前最有效、最迫切的措施应该是改革网下申购制度。

  首先,应把网下申购配售股票的锁定期从3个月缩小到0,增加IPO上市头几天的股票供应量,以打击新股投机炒作的基础。A股市场上,新股炒作凶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新股上市的头3个月股票供应量相对较小,控股股东、管理层、一般发起人股东的股份锁定期达到或超过1年,网下申购配售股票也得锁定3个月。将网下配售锁定期缩小到0,并不会导致一级市场抽血增加、二级市场资金减少,因为它不涉及增减IPO募资金额,也不涉及到上市前老股东的套现。况且,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投资者提前套现后,获得的资金也有可能进入二级市场。锁定期缩小到0后,资金成本下降,机构投资者有可能会提高询价;但由于上市头几日的抛盘增加,二级市场留给新股的上涨空间可能减少。

  其次,应该增加小盘股发行时网下配售股票的数量,目前主要是20%,可考虑提高到30%-80%。新股发行价格主要是通过网下机构投资者询价认购来确定的。就近一两年的实践来看,单个机构投资者在网上能够配售到的股票数量很少,低时只有几万股、十几万股,也就是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的获配扣款。区区这点钱,如果询价结果过高,上市后暴跌,损失也非常少,根本就不足以让机构投资者认真报价、慎重报价、谢绝人情报价。

  如此改革之后,散户认购到小盘新股的概率会下降,而机构投资者则获得限售期缩短、可供申购数量增加的双重好处,似乎不太公平。为了补偿,可以考虑每周或每两周集中搞一次多只新股同时发行,这样散户中签率不至于大降。同时,应该在中小盘新股(IPO发行新股4亿股以内)中间也推行“超额配售选择权”,也就是俗称的绿鞋机制。超额配售后,可考虑向网上申购者执行回拨机制。当然,长远看更根本的办法是通过法律修改,允许存量发行,将一般发起人股东的股份锁定期从1年减至3-6个月,并逐步实行新股发行注册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