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润峰:新股发行如何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1日 01:37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胡润峰

  大盘三连阳,市场人气立马回暖。有人说是温总理一打气,股市应声而起。也有人说是三大央企集体增持带来的效应。说来说去,还是政策市。

  温总理不光说了要提振股市信心,还说了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于是乎,股票发行体制改革成为目前市场最为关注之事。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1月8日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将深化发行体制改革列在其部署工作的首位。

  目前新股发行制度,是2005年以来逐步形成完善的。一家公司从启动上市到挂牌交易,须经三个主要环节:保荐人、发审委和询价制。从近期监管高层讲话来看,改革的焦点在于价格形成机制。对于保荐人,强调要落实和强化保荐机构责任。对于发审委,则基本未涉及。

  保荐人制度本是取代通道制的改革产物,其初衷在于强化对上市公司的质量保证。但在现实操作中,异化成为新的“通道”,保荐人的数量决定了券商投行业务的规模。于是,一群保代考试的幸运儿,成为“签字费”最高的关键人。这种现状难言合理,也势必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对象。

  发审委环节是新股发行的最关键一步,也是证监会控制新股发行的核心环节,俗语所称“过会”,即是指通过发审委这一关。市场派人士倡议的新股发行由核准制变为备案制或注册制,主要是针对这一环节。

  从近期有关领导的表态来看,监管部门不打算放弃实质审核,只做形式审核。问题在于,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监管部门保留实质审核,就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投资者。投资者有理由认为,既然上市公司基本面由你把关,新股发行节奏由你控制,出现财务造假、业绩变脸,怎么能说和你无关呢?

  归根到底,一家公司要不要上市,能卖出什么价格,本该由市场决定。是相信市场自身的运行机制,还是相信监管部门的眼光能力,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在许多领域已经有无数实践对此作出了回答。

  目前可见的改革重点在于询价制,其本是体现市场化导向的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出了问题。在操作层面上,机构出价尽可能报高,确保进入有效报价范围;最后中签的少数机构获得的筹码集中度增加了,为机构自己或配合游资炒作创造了条件。

  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1月7日对此提出,要增加在新股发行和上市环节的存量股份流通性,考虑用存量股份配售、推动实际控制人之外的股份上市首日可流通等措施,以抑制过度投机新股。

  上述措施有其合理性,但均属于技术性调整。总体而言,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卖方,有利于监管部门,但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不利。这是症结所在,也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最大难点。

  (作者为本报编委)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