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交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不用担心国际板会加剧股市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 01:15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田享华

  关于国际板的争论,无非是利弊和时机的问题。对于前者,通常认为把海外企业引进来,既开放了国内的投资者市场,又提升了国内的投资品种,多元化的投资者和投资标的能够保障投资收益和降低投资风险。此外,也能够分流一批积累的民间资本。

  国际板究竟是今年内推出,还是要拖到明年?近日,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他认为这是一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事情,开设国际板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逐渐强盛的国际地位所决定的,这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亦有形象和地位上的提升。

  第一财经日报:关于“国际板”的新闻时冷时热,而最近有市场分析认为欧债危机会推迟它的出台。你怎么看待推出时机的问题?

  朱宁:最近有媒体报道这个进程放缓了,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政策上基于大的市场环境,为了保护市场,防止其继续下跌的考虑。另一个考虑就是,有关部门工作重点的调整,它有轻重缓急的区别。

  其实,从大的环境来说,国际板是应该要发展的,至于是在今年还是在明年,具体推出的时机,肯定会有更具体的因素考量。其实,并不用太担心设立国际板会加剧股市风险,它是一个可控的试验,不像赴海外投资。做国际板的话,批准与否、资金流向,监管层还是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的,不怕出大问题。

  当然,现在推出可能会有一个吸引力大小的问题。此前,A股估值比香港股市高,吸引海外公司更容易,但现在有些领域出现了倒挂。现在主推国际板,是否还有那么多企业愿意到内地股市来上市?随着估值水平的下降,外国企业来华上市的动力会减弱,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若是每年百分之三到五,那么进来也是无风险套利。

  日报:你认为,推出“国际板”主要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朱宁:设立国际板确有给庞大的国内资金多一个投资渠道的考虑,但这不是唯一因素,因为只是给民间资本一个出路的话,还不如直接开放QDII,或通过外管局放宽外汇管制额度。

  还有两个因素颇为重要,其一是适应中国和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逐渐国际化,资本市场也需要国际化,但现在开放还不够,资本市场可以走在资本流动的前面。其二是分散中国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此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从理论上讲,全球投资者应面对一个大致差不多的投资组合:就像一个大的公募基金,对全球进行投资,那么它的投资权重如何分配,大致上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或资本市场多少,那么投资就会有多少在其中,如美国经济体占全球40%,那么这个基金应有40%投在美国市场。但中国目前的情况就是过度集中在国内的市场,也就类似于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日报:你的意思是,降低国内风险是推出国际板的一大考量?它一旦开放,究竟会对哪些海外企业有吸引力?

  朱宁: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开设国际板确实是有疏浚长期淤积的投资风险的考虑,也为提高大量投资者的财富投资效率,看近三四年的内地股市变化,头一年可以是全球表现最好的,次一年就可以是全球表现最差的,从一个长期投资的角度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股市的发展应该是一平滑的持续的变化,而不是大起大落。

  如果国际板推出,可能会吸引这样一种企业,它在中国内地是有资金需求的,比如像汇丰银行、可口可乐、沃尔玛等,对他们而言,不管是估值水平较高,还是融资成本较低,都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我们也希望那些在中国有着长期战略和忠诚度的公司到中国来投资,也同时给国人提供投资国际大企业的机会。

  日报:推出国际板,是否会对股市造成负面冲击?

  朱宁:大家比较担心的是开放国际板后,会将证券市场摊薄。这一点也不必太担心,钱总是会有的。而且国际板开始时也不可能一下子吸引到那么多海外公司来上市。

  实际上,来华上国际板的企业通常都不会是首次IPO,更多像是在增发,只不过增发的地域不再局限于其本国。同时,能够来中国上市的公司,估计最早也是一批比沪深300还大的大蓝筹公司,它给股民带来的应该不是一个投机的机会,而是价值投资以及多元化的资产分配和降低风险的机会。这应该鼓励。

  当然,稀释资本市场会产生影响,虽然长期利好,但在短期还是会有推动股指下降的作用。此外,还有可能对估值水平构成影响,比如像可口可乐、汇丰银行这样的企业到中国来上市,它们的市盈率才15倍,那么股民会反问:为什么其他内地股票居然有25倍、35倍的市盈率?从这个角度讲,就会对原来封闭的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这个打开的口子,不是资本流动的口子,而是资本估值的口子。这可能会对信心产生影响。

  我们之前的研究显示,同一家公司在两个不同地方上市,那么,其股价是受上市所在地的情绪、估值、股价波动的影响更大,有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味道。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诺基亚(微博),它在美国也有上市,在赫尔辛基也有上市,这两只股票的走势不太一样,虽然对应的都是同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很多时候是被当地的情绪所影响,我估计最终也会是外来公司被我们所同化,而不是我们公司被它们同化。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