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板为何被反对:A股亟待治理 民营企业嗷嗷待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9日 14:57  《新财经》

  文/蔡恩泽

  几个月前,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国际板还是“当红词汇”,几个月过后,关于国际板的话题,不但管理层集体失语,坊间的议论也多为悲观,反对匆忙推出国际板。国际板为何被反对?原委耐人寻味。

  国际环境风险犹存

  国际板的推出需要比较好的国际资本市场环境“哄云托月”,需要有一个平稳的窗口平台。而入夏以来欧美主权债务危机闹得人心惶惶,国际资本市场环境险象环生。

  虽说美国债务危机因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债务上限法案而躲过一劫,但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却毫不留情地将其信用等级调降下来,从长计议,对其信心不足。不管怎么说,美国政府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债务上限基础已到,再发行至少2.1万亿美元债券,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事实。这意味着,美联储又可以开动印钞机,继续让全球为美国债务危机趟浑水。

  欧洲债务危机还在发酵。欧元区资本主力——法德两家各怀心事,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救助区内困难国家。这主要来自德国的自私,德国占欧元区经济总量超过三分之一,且运行质量欣欣向荣,这更增强了本来就很强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欧元区的话语权。当希腊债务危机初现端倪之时,默克尔坚决拒绝救助,理由是不会拿纳税人的钱给懒惰的希腊人去享乐。

  而欧洲经历的不是一场通常意义上的债务危机,而是一场有关欧洲货币联盟结构的危机。欧洲货币联盟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统一货币与分散的财政之间的矛盾,而在于其成员国结构性矛盾,用单一的货币标准将发展不同的国家揽在怀中,捆绑不成夫妻。成员国经济与竞争力表现为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愈演愈列,有的甚至被边缘化,不仅使欧元区经济一体化勉为其难,更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弭债务危机。

  正是基于这样严峻的形势,末日博士鲁比尼认为,当前状况比2008年更糟。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将会上演“连续剧”。

  显然,如此动荡的国际资本窗口不利于国际板推出。如果贸然推出,弄不好会是跨国公司圈钱的良机。其实跨国公司并不缺钱,如果国际板开通,洋企业来中国资本市场不是真心实意地投资,而是居心叵测的投机。有分析认为,利用当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外资可将大把资金放在境内银行账户上,而境内股市是以人民币为结算币种,可以瞧准时机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坐享升值溢价,从而获得无风险套利的机会。资本被国际上市公司席卷而去,肥水外流,国际板岂不是成了国际金融家的投机盛宴?

  民营企业嗷嗷待哺

  改革开放30余年之后,中国民企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民企不再是“填房”的配角,而是中国经济的一支生力军;不再是仰人鼻息的“贱民”,而是创造财富神话的英雄,为国人所景仰。然而,时至今日,由于历史的积淀,中国民企依旧头顶着三座大山,努力作为却又诚惶诚恐。其中贷款难成了永远的心痛。

  首先是缺钱国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又抽紧银根,金融危机泛滥那几年银行成企业提款机,如今银行被勒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捂紧钱袋。而且即便是当初四万亿资金投放市场,民营企业也难分得一杯羹。

  民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现在,中国几千万家中小企业,在21%的高准备金率下,生产资金捉襟见肘,一个个嗷嗷待哺,饿得皮包骨头,有不少已经走上破产的边缘。而头寸之紧张程度,比2008年初还严重。银行放贷无门,民间高利贷又是饮鸩止渴,民营企业家眼巴巴地渴望上市融资,以解资金短缺燃眉之急。与其给跨国公司锦上添花,不如给中小企业雪中送炭。

  有消息说,汇丰银行跃跃欲试,只等国际板敲锣开张,首次将在中国资本市场募集50亿英镑,相当于500亿人民币,如果平均每家中小企业融资500万,光汇丰银行一家圈的钱足够解决10000家中小企业生存的问题。退一步而言,汇丰银行是专门支持中国中小企业的,但从股市圈来的钱无疑会加大融资成本,这样的成本最终还是分摊到中小企业的头上。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中国境内的资本市场,其第一功能是为境内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来自证监会的信息表明,境内符合上市条件并有上市期望的企业数以万计,等待排队上市的企业也在数千家以上。但由于市场融资环境所限,加上市场承受能力不高,僧多粥少,融资效率远远落后于企业的预期。

  劣币驱逐良币一贯是资本市场铁的规律,资本市场从来就不是曲水流觞的君子游戏,而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好比是在拳击场上,轻量级小个子与超重量级大个子比拳术,一上场就处于劣势,不用裁判,胜负早有定论。中国中小企业想在资本市场上与欧美跨国公司抢钱,等于是天方夜谭。因此,跨国公司利用国际板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不可低估。

  从国外资本市场来看,监管部门都是严格把关,保证本国企业上市融资是第一位,对外开放是有限制的。日本的资本市场开放几十年了,外资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2000多家公司中仅占15家,中资企业仅一家。日本人多么聪明,他们心知肚明,肥水不流外人田,哪来那么多的资金去哺养外国企业。

  因此,从保护国内中小企业着想,国际板虽说是趋势,但眼下还不是推出的时机。

  A股市场亟待治理

  中国A股市场有强大的优势,表现为庞大的实体经济总量、国民储蓄总量与社会投融资需求,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使A股市场前景可期。

  但A股市场也有明显的劣势,在市场方面,现代契约精神欠缺,合规性、专业性和有效性较差,投机气氛浓厚,风险管理机制滞后,投资者素质不高,市场还不成熟;在制度方面,市场化水平低,政府过度管制,法治和监管基础薄弱;在组织方面,组织效能和治理质量不高,股市框架松散;在产品方面,产品创新迟缓低效,程序繁杂,衍生品市场缺位,金融工具创新不足。

  这些都反映出A股市场从制度、监管到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的市场要求,遑论外国上市企业?

  要清除A股市场多年来的痼疾,必须先打扫房子再请客吃饭,搞好治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也有形象的比喻称,国际板好比是一只鸭子,要清理干净,煮熟了,再配上佐料才能端上餐桌。问题是,现在这只鸭子内脏还未完全清理干净,也没有煮熟,至少说还是夹生的,佐料也没有配全,匆匆忙忙端上餐桌,非但不能成为投资者饕餮的盛宴,反而会倒了胃口,让好端端的一顿美餐搞砸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