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三板国际板都应该尽早推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8日 23:48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评论员 华强

  关于新三板、国际板即将推出的传闻近期此起彼伏,但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之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无论是新三板,还是国际板,俨然快变成狼来了的故事。

  按官方的说法,早在一年前,新三板、国际板的推出条件,都已经“基本具备”,甚至渐行渐近。但时至今日,仍无一进展。这样的结果难免引发市场一些揣测,揣测之一就是,央行希望国际板越快越好,而证监会则力主先推新三板。两大部门“掐架”的结果,就是谁也推不出来。

  新三板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必不可少的一环,国际板则能大大提升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地位,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当中国逐渐登上国际舞台之时,证券市场也该有所担当,新三板国际板都应该尽早推出。

  岂能因彼废此

  到目前为止,新三板与国际板,究竟哪一个先推出来,仿佛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纠结的起因,在于央行、证监会确实在各唱各的调。

  央行希望国际板能够尽快推出。早在去年11月,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在中俄金融合作新闻发布会上就有这方面的表示;与此同时,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池子”理论,自然令人联系到央行欲借国际板来缓解外汇储备的压力。无论国际板是以美元还是以人民币标价,总是有一部分美元要从央行的储备库里流出来。

  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表示,目前推出国际板,已不存在实质性法律障碍;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6月份也表示,国际板应具备基础条件、市场、会计、技术准备四大条件,上海已基本具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负责人也在多个场合表示,推出国际板的相关条件已经具备。一时之间,推出国际板的风声压过了新三板扩容。

  而作为监管部门的证监会,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了新三板上。在2011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的2011年八大工作重点中,加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即业内惯称的“新三板扩容”,被作为年内证监会主导工作之首。

  日前,新三板试点扩容方案已再度上报国务院的消息在市场不胫而走,也有媒体报道称国际板短期内可能无法顺利推出。在新三板激情再燃之际,国际板年内推出则大有胎死腹中的态势。

  在推出国际板与新三板扩容的问题上,央行、证监会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奇怪,因为在央行眼里,国际板早开设一天,外储的压力就早减轻一天;而证监会呢,新三板扩容之后,原先归属于证券业协会的监管权,自然要移交过来,仅从权力实力范围扩大这一点来看,证监会力挺新三板也在情理之中。

  全球开放的资本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的重要载体和能力体现,离不开国际板;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需要新三板扩容。

  从证券市场发展的角度而言,推出新三板、国际板,完全没必要非要分出个孰先孰后。条件成熟一个推出一个,两个都成熟的话,国际板、新三板同时推出,又何尝不可。

  何惧“洋人圈钱”

  不可否认,对于新三板与国际板,市场有这样那样的反应或者说担忧,比如对A股市场的流动性冲击,比如洋人圈钱论调。但是作为管理层,新三板与国际板既然是市场建设的必修课,迟早要推的,就没必要以此为借口裹足不前。

  对于投资者,就更没有必要担心开了国际板是给“洋大人”准备了一台国际提款机。要说圈钱,国内上市公司只融资不分红的还少吗?

  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至少是投资者的福音之一。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质量不高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当一批公司治理结构比国内公司更加完善、研发水平比国内公司更为领先,以及诚信、风控方面比国内公司更显严格的跨国公司能够登陆我们的国际板时,投资者一方面能共享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发展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本土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榜样作用。

  即使是红筹回归的公司,经过海外市场的洗礼与熏陶,至少也具备了优质公司的潜质,其理就同孙继海在英超踢了几年球之后,回到国内就能鹤立鸡群一样。

  我们认为,更加优质的投资标的就是对投资者实质的利好,至于投资的地域、国别、意识形态的差异,并不重要。投资就是投资,这里不信奉政治立场。

  如果决策层把延迟推出国际板视作是对国内投资者的一种“保护”,那就把这件“外衣”脱了吧!相信投资者的智慧,在资本市场,本来就是一方投资一方收钱,投资者投入、被投资者“圈钱”并给予回报天经地义。至于结果,各自承担、各得其所,这才是市场经济。

  无论是新三板,还是国际板,从市场建设、投资者利益出发,我们盼望都能尽早推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