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业板变脸警示新一届发审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0日 01:36  经济参考报

  方家喜

  近日,创业板的轰动效应再起。一边是创业板股价连连翻绿,一边是许多上市时间不长的公司预告中报业绩大面积预减。由此,投资者在对创业板的责难中,又对即将成立的新一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充满期待。

  创业板公司上市不久业绩骤变意味很深,警示沉重。回过头看,质疑萌生,当初对创业板公司的审核是否存在一些瑕疵,把问题深埋着的公司视为成长性企业;往前面看,有问题要问,创业板需要什么样的发审委才能把好关,真正把符合创业板定位的公司输送给创业板。

  两年前隆重开市的创业板,承载着管理层和设计者的一个重大期待:创业板要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高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创业板是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及支持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的重要平台。

  然而,愿望与事实的相悖却来得很快。笔者梳理了220家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发现有近70家公司违背创业板的创设宗旨,业绩自上市后就逐年逐季下滑,与“高成长性”背道而驰。而这些业绩下滑的公司近半数遭遇“破发”。

  以个案来看,曾公布一季报的科泰电源1至3月份业绩下滑76.89%,长城集团和腾邦国际的下降幅度分别达到26.81%和24.67%。在创业板一季报业绩出现同比下降的公司中,既包括在2009年较早上市的安科生物新宁物流等创业板公司,也包括上市时间不长的华峰超纤、四方达、松德股份等公司。

  我们需要正视一些费思量的现象。尽管有些创业板公司在上市之初业绩增长非常快,但上市一年甚至半年就业绩大幅下滑;尽管有些创业板公司在上市之初承诺主业极富创新性和成长性,但圈进的巨额资金却没有创新项目可投,而是转身投向了房地产。

  其实,事实与道理已经很浅显。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大变脸”或者连续亏损,归根结底就是这些公司中的多数当初在主业上并不具有“创新性”、“成长性”,加上经营不够稳健,高成长性难以持续。

  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由于主业的创新性和技术层次不同,公司业绩的成长性也显示出很大差异,这类例子有很多。身处仓储、货运代理这一充分竞争性行业的新宁物流,由于行业技术门槛低,公司在品牌、管理和服务又乏善可陈,上市后不久就在经营上现出疲态,今年一季度出现亏损,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8%以上。而爱尔眼科通过专注于眼科医疗服务形成品牌聚合力,在行业内快速复制,使公司经营取得不俗业绩。

  在新一届发审委即将产生之际,有投资者喊出:希望再少埋一些“地雷”。大而言之,监管部门应该坚守创业板的定位,其创设主要目的是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企业提供融资平台。所以,创业板切不可办成第二个综合性的主板,需要确保它的“纯净性”和“创新性”。细到操作层面,为确保创业板的“纯净性”和“创新性”,需要在源头上,也就是在上市资源的选择和培育上把好关。

  创业板的发审委承担着把关的角色,其组成人员的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创业板发审委的构成人员应该以独立方专业人员为主体,行业以及管理方面的专家为组成部分,兼顾一定的高端学者以及研究人员。事实上,怎样在未来创业板发审委的人员构成中达到一个专业性和公正性的平衡是关键所在。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