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叶 胡金华 北京 上海报道
余秋雨又火了。
有点耐人寻味的是,身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作家,这一次并不是因为在文化界有何彪炳战绩而受人瞩目,甚至也不是以人们习以为常的“接收”方式——电视节目点评、全国巡回演讲而出现在各大媒体,这一次是身陷资本市场的谜团,而且犹如掉进了沼泽般愈陷愈深。
一笔数额不菲的收益。十年前,余秋雨在老牌百货商徐家汇(002561)种下的价值200万元人民币的“种子”,而今因徐家汇的挂牌上市开成了逾8000万元的“花”。到底是运气好,还是存在什么内情?或许余秋雨自己当初都没当回事的一笔交易,如今被媒体连根带泥地挖了出来。
截至上周,一向爱抛头露面的余秋雨先生并未现身。只是上市公司与余秋雨的助理做出了一点颇“官方”的解释。
救急?行善?
时光回溯到2001年12月前后,也许当时的余秋雨并未想到会有今天的巨额收益。根据招股说明书的显示,当时余秋雨以245万元买进徐家汇82.5万股的股份,价格2.92元每股,占1.5%的股份。就在余秋雨持股后的时间里,公司经历了股改和股本转增,2007年送股后,余秋雨的82.5万股一跃上升至518.6万股。
而对于余秋雨所持有股份的途径,坊间争议连连。公开的信息显示,徐家汇的前身是上海六百,1995年,公司11.87%的股权由职工持股会持有,2001年,这一股权比例逐渐上升至24.5%。当年12月,上海六百决定解散职工持股会,并将工会持有的24.5%股权进行转让。
徐家汇的招股书中称,股权转让给了上海祥龙物业、徐汇副食品公司、六百的31位公司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余秋雨等4个外部自然人。理由是,在当时情况下,外部投资者难以受让全部股份,公司于是鼓励内部管理层受让股权。
对此,余秋雨并未做回应。余秋雨的助理金克林几天前接受媒体采访给出的回应是:10年前,余秋雨偶遇上海六百百货的经理,当时该经理希望余秋雨在公司转制的困难时刻参点股。金克林认为余秋雨此举是“救人急”,因为余秋雨不知道该股票什么时间会上市,称是正常投资。
而余秋雨本人也曾在其2010年4月份出版的《我等不到了》一书中不甚详细地对此次“意外”持股有所描述,说经理告诉他商店的职工都是他的忠实读者,如果他能用写书的稿酬参一点股,一定能提升员工的信心。而当时自己对这家老式百货商店的前途毫无把握,但还是决定参股,“虽然又觉得自己过于冒险”。而徐家汇公司方面在路演时对于余秋雨的持股来源解释更是一杯白水——2001年通过受让职工持股会股权取得的。
一直对余秋雨持股事件持质疑态度的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救济、行善’等这样的说辞恐怕说不通,不过近期他们‘确实’不会出来回应,怎么也要把公司上市搞定以后再回应。”她指出,近几年,公司净资产以及公司未分配利润有1.58亿元,投资有暴利。
悠悠之口难面对
2月17日,早在2009年就完成过会的徐家汇,经历了16个月的漫长等待终于开始了上市前的路演,而此次路演因余秋雨持股的效应变得格外受关注。
在上海的路演现场,公司安保措施严密,媒体也在被限制出席之列。但一层却聚集了百余位徐家汇的老员工,他们质疑徐家汇上市过程中国有资产被侵吞,不过,一直到路演结束,聚集在一楼的徐家汇员工才被遣散离开。
“余秋雨持有徐家汇股份已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如今等来公司上市,余秋雨的股票将因此暴增数十倍,一个与公司经营毫无关联的人,能持有这些股份,无论如何也是让那些曾在徐家汇里面工作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老员工心里难以平复。”当日,参加徐家汇路演的一家券商机构匿名分析师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徐家汇每股收益0.56元,目前,公司确定发行价为16元每股,当前徐家汇所上市的中小板公司平均市盈率在55-60倍左右,按照市盈率进行推算,公司上市以后的价格将能够达到30.8-33.6元,而余秋雨所持有的股份市值则变成了1.60亿-1.75亿元。
一位了解徐家汇的匿名员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徐家汇的42位自然人股东,借着公司的上市都完成了资产暴富的神话,虽然有一年的禁售期,余秋雨凭借拥有超过500万的股权,十年投资资产过亿已经毫无悬念。然而,即使在没有上市之前,这些自然人股东每年获得的分红同样不少。
叶檀向记者质疑:“余秋雨的持股问题是中国股市风险投资的灰色地带,当然有制度上不健全的因素。经过分红,他几乎没有付出成本,他付出的只是9年时间,然后变成亿万富翁。这种暴利恐怕不是别人不懂入股,而是利益不允许其他人染指。”
“可能有内幕交易,也可能就是人家有财运。”财经评论人马光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谁说名人就不能持股了?我不认为这个东西需要用一种有罪推定的思维,要质疑,就要有真凭实据,没有真凭实据不能乱猜。况且我觉得这次余秋雨走运的可能性大一些。”
徐家汇的其他巧合
余秋雨的事情市场都已传得沸沸扬扬,但在徐家汇的光环照耀下,还有一群利益团体被市场忽略了。
记者注意到,事实上,徐家汇的42个自然人股东中,还演绎着其他巧合情况。根据徐家汇公告显示,其招股书中还有公司总经理金国良等自然人股东,金国良是自然人股东中的最大股东,持4.49%的股份;在其他大股东中,有三个人是“一家三口”:孙庚祥、俞杏娟和孙玉婷,3人共计持有发行人股份超过1728万股,约占总股本的5%。余秋雨持有518.6万股占1.25%的股份位列第十位。
虽然徐家汇方面表示公司正处于上市前的静默期,不便采访。而愈不解释愈像掩饰,市场上关于徐家汇的质疑声音已愈来愈“响亮”。对于徐家汇的股权转让,社科院金融专家尹中立撰文指出:“股权转让程序在法律程序上是完备的,也难掩结果的不公平现实。因为,职工当年都是自愿转让的,多数是被劝导,甚至是强制放弃股权的。”
即便疑点重重,徐家汇依然在市场的质疑声中顺利完成了路演,只等登上中小板的最后一刻。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不超过4.16亿股。募集资金将用于建设汇金百货虹桥店项目和收购汇金百货27.5%股权项目。
目前,各家券商的调研报告均已以“溢美之词”为主,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些研究人员的分析似乎已经不再重要,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解释,一个答案。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来都不缺少财富,却向来缺少真诚,更缺少一种健全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