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业板年考危机:扶优板变身圈钱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2日 19:53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11月开始的解禁大潮面前,接连上演的“套现大戏”正在背离创业板设立的初衷。

  首批创业板原始股股东限售开禁已有一周多。来自深交所公布的大宗交易统计数据,截至11月8日,27家有原始限售股的公司中至少有14家遭原始股东减持,合计套现数额达13.0359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来自上市公司的高管与创投机构成了减持的“领头羊”。

  这在业内人士看来,在限售股解禁后,肩负着“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融资使命的创业板,俨然已沦为套现机器。

  “情况不妙,‘落袋为安’已成为很多人的共同看法。这也是创业板存在‘怪相’的原因,很多公司在上市前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可一旦上市成功没多久,高管就离职套现。”香港招银国际投资银行高级副总裁郑磊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其实很多企业并没那么好的成长性。

  根据深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创业板整体估值为61.95倍,远高于中小板的50.15倍和深市主板的31.72倍。从个股的情况看,市盈率超过100倍的股票高达17只。

  然而,与高高在上的市盈率相比,创业板交出的成绩单却黯淡无光。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创业板113家企业的业绩同比增长25.8%,低于同期主板56.9%、中小板46.8%的增幅。顶着“高科技”“新经济”光环的创业板,却排在了“垫底”的位置。

  “创业板市场最需要的是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与企业的创新能力,而这恰恰是目前创业板市场所缺乏的。”美国万通投资银行控股集团执行董事孙飞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创业板“亢奋”的估值为持有限售股的投资者提供了减持动力,而在解禁潮的压力下,一些基本面与股价严重不符、前景模糊的公司自然会成为原始股东急于减持的对象。

  事实上,自诞生之日起,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及高募集资金的“三高”病症,就一直伴随着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出现的种种问题,在观察者看来,究其根源是现有的审核发行体制。

  孙飞告诉记者,创业板本应建设成为一种准入门槛较低的“集贸市场”,利用资本选择,淘洗出优质的创新企业。但目前,中国创业板上市门槛较高,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自然会受到市场的热捧,进而忽视了公司本身的成长性。正因如此,“三高”病症有增无减,现在解禁又引发了套现冲动。

  “尽管现在监管层出台了一些应对措施,但倘若不进一步改革,这些问题仍很难彻底解决,创业板现在是‘圈钱板’,以后还会照样圈。”郑磊告诉记者。

  “首先是当前的发行机制,应依靠市场而非行政。”孙飞表示,再者就是要建立退出机制。

  实际上,直接退市机制尚未建立,被认为是创业板市场制度建设的重大缺失。金融专家们认为,要进出自由,能让投资者自行筛选淘汰,而现在是很多公司进不去,一些进去了的业绩差的公司又“死”不了,给炒作留下了空间。

  “此外,从监管方面讲,应在事前应对,而不是事后‘灭火’,比如这次等出现了高管套现的行为,再出台相应对策。同时,也要加强立法,保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真正形成全面有效的监管环境。”孙飞告诉记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