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用市场的钱干亏本的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4日 23:05  21世纪经济报道

  还记得2003年前后,母亲在家照顾我和弟弟读书,几乎每天都会买一只鸡回来犒劳我们,仿佛那时的鸡肉不要钱似的,母亲当时也纳闷鸡肉怎么如此便宜?

  2007年在大学就读期间,暑假里突然发现学校食堂的鸡肉价格开始猛涨,一时间记者颇为纳闷,曾经便宜的鸡肉怎么一下子又金贵了?

  在完成对益生股份的调查后,问题的答案豁然得解。

  对益生股份的研究仅仅是始于两份差距极大的投资计划,随着调查的深入,对这家公司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其余的问题才随之被逐一提出。

  然而随着对这家典型的龙头公司的不断研究,以及对整个肉鸡养殖行业的纵向观察,记者又开始困惑于另外两个问题。

  其一,资本市场对于这些养殖企业,究竟是“帮忙”还是在“帮倒忙”?

  现在对于肉鸡及鸡苗价格暴跌的答案,更多的倾向于是因为上游引种量的激增导致下游饲养量大幅增加,以至于供给严重饱和,造成终端产品价格暴跌,并逐步向上游企业传导。

  小到养殖户们这样说,大到民和股份这样的行业巨头也这样说,我们已不能不承认问题的严重性。

  由于产业最顶端的曾祖代肉种鸡和祖代种鸡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养殖企业希望洗盘来谋求相对垄断的地位都是不可能的,只能忍受着一次次的轮回之苦。

  这些浸淫行业数十年的巨头们不可能不明白个中厉害,但为什么还要孤注一掷呢?

  一个数字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尽管已经连续亏损,但民和股份仍然维持着13元的高价,而该公司董事长孙希民的个人财富因此而高达7.43亿元。上市之初,孙希民手中股票的市值甚至曾一度达到过18.92亿元的高位。

  上市带来的暴富效应无异于兴奋剂,刺激着这些创业者们毫无顾忌的扩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上市的条件。而一旦上市之后,资产证券化将使得扩张导致的风险最终被转嫁给所有投资者。

  实际上,只要公司不退市,他们就永远不会付出代价,即便公司连续亏损,也仍然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来使自己的股票实现保值增值直至最终套现走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故事在A股市场随处可见。

  事实上,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盈利数据,以便达到发行上市所必需的财务条件,过去几年益生股份和民和股份都在大踏步扩张,益生股份上市前三年,年均超过25%的祖代鸡扩张速度,无疑是对这种疯狂最直接的注脚。

  更要命的是,上市后获得的大笔融资,让这些企业又必须进一步扩大规模,这反过来又会让本已失调的产业链供给情况更加失调。

  本来应当起到调节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资本市场,此时却似乎在帮倒忙,其背后的原因值得反思。

  其二,益生股份这种成长性不确定的公司为何能顺利过会?

  实际上,我们无意指责委员们,毕竟他们并非养鸡专业户,也不是养殖行业专家,不了解此中水深火热自是无可厚非。

  另一方面,企业的行为我们也不便指责,因为无论上市与否,行业的波动也是在所难免,因此只要没干过财务造假的勾当,上市后业绩变脸也不至有什么罪过。

  某种意义而言,发审会委员只需负责对企业以往的运行情况和经营业绩加以考核,以保证其具备上市资格。但是对于公司未来业绩的判断,则更多的要靠投资者作出最终判断。

  在国外成熟市场上,成长性不确定的公司往往会遭遇发行失败,但这样的现象在国内市场上似乎并不存在。不仅如此,甚至于当时已濒临亏损的民和股份,在2008年发行时募集的资金仍然高达5.89亿元,超募比例高达167%。

  这样的怪事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逻辑?

  类似的现象往往都会归咎于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盲目炒作等等理由。因为毕竟钱是投资者自己掏出去的,那么你就要对自己的钞票负责。如果什么都需要监管层代办,那么中国的投资者将永远也长不大。

  但真实的情况是,A股市场鲜有退市公司的现状证明,投资者的决策并没有错。

  以2006年10月上市的德棉股份为例,这家公司上市后第二年就开始陷入亏损,如今已是“披星戴帽”的准退市公司,但凭借着一家地产公司的借壳,这家上市公司仍然维持着6块多钱的价格,甚至比一些蓝筹股的价格还高。

  在这样的案例面前,谁又能说投资者不够理性呢?这一切又究竟是谁的问题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