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江
5月4日,宁波GQY(300076.SZ)和数码视讯(300079.SZ)在上市次日遭遇破发命运,上市仅5个交易日的数字政通(300075.SZ)盘中也濒临破发边缘。4月28日和30日,朗科科技(300042.SZ)和南都电源(300068.SZ)已先后破发。
这是继今年2月初星辉车模(300043.SZ)、台基股份(300046.SZ)和天源迪科(300047.SZ)三家创业板公司破发后的又一轮破发潮。
伴随着发行价屡创新高,在券商和机构的共同推动下,创业板公司超募现象越演越烈。然而,随着大盘指数的节节下挫,宁波GQY和数码视讯两家新股上市次日即告破发的消息,着实让打新资金萌生退意,这两家公司的首日涨幅仅5.02%和4.04%。
平均超募2.13倍背后
Wind统计显示,包括暂停挂牌的苏州恒久(300060.SZ)在内,现已完成发行的79家创业公司,合计募资557.0933亿元,而其发行前预计募资仅177.8689亿元,超募的379.2244亿元约合预计募资的2.132倍。
4月30日挂牌的国民技术(300077.SZ)实际募集23.8亿元,比预计募集的3.355亿元超募超过20亿元,超募资金是计划募资的6倍多,这两项指标在创业板中均排第一位。
当然,20亿元的超募资金和近日完成发行的中小板个股海普瑞(002399.SZ)相比依然是小巫见大巫,后者以最高发行价148元/股募资59.348亿元,而原先计划募集的8.65亿元仅是实际募资的一个零头。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除国民技术外,已完成发行的其他78家创业板公司中,超募资金在10亿元以上的包括:碧水源(300070.SZ)19.87亿元、南都电源(300068.SZ)15.25亿元、神州泰岳(300002.SZ)13.3亿元、数码视讯12.88亿元、万邦达(300055.SZ)11.56亿元、东方财富(300059.SZ)11.2亿元和世纪鼎利(300050.SZ)10.19亿元;剩余公司之中,仅第一批上市的大禹节水(300005.SZ)、华星创业(300025.SZ)和新宁物流(300013.SZ)超募资金少于1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以预计募资为基数,超募倍数(超出预计募集资金部分/预计募集资金)最低的探路者依然达0.53倍。
尽管目前这些超募创业板公司的募资被存在专用账户,但拥有超额现金对于他们来说不一定就是好事。
例如2000年7月上市超募5亿元(原计划募资6亿元)的闽东电力(000993.SZ),左手挪用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右手大肆进行非主业扩张,最终因亏损曝光被立案调查,相同的案例还发生在茉织华身上;另一家上市公司莲花味精(600186.SH)更是出现大股东占用资金过10亿元的情形。
当然,超募背后能在短期直接受益的还包括帮助上市公司成功完成超募之举的保荐机构。
一般来说,发行费用由承销费、保荐费、审计费用、律师费用和发行手续费组成,其中保荐人一般同时担任承销商,这两部分费用一般占全部发行费用的80%-90%。
据记者统计,已上市的78家创业板公司的发行费用合计约34.0977亿元,包括平安、国信、中信等37家券商合计分享收益中的绝大部分。
无论是从保荐的公司家数还是保荐费用,平安、招商和国信均位列前三位。其中,平安证券完成10家公司的保荐和发行,获得5.05亿元发行费用中的4.1亿元;招商和国信均为7家,获得的承销及保荐费分别为3.22亿元和2.33亿元。
不过,如果从单个项目获益角度看,中信证券以神州泰岳单个项目1.2096亿元的承销费及保荐费拔得头筹;两项费用合计超过1亿元的还包括中金公司的东方财富(1.0942亿元)和第一创业的碧水源(1.016亿元)两个项目;此外,宁波GQY、数码视讯、国民技术和南都电源的项目收益也均超过6000万元。
“券商从超募资金中提取适当比例的收益在圈内早已不是秘密,”上海一家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谈项目时,券商收取的保荐费和承销费是预计募资金额的2%左右;而超募部分则会提取一定比例佣金,各家券商并不一致,业内平均水平在5%-7%。”
这也是中信证券能从神州泰岳项目获取1.2亿元收益的原因。根据神州泰岳招股说明书意向稿,公司计划募资5.0253亿元,结果实际募资18.328亿元,即便扣除全部发行费用依然有17亿元。
以近期二级市场遭到众多资金追捧的碧水源为例,公司预计募资5.66亿元,按照2%的比例,作为保荐机构和承销商的第一创业证券的收费约1100万元;而其实际募集25.53亿元,即便扣除发行费用也比预计募资超出18.72亿元。而第一创业实际获得10160万元中较1100万元多出的9060万元约占超募资金的4.85%。
谁在推高发行价
尽管不少保荐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股票发行价畸高的原因在于疯狂的市场行为和发行制度。但保荐机构在超募资金中分一杯羹的事实说明,其不遗余力推高发行价的目的不言自明,正是畸高的发行价使78家创业板公司能获得平均超募2倍的资金。
破发的宁波GQY以65元/股的发行价发行1364万股,实募8.866亿元,较预计2.679亿元超过6.187亿元。
公司招股书数据显示,宁波GQY发行后2009年每股收益约0.98元,发行价对应66.33倍的静态市盈率。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在保荐人和相关机构邀请之下,不少卖方分析师参与了这家公司上市前的调研活动,但最终给出询价报告的卖方机构很少。从数家券商给出的询价区间看,上海证券、国泰君安和国都证券给出的区间分别是39.2-47.04元、41.12-48.21元和50.05-57.2元,仅东方证券给出的66.6-74元的估值在发行价之上。
造成这一差距的是四家券商对于宁波GQY未来三年内的营收预测差距。
上海证券认为,公司今明两年营收分别为24750万元、28350万元,而国泰君安分析师则认为,公司2010-2012年的营收有望达28700万元、39700万元和55700万元。
在此基础上,上海证券预测,公司今年和明年每股收益(EPS)仅1.12元和1.25元,而东方、国泰和国都则认为,今年EPS在1.42-1.48元,明年将实现1.85-2.09元。
发行价确定后,世纪证券、中信建投和安信证券给出宁波GQY的估值明显偏高,分别为63.9-78.1元、73-83.4元和78-84.5元。然而,上市首日该股高开低走,市场参与资金一路抛售,当日涨幅仅5.02%。
5月4日,宁波GQY直接以低于发行价的63.63元开盘,收报62.55元。它和另一家4月30日挂牌上市的数码视讯成为创业板挂牌次日即破发的前两家公司。
这意味着如果打新中签宁波GQY的投资者在上市首日没有卖出,那么次日就被套牢;而对于通过网下配售获得272.8万股的98家机构,3个月之后他们能否获利尚不可知。
“无论从业绩估值还是市场占用率看,宁波GQY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标的选择,实在很难理解竟然出现125倍的超额认购,”一家长期从事打新的私募人士告诉记者,“相比之下,同期展开申购的国民技术和前不久上市的碧水源,成长性均要好过这家公司。”
可以佐证的是,4月26日和28日的成交回报中,机构出现碧水源的买入前5家营业部中;而5月4日的交易中,和宁波GQY同日上市的国民技术低开高走,报收于162.43元,涨3.25%,当日成交回报显示,两家机构合计买入16426万元。
上述私募人士分析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承销商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后者愿意在一级市场配合申购,“一方面由于创业板本来招股份额就小,宁波GQY申购最多的机构也就270万股,不到2亿元;另一方面,目前虽然破发,但网下配售股上市时往往会‘适时’出现利好或机构组织调研推荐,因此也很少出现亏损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