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行体制改革有效挤压新股二级市场暴炒空间

  6月至8月的12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A股市场历史最低

  ⊙记者 周翀

  实证分析表明,发行体制改革有效抑制了新股二级市场暴炒空间。

  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的研究显示,自6月新股发行改革推行至8月下旬,12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85.47%(较发行价),“为A股市场成立以来最低阶段”,标志着改革提高了定价效率。

  报告认为,虽然不同阶段上市首日涨幅的高低不仅受定价机制的影响,同时也受二级市场走势、资金流动性以及新股的发行规模等因素影响,并不能完全以上市首日收益来判断定价效率的高低,但我国目前市场化定价带来的新股定价效率的提高毋庸置疑。

  平安证券保荐人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截至8月23日,发行改革后的12只已上市新股首日、上市后5日和10日的平均涨幅分别为85.47%、81.78%和85.02% ,对应2008年的平均涨幅为114.87%、95.83%和87.73%。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降低了近30%,上市后5日和10日的平均涨幅也有不同程度缩小。”

  在提高定价效率方面,平安证券的研究还指出,发行改革前,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几乎全部低于二级市场平均估值;而改革后,发行市盈率更加贴近二级市场平均估值。同时,改革前不同行业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几乎都集中在30倍上下;而改革后,发行市盈率所呈现的差异化特性初步显现,从20倍到58倍不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于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产业链位置不同、商业运营模式不同、竞争地位不同等原因而形成的估值差异。

  同时,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有助于承销商向市场提供更多富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由于价格发现功能的优化,优质公司将得到更优定价,承销商更加有动力去发掘优质的公司。”

  对下一步发行制度改革,中信证券建议,在微观层面应逐步扩大询价机构的范围,适当提高网下发行比例,并赋予主承销商一定比例的股票自主配售权。平安证券则认为,导致新股暴炒的原因非常复杂,应从供求关系、交易机制、投资者结构、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监管体系等诸多方面入手,系统治理新股暴炒现象。

  不同的定价机制下新股上市首日涨幅

发行定价机制 发行家数 首日平均涨幅
固定价格定价 208 332.59%
相对固定市盈率法 748 127.87%
累计投标定价 247 140.11%
控制市盈率的累计投标定价 261 90.63%
询价制定价 283 139.05%
发行制度改革后询价制定价 12 85.47%

  (来源:中信证券)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