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证券日报:新股狂热症需要一针镇静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3日 07:11  证券日报

  投资者首日买新股亏损比例达到 51.28%

  本报记者 侯捷宁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当众多中小投资者还在为新股开闸摩拳擦掌,准备从一级市场打新股,同时在二级市场炒新股的时候,深交所的一份统计报告给正处在“新股狂热症”中的很多中小投资者打了一针“镇静剂”,这一针不仅重要而且很必要。

  根据中国登记结算深圳分公司和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针对从2006年6月19日“新老划断”之后至2009年6月前发行的223只中小企业板股票,并以开盘涨幅、盘中波幅和盘中涨幅作为指标,选取单项分别居前十的股票,最终选出了炒作最为严重的22只股票作为样本。

  上述统计显示,首日买入上述 22 只样本股票的个人投资者整体亏损近3亿元,亏损投资者比例达到 51.28%。其中,一些首日买入新股的投资者损失严重,个别股票的投资者账户平均亏损比例甚至高达 99%。总体来看,账户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亏损程度最为严重,亏损金额高达1.97亿元。

  该研还究发现,共有24.57万个账户在上市首日买入了上述22只样本股票。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参与上市首日买入的主要是中小投资者。其中账户市值在5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比接近50%,账户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总人数的85.73%,账户市值在10万~100万之间的投资者占比13.01%。而基金、QFII、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仅为0. 2%。由此可见,“炒新”基本上是一项专属于中小投资者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中小投资者赢得概率并不高。

  上述的统计结论不得不令我们高度重视,因为在这些数据背后蕴含的是众多“炒新”投资者的惨痛经历和教训。相信也会令很多对“炒新”充满期待的投资者能够有所觉醒,原来他们眼中一直认为能赚钱的“炒新”,并不是包赚不赔的生意,盲目跟风炒作风险巨大。

  与此同时,希望这份统计数据也能给目前正热衷“打新”的投资者降降温,虽然在IPO按新规重启后,中小投资者打新股的中签率将大大提高,这也燃起众多股民“打新”热情,从首单桂林三金的火爆申购可见一斑:网上超额认购倍数为584倍,网下机构超额认购165倍。

  但是,虽然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提高了,并不代表中了签到二级市场一定就会赢利,特别是在IPO新规之后,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减少了新股上市的“无风险套利机会”。因此,中小投资者也要降低心理预期,认识到新股中签不再意味着一定赚钱。

  同时,投资者也要认识到新股发行有可能出现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风险。应当充分关注定价市场化蕴含的风险因素,投资者可以把“打新”、“炒新”看作是一项工程,此前应该做好足够的准备:公司基本面的业务情况如何?定价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市盈率高不高?首日开盘是否合理?资金介入程度高低?等等,这些工作是否都做好了,切勿盲目跟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