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
有人危言耸听,说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将带来灾难。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诚然,发生在2000年到2001年10月的市场化定价尝试,并没有给中国股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带来成功,反而成了疯狂圈钱、疯狂炒新的标本,但这绝不是反对市场化定价并由此而重回行政定价的理由。相反,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之所以每每从市场化改革开始,以重回行政调控而告终,其中所反映的深层次制度问题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
当初,在接轨国际的名义下发动的那场市场化定价变革开始时,新股发行为国企解困融资服务的市场定位并未真正得到纠正,新股发行过程中,发行人和大资金大机构双向利益输送的格局也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化定价被人为放大为一场失控了的拼命抬价、放肆圈钱是不奇怪的。然而,当不明就里的人们将全部罪责归咎于市场化定价、并毫不犹豫地让“窗口指导”重出江湖时,不经意间却放过了躲藏在他们身后的既得利益者。时至今日,人们方才约略可知当时在乱中取利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利用特有的人脉关系编织权力关系网的王益、王小石等等。
想不到,现在有人为了否定市场化定价,居然不惜为这个“窗口指导”评功摆好。市场真正的希望,在于更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只能前进,绝不能倒退。因为倒退是没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