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换个角度看IPO重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31日 14:03  《理财周刊》

  贺宛男

  IPO即将重启,成了本周股市的头条新闻,对市场的影响有说多的,有说空的,也有说长多短空的,笔者想换个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笔者的基本看法是,不要把IPO对市场的影响看得那么重,新股发行应常态化,今后管理层再也不要开开停停,将IPO作为调控股市涨跌的手段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一个重要前提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的股市已经足够大到可以通过市场来调节供求。统计显示,现在沪深股市的流通市值(包括A股和B股,下同)已经达到8万亿元,而2008年1月最高时曾经达到过9.3万亿元,这是怎样的一个规模等级呢?去年底香港股市的市价总值(包括主板和创业板)也就10.3万亿港元,就是说,我们实际交易的市值规模已经同香港接近,可香港似乎从来没有过IPO暂停和重启。

  是的,我们曾经有过7-8次IPO暂停和重启的历史,每次暂停后传出开闸的消息,股市总是抖抖忽忽的,那是因为股市只是一池浅水,猛然间游进来几条大鱼,当然会掀起大浪。拿最近一次(2005年5月暂停,2006年6月开闸)来说,暂停时流通股才2500亿股,流通市值才1万亿元上下,2006年一开闸仅半年时间发行市值就达1600多亿,按首日开盘价计算增加二级市场市值3000亿元,相当于流通市值存量的30%;2007年更是发行大跃进,一年A股发行市值超过4500亿元,按首日开盘平均涨幅195%计算,新增流通市值1.4万多亿元,增量又一次接近存量(全年平均约5万亿元)的30%。可现在不一样了,即便已过会的30多只新股约700亿元市值在6、7两个月内发行完毕,一个月也就300多亿元市值,在8万亿元市值的股市中根本起不了大浪花。

  事实上,IPO暂停的8个月中,市场几乎每天都在接纳新股——目前大小非、大小限解禁少的一个月几百亿元市值,多的2000多亿元,如6月份就有126亿股解禁,按目前股价市值在1500亿元上下。大小非、大小限解禁,其实质就是这次证监会暂不推出的存量发行,从增加股份数量说,存量发股远比即将开闸的增量发股要多得多,当然,增量发股100%要市场买单,而大小非解禁目前减持的也就10%上下,但几个月前我们不也曾因为一个月有上百亿股解禁,而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吗?随着股指的上扬,市场逐渐适应了一个月上百亿股解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这次IPO重启,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也就是心理面的。

  从资金面看,2006~2007年新股大跃进后之所以转入大熊市,除了金融危机外,乃是因为货币政策收紧再收紧,而这次宽松货币不会根本改变。例如,1000点大反弹中,其他存款就从去年底的8000多亿元,增至今年4月接近1.2万亿元(其他存款一般被视为股市保证金),说明资金还相当宽余。

  笔者比较担心的倒是“市场化定价”引发的新股爆炒,届时二级市场资金就会被吸引到一级市场而失血。证监会发言人说新股发行实行询价制后,已有284家公司采用询价发行,可中石油至今“破发”,以及极大部分新股被爆炒,不也是询价制的产物吗?说老实话,笔者对承销商是否真能强化买方对卖方的约束,以及机构的询价“公德”颇有怀疑。由于网上申购有1‰的限制,估计机构大多会参与网下配售;另一方面,询价和申购只能一个价。基于上述两点,最好的办法是全透明:即把每家机构询的什么价,申购多少股一五一十地全部予以公布,看看哪些承销商承销的、哪些机构参与询价的新股老是被爆炒或破发,有关监管部门应该记录在案。而不要像以前那样,让少数承销费极高的特大盘股通过行政手段,照顾极少数“中”字头的券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