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审委做严父 创业板方成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6日 02:15  证券日报

  ■赤择远

  从2009年7月26日中国证监会接受第一份创业板企业的首发申请到现在将近两年。在这段时间里,上会企业是否真正符合创业板的要求一直备受各方关注。

  对于企业是否真的符合要求,创业板发审委的委员们自然有自己的判断。而从中国证监会昨日公布的过会企业所面临的具体情况看,那些不符合要求而前去“闯关”的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被发审委委员们给一一揪了出来,如持续能力不达标、独立性不足、财务会计存在问题等。

  其实,不管是创业板,还是主板、中小板,严格审核是必须的。因为任何一家公司,一旦上市了,就是一家公众公司了,它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公众监督。而在其上市之前,发审委就扮演着“把门人”的角色,把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公司拒绝在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

  回到创业板公司的上会问题上。在这过程中,委员们对不符合要求的公司说“不”,显示出了创业板发审委严格把关的一面,这是可喜的。因为放眼全球的创业板市场,之所以总体表现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创业板上市门槛低,上市公司质量不佳,以至于很多国家的创业板市场到最后都夭折了。

  而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从2009年10月底挂牌交易到现在还不满两年的时间,要把它培养成健康的“孩子”,要让其茁壮成长,自然需要吸取国外失败的教训,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因此,创业板发审委严格把关,就是扮演着“严父”的角色,其目的就是让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让其长成材。

  再看那些在2010年被否的公司,在持续盈利能力方面,共有17家首发企业因持续能力受到质疑而未获发审委会议通过,占全部未通过企业的68%。

  这表明持续盈利能力是2010年未通过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持续盈利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发行人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办法》还对发行人具备持续盈利能力作出了合计6项明确规定。

  记得此前有监管层人士曾这样描述创业板:对创业板企业而言,创新是灵魂,成长是表现,创新应该最终体现为成长。而成长应该是真实、可持续、有质量有内涵的成长。而持续盈利能力是高成长的前提和表现之一,因此,严格考量上会公司的这一指标,也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在这方面,中国证监会一直很严格,正如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所言:对于持续盈利能力的关注连续几年都很严,而今年仍然是重点关注的问题,至少不会降低。

  是的,对持续盈利能力的关注不能降低,对创业板上会公司的审核要求不能降低,这是必须的,因为创业板的推出,是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和市场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高科技、高成长等创业企业的“助推器”和“孵化器”功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对它们严格要求,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功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